性别与文学论文-危明星

性别与文学论文-危明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别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礼拜堂,年青人,宗教空间,延安文学

性别与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危明星[1](2019)在《阶级与性别话语改写下的教堂空间——1940年前后延安文学中的教堂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教堂是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一个颇有意味的空间。西方的教堂是人与神灵交往的专门场所,是一个宗教的神圣空间,但在中国,教堂除了具有宗教意味,更是一个文化冲突频发的空间。这些点状分布的教堂,逐渐成为古老中国的异质景观,并进入现代作家的创作视野。从日记、游记等纪实性文学到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都不乏教堂书写。(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19年06期)

舒晋瑜[2](2019)在《最近茅盾文学奖性别失衡问题严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0月14日晚,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五位获奖作家站到了国家博物馆的颁奖台上。我们发现,自2007年至2019年,12年了,连续叁届茅盾文学奖,无一女作家获奖。此前,第一届、第四届也均为男作家包揽。不见半边天,只有“男霸天”(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10-23)

费团结[3](2019)在《风景与性别:文学地理景观的女权主义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学作品中,女性经常被比喻、描写成一种自然物象,从而物化为一种"风景"。作为风景的女性与男性构成看与被看、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无论是女性还是风景,都是作为建构男性主体地位的客体对象或物化"他者"而存在。女性之所以不能作为审美主体自由地观赏风景,其原因在于身陷家庭之中的女性往往无法获得社会性主体身份。女性的活动空间主要局限于家庭,除了性别分工的原因外,女性的主体性选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开[4](2019)在《性别的单一自觉——1990年代女性文学话语生产的再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反观199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不难发现,由于受限于单一的性别话语,女作家在兹念兹的性别议题实际中只能有限地介入女性群体所面对的社会、文化生活,因而无法在知识分子阶层以外的读者中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其研究往往专注于文本的故事和叙事层面,虽然能够从文学性角度衡量199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利弊得失,但是却忽略了1990年代文学生产方式的转型这一重要背景。1990年代的文学空间是由作家、批评家与书商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营构的场域,女性文学之所以呈现出以性别为单一核心的话语特征,正是该场域内部多方力量合力运作的结果。因而,以作家、批评家和书商为视域,深入考察1990年代女性文学话语的发生、演进和其主要特征形成的内在根源,不仅有助于梳理女性文学存在与变迁的历史脉络,也能够为释放女性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活力寻找新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喻颖[5](2019)在《启蒙·伦理·性别:20世纪“革命文学”身份认同的叁个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份认同是民族国家获得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努力地寻求各种方式获得身份认同,身份认同的意识形态化成为这一时期身份认同的突出特点;从20世纪"革命文学"中可以发现其身份认同的焦虑性,表现在启蒙者主体身份错位与冲突、伦理身份和革命身份的离合以及性别身份的退隐叁个维度;如何处理好意识形态的同一性和身份认同的差异性的关系,对于确认当代中国"文学身份"和"文化身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9年07期)

李潇[6](2019)在《基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我国古代文学史编写来看,主要是以男性为中心关于古代女性作家创作的研究一直相对薄弱。直到20世纪80年代社会思想和观念发生变革之后,人们才日益关注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本文就近百年来对于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7期)

孙萍萍[7](2019)在《论古代女扮男装题材文学创作的发展及其性别启蒙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男性为主的历史叙述中,女性一直处于失语状态,被遮蔽、被代言。女扮男装题材文学创作的出现和发展反证了中国古代性别制度对女性作为"人"的权利的束缚与压制。此类作品塑造了一群才华出众、挑战性别陈规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客观地再现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叁从四德"观念下女性真实的社会处境;另一方面体现了以男性作家为主的创作群体对女性处境的同情,对女性才华学识的肯定,凸显了创作者性别意识的觉醒。同时,作品的传播也具有积极的性别启蒙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贺桂梅[8](2019)在《性、性别与文学创作中的观念观自觉》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问题讨论的第叁次热潮很多人都会注意到,最近这些年中国社会对性别问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关注热情。这不止表现在关于反性骚扰(Me Too)等已经在互联网和社会舆论上形成了某种"运动"形态,更表现为年轻的80后、90后们有关注性别问题的普遍意识。并且,对性别问题的讨论表现在不同的领域,比如网络舆论、历史研究、社会问题反思、大众文化等。可以说,这是近四十年来当代中国关注性别问题的第叁次热潮。(本文来源于《天涯》期刊2019年04期)

王今[9](2019)在《评《浪漫的中国:性别视角下激进主义思潮与文学(1890—1940)》》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情感"逐渐成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热门对象。关于"情感"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抒情"的论述。这方面的研究由来已久,以陈世骧、高友工为代表的台湾学者们,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提炼出"抒情"的传统①,作为与西方文学的"史诗"传统相区别的存在。此后,抒情传统逐渐成为具有范式意义的研究理论。近年来,以王德威、陈国球为代表的海外汉学界,将此理论引入了现代文学的研究中,分析情感主体背后的复杂含义及互动,将"抒情"视为启蒙与革命之外(本文来源于《新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刘岩[10](2019)在《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视域:以斯皮瓦克的语境化性别理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斯皮瓦克为代表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家对欧美白人女性主义理论提出质疑和批判,认为后者在建构女性主义理论时忽略了"女性"概念的内在差异和多元特征,未能表达第叁世界和边缘有色群体女性的声音,斯皮瓦克因此提出在不同语境下具体分析性别问题的主张,推进了女性主义理论的全球发展。但是,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家并没有解答不同族裔的性别群体如何借用英文等通用语言形式进行反表征的社会、文化和文学实践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性别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10月14日晚,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五位获奖作家站到了国家博物馆的颁奖台上。我们发现,自2007年至2019年,12年了,连续叁届茅盾文学奖,无一女作家获奖。此前,第一届、第四届也均为男作家包揽。不见半边天,只有“男霸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别与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危明星.阶级与性别话语改写下的教堂空间——1940年前后延安文学中的教堂书写[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

[2].舒晋瑜.最近茅盾文学奖性别失衡问题严重[N].中华读书报.2019

[3].费团结.风景与性别:文学地理景观的女权主义考察[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张开.性别的单一自觉——1990年代女性文学话语生产的再考察[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9

[5].喻颖.启蒙·伦理·性别:20世纪“革命文学”身份认同的叁个维度[J].理论月刊.2019

[6].李潇.基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

[7].孙萍萍.论古代女扮男装题材文学创作的发展及其性别启蒙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贺桂梅.性、性别与文学创作中的观念观自觉[J].天涯.2019

[9].王今.评《浪漫的中国:性别视角下激进主义思潮与文学(1890—1940)》[J].新文学评论.2019

[10].刘岩.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视域:以斯皮瓦克的语境化性别理论为例[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

标签:;  ;  ;  ;  

性别与文学论文-危明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