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透明质酸(HA)是一种由D-葡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双糖单位交替连接而成的直链高分子糖胺聚糖。它广泛存在于机体中,以关节滑液、眼玻璃体及皮肤等软组织中的含量较高。因哺乳动物体内HA的周转率非常高,其减少可导致关节炎、眼老花及皮肤出现皱纹等。人们认为口服外源性HA可以补充内源性HA的不足,使皮肤和其它组织中的HA合成量增加,从而预防老化,故含HA的保健食品和药品逐渐受到青睐。虽然口服HA后的效果已得到认可,但是HA口服后能否被吸收,如能吸收则机制如何,目前还不明确。本文用未标记和同位素标记的HA以及与HA相关的单糖给药,对HA口服吸收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为开发含有HA的保健食品和药品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及结论如下。1.采用常压流通蒸汽对高Mr HA进行热降解,制备口服研究所需Mr分布范围较均一的低分子HA。对HA热降解机制的探讨表明,HA分子链的断裂与变短共同导致Mr降低。2.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单剂量口服不同Mr HA后血清中的HA浓度,以梯形法计算的血清HA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净增加值(? AUC0-12 h)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发现各HA组血清HA浓度均有显著性升高,提示HA口服后能被机体吸收。还考察了Mr与给药剂量对HA口服后吸收的影响。在实验所选的4个Mr与给药剂量中,Mr最接近100×104的HA、给药剂量为20 mg/kg体重时吸收效果好,提示HA口服后的吸收效果与Mr和给药剂量相关。3.小鼠单剂量口服[125I]-HA后,分别利用HABP与HA的特异结合性及柱色谱对HA分子链大小的分离作用来处理血清,通过检测血清经HABP处理前后放射性计数的变化和比较血清放射性计数的洗脱峰位置与[125I]-HA及游离[125I]的出峰位置,共同证实HA口服后可以多糖的形式吸收。还对[125I]-HA的组织分布和代谢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4.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单剂量口服HA以及与HA相关单糖后血清中的HA浓度,通过比较HA组与各单糖组的血清HA浓度变化情况及出峰的时间,证实HA口服后可以单糖的形式吸收。小鼠单剂量口服[3H]-盐酸氨基葡糖后,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生理的口服吸收模型在仿制药研发中的应用和趋势[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7(09)
- [2].复方丹参制剂多组分口服吸收及其相互影响研究的思考[J]. 中草药 2011(10)
- [3].中药口服吸收屏障研究方法[J]. 中药与临床 2010(03)
- [4].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改善方法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23)
- [5].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促进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杂志 2014(04)
- [6].聚合物胶束口服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0(08)
- [7].多肽类药物口服吸收的研究进展[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8(06)
- [8].传递体在透皮和口服吸收领域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24)
- [9].姜黄素液晶纳米粒大鼠口服吸收的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18)
- [10].精氨酸促进低分子肝素口服吸收的研究[J]. 职业与健康 2010(22)
- [11].天然活性多糖口服吸收研究进展[J]. 生命的化学 2019(03)
- [12].黏液穿透纳米递送系统克服口服吸收黏液屏障的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20(04)
- [13].2种家蚕蛋白酶抑制剂的重组表达及产物对胰岛素口服吸收的影响[J]. 蚕业科学 2017(06)
- [14].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改善方法探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06)
- [15].多成分环境对中药口服吸收影响的评价方法[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06)
- [16].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机制及策略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3(05)
- [17].黄酮类化合物口服吸收与代谢特征及其规律分析[J]. 中草药 2013(16)
- [18].雷洛昔芬纳米乳的大鼠口服吸收和小鼠组织分布研究[J]. 中国新药杂志 2017(08)
- [19].中药挥发性成分口服吸收促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2(12)
- [20].抑酸药物与食物对小分子靶向药物口服吸收的影响[J]. 中国新药杂志 2019(12)
- [21].姜黄素口服吸收制剂的研究进展[J]. 药学研究 2017(02)
- [22].增溶和促渗透对黄芩苷口服吸收影响的比较性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33)
- [23].动物类中药中蛋白多肽成分的口服吸收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09)
- [24].复方丹参制剂口服吸收研究新进展[J]. 中成药 2013(07)
- [25].绿原酸大鼠口服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11)
- [26].世界制药工艺中药物口服吸收增强策略研究开发最新进展[J]. 黑龙江医药 2014(01)
- [27].口服中药多糖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研究思路[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0)
- [28].磷脂复合物对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的影响[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5(06)
- [29].双环醇磷脂复合物制备、复合机制及其对口服吸收的影响[J]. 药学学报 2014(11)
- [30].Caco-2细胞模型评价药物口服吸收的局限性及对策[J]. 中国药学杂志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