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特征的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平松,李洁,李圣林,郭立全[1](2022)在《三维地质建模在煤矿地质可视化中的应用分析》文中提出煤矿智能化发展是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促进了地质资料信息的管理和共享,在煤炭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可以对地质体的透明化勘探、煤矿的成矿预测、储量估算等进行精细化的指导,确保煤矿的采掘、通风系统的设计以及智能化开采的科学性,直观化灾害事故反演、地表环境监测、生产智能化管控等,减少勘探和开采的风险,能够大大提高煤炭开发的效率。对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了目前其在矿产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相关软件的使用情况,介绍了地质数据和巷道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建模技术,以及在各应用领域的具体进展,最后结合煤炭精准智能开采的发展趋势,针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助力煤矿智能化发展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思考和认识。
李玉卓,李新荣,冯文倩,蒋蕾[2](2022)在《面向服装行业的人体三维重构建模研究现状》文中认为近年来面向服装行业的人体三维重构研究为新兴的服装虚拟展示、网络虚拟试衣和服装个性化定制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人体三维重构建模方法的研究是建立服装虚拟人体模型的关键因素,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特定软件、曲面建模和视觉图像等方法的人体三维重构建模进行对比、分析及总结后,从当前人体三维重构建模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基于二维图像的数据提取与参数化曲面建模的人体重构相耦合的思路,可得到更具有交互性、实时性及准确性的三维人体模型,新的人体三维重构建模思路为面向服装行业的人体三维重构提供了理论参考,且在未来服装行业的应用更具有实用性。
范伦[3](2021)在《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及认识》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实践对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从技术简介、所带来的技术变革、精度评价和三维模型特征、全新生产流程成果形式以及6D标准测绘产品、不利因素影响下的倾斜摄影三维建模问题、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技术应用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高了对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的认识,有利于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在生产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李程[4](2021)在《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研究 ——以西秦岭早子沟金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深地资源勘查是国家战略需求,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的方法研究可为该需求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成矿空间三维精细化建模、深部成矿有利地质地球化学信息深层次提取与推断和大深度段定量成矿预测是三维定量矿产预测需要解决的三个核心的科学问题。鉴于此,论文采用了基于三维显式建模与隐式建模相结合的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可视化展示、基于多重分形含量-体积(C-V)模型的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基于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的成分数据分析框架的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提取与推断、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大深度段定量矿产预测的系列方法。具体如下:(1)针对成矿空间三维精细化建模的科学问题,通过三维显式建模与三维隐式建模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深部三维地质地球化学模型,在浅表数据丰富区采用显式建模方式尽可能地控制建模精度,在大深度段数据匮乏区,采用地质约束的隐式建模方式推断深部控矿要素的空间展布。构建了地形、矿体、岩体及构造的三维地质模型,分别构建了基于显式建模和隐式建模的原生晕数据体模型和深部定量矿产预测的可视化模型,为深部定量预测提供了可视化支撑。(2)针对深部成矿有利地质地球化学信息深层次提取与推断的科学问题,以非线性理论为指导,探讨多重分形模式下三维地球化学异常提取的方法,提取了成矿空间12种成矿相关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的空间异常特征,为成矿空间元素分布、分带与组合特征的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研究了基于成分数据分析的元素组合特征提取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成分数据分析框架,定量提取了控矿构造对应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合(Sb-Hg),为深部控矿构造的推断提供了数据支持;基于知识驱动的成分数据分析框架定量提取了前缘晕(As-Sb-Hg)、近矿晕(Au-Ag-Cu-Pb-Zn)和尾晕(W-Mo-Co-Bi)的元素组合,为深部原生晕结构解析提供了量化指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三维原生晕模型,通过与常规剖面原生晕方法的对比,圈定了深部靶位,为深部定量矿产预测提供了定性参考。(3)针对大深度段定量成矿预测的科学问题,以矿床成矿模式为依托,定量提取了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构建了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设计了用于深部定量矿产预测的最大熵模型、高斯混合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三种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定量矿产预测模型,以构造缓冲区、控矿构造元素组合Hg-Sb、主成矿元素Au、近矿晕元素组合Au-Ag-Cu-Pb-Zn、前缘晕和尾晕元素组合比值(As-Sb-Hg)/(W-Mo-Bi)五个找矿指标为输入变量,对大深度段矿体赋存地段开展了定量、定位、定概率的矿产预测。论文形成的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体系是以早子沟金矿成矿空间原生晕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托,在充分剖析地质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在定量提取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构建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开展大深度段定量矿产预测的思路下形成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早子沟科研深钻在深部取得了显着的找矿成果,该深钻一方面验证了本论文深部预测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在加入深钻数据的基础上,为深部定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
肖凡[5](2021)在《基于多视图立体视觉技术的三维数字岩矿石手标本数据库建设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与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实验教学方面的应用,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能够极大地提高实验环节的教学质量。本文基于多视图立体视觉三维建模技术,利用中山大学地学实验中心岩矿标本实验室库存的岩矿石手标本,通过数码相机拍摄高清图片,采用实景三维建模软件来构建三维数字岩矿石手标本模型,进而在微软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三维数字岩矿石手标本数据库,服务于实验教学。研究表明,运用多视图立体视觉三维建模技术构建的三维数字岩矿石手标本质量好、精度高,实验教学中需鉴定的岩矿石手标本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组成等基本特征均可真实反映。建设三维数字岩矿石手标本数据库,不仅可以方便师生在实验教学环节交互展示、观察、描述岩矿石标本,还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掌上实验室",提供理论教学环节以及日常学习所需的、能直观认识的"实物素材"。解决了典型岩矿石标本(特别是珍贵稀有标本,如宝玉石、珍稀化石等)数量有限、易损耗(如破碎、氧化、受潮等)、不能随时观察等的局限性,也为后续多尺度数字化岩矿实验室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尤轲,窦全礼,姜雨田,瞿钰,武春峰[6](2021)在《基于无人机的市政道路三维实景建模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道路建设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涨,市政道路作为建设项目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施工质量与效率对市政道路建设质量有着显着影响,而市政项目建模技术较少应用于项目过程管理。因此本文建立基于无人机的市政道路三维实景建模系统,在公路改建工程项目中投入使用,实验结果显示:(1)基于无人机的市政道路三维实景建模技术整体误差处于-0.8~+0.8 m之间,具有较好的精度以及适应性;(2)该技术以较低的操作成本和较为快捷的途径实现了市政道路工程场景的还原重建,为智慧工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付光明[7](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的三维成矿预测研究 ——以赣东北朱溪钨矿为例》文中提出传统的面积性成矿预测往往需要大量的已知矿点,且无法给出深部信息,制约了其在覆盖区和已知矿点数不足区的应用效果。随着资源需求和勘探难度的加大,更多单一的大型矿床深边部需开展三维成矿预测,而三维地质建模和三维地球物理反演技术的日渐成熟可为三维成矿预测提供多源的数据需求,机器学习非凡的数据挖掘能力能给三维成矿预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因此,急需借助各种空间分析方法开展基于机器学习的三维成矿预测研究和应用实践验证。朱溪钨矿是当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钨矿床,钨矿是战略性关键矿产,为了发现更多的钨矿床,保障资源安全,开展其深边部及外围的三维成矿预测很有必要。本文在该区已完成的六图幅三维地质建模和重、磁、电、震数据三维反演基础上,将剩余密度、磁化率、电阻率、P波速度和岩性5组特征采用同一网格剖分,分为包含岩性在内的5组特征的数据集1和只包含4组纯物理属性特征的数据集2。然后根据已知含矿体和不含矿体的空间位置提取了对应样本的特征属性,将已知样本拆分为训练集(75%)和测试集(25%),分别利用K近邻(KNN)、BP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四种机器学习算法对训练集样本进行训练,并采用网格搜索法和10折交叉验证求取均方误差来确定最佳参数组合,进而对全区三维数据开展了分类和回归预测工作,获得了多组三维成矿预测模型。分类时通过混淆矩阵计算各模型的准确性,回归时通过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制作来反映训练模型的优劣,鉴于ROC曲线不是评判模型的唯一标准,为了避免模型对训练样本产生过拟合,客观地反映模型在预测时的性能,在对各个模型阶段值统计后,对BPNN、SVM和RF模型进行了捕获效率图的制作,得出了无论数据集1还是数据集2上模型性能优劣依次为RF、SVM和BPNN模型的结论。为了更好的提升模型预测性能,接着将四种算法预测的模型进行了融合,使得预测结果有了较大的改善,缩小了单一算法对预测结果可能带来的偏差。考虑到不同算法针对不同的实际模型和实际数据表现的性能不一,随后提出了一种加权融合法,分类时,根据测试集的准确率和全局预测为1的占比两种因素之间的比例来确定各算法的权重;回归时,根据全局预测的捕获效率来确定各算法的权重,该方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模型在训练已知样本时产生的过拟合,比仅靠相等权重下融合的模型更加稳健。然后将形态较为一致的三组融合模型合并为一个更加光滑整洁的模型,用来进行远景区评价和解释,据此规划了六个一级远景区,分别为朱溪(T1)、横路(T2)、塔前(T3)、临港(T4)、涌山(T5)、珍珠山(T6)区域。根据预测结果垂直构造切片探讨了成矿与推覆构造之间的必然联系,根据不同深度的切片反映成矿远景区在垂向上的变化。三维预测结果与前人二维预测结果在地表的投影位置较为一致证实了本次成矿预测的可行性,同时三维预测的两个新的远景区可能是下一步找矿的方向。一级远景区与地表断裂对应的关系图突出了断裂的控矿作用,与花岗岩的接触关系图说明成矿热源来自于深部的花岗岩。一级远景区物理属性的分析客观地反映了本次成矿预测同样符合相似类比的理论基础,地表的重磁响应突出了异常梯级带区应该是关注的重点。结果表明,这种在完成多源地球物理三维反演和三维地质建模基础上,借助机器学习进行三维成矿预测的方法,有望解决当前成矿预测难于向三维推进的障碍,并将极大地提高勘探效益和降低施钻风险。
王睿[8](2021)在《大规模三维电力场景的建模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十年来,随着智能设备以及数字化理念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智慧城市、数字化工厂等应用正在积极推进社会的运转。其中,精准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为真实场景、设备设施及周边环境提供了逼真的表达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场景重建中,航空摄影影像可以提供丰富的地面高程信息以及场景纹理信息,为相关建筑提供高质量的三维模型数据,但对于化工厂以及变电站等复杂场景的重建,由于其具有复杂的设备器械,仍没有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因此本文基于大规模电力场景提出相关快速建模方法,其主要分为以下三点:1)基于等高线的三维地形模型生成方法。该方法以地形的等高线数据作为输入,通过对等高线均匀采样、依据采样点对三维网格曲面进行插值,插值过程中加入岭回归方法进行初步平滑优化,最后使用卷积平滑的方法对地形进行进一步的平滑优化,可以得到平滑且逼真的三维地形模型;2)大规模三维场景的快速剖切方法。该方法以大规模三维场景模型和剖切平面作为输入,首先对其输入模型进行数据预处理,建立简练高效的数据结构,基于当前数据结构快速定位被剖切三角面片,再根据被剖切三角面片计算相交点,最后由相交点集将其封闭成闭环并进行孔填充形成剖面得到当前剖切平面所剖切的剖面图,期间还使用GPU进行性能优化;3)基于Z-buffer算法优化的大型变电站场景模型快速消隐方法。首先,为了简化计算,将场景模型数据整合并重构;其次,通过透视投影变换将变电场景模型像素化;进一步,基于Z-buffer算法高效的像素化计算特性提出了快速模型筛选方法,从而得到变电场景的子模型遮挡关系。最后,实验中将所得遮挡关系列表融合现有消隐算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大幅度提升消隐的运算性能;尽管国内外学者们都相继探索自动建模方法,有了较为逼真的重建效果,但是由于遮挡、噪声和密度不均等原始数据的缺陷,大场景的重建尚未达到完全自动化的质量水平。相比于包含较为规整的城市场景以及设备类别较少的室内场景,工业场景的三维结构的复杂度以及设备种类上的丰富度则更繁琐。因此,我们所提出的大规模三维变电场景的快速建模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真实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我国三维软设计件自主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贡献。
黄哲,潘力,王军,姚彤[9](2021)在《数字化人台建模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人台建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将人台建模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人台制作、定制服装设计等领域,对国内外人台建模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参数化设计是人台建模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未来应建立人台模型数据库并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辅助建模,以弥补目前参数化人台建模的不足,为后续数字化人台建模研究提供更加完善的建模方案。
顾海锋[10](2021)在《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化工园三维精细建模》文中研究指明“十三五”以来,我国的化工园区进入了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但因其规划不合理导致安全环保事故时有发生,故进一步规范建设加强园区一体化管理很有必要。三维实景模型能够直观真实地反映建筑物空间地理位置和表面纹理,可以很好的应用在化工园区的一体化管理上。由于化工园区建筑物种类繁多,而且形状各不相同,特别是圆柱体状的储存罐建筑较多,因此构建化工园区的三维模型难度较大。传统的三维建模方法需要大量人机交互操作,生产成本高、耗费时间长,而利用工业级无人机与倾斜摄影技术相结合,可以对化工园区进行大面积、快速、高效的三维实体化建模。但是由于无人机飞行姿态和相机采集数据影像角度等原因,会造成部分地面建筑物的几何畸变和区域纹理不清晰。针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出现的这一问题,本文对三维模型进行了精细化的处理,包括常见问题的修复和纹理的精细化处理,并对三维模型精度进行评价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搭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对目标区域进行倾斜影像数据采集。其具体操作包括测区勘察、像控点的布设及测量、无人机及相机的选择、航线的规划、飞行作业以及数据整理检查等步骤,通过对每一个步骤细节的把控,尽可能地提高倾斜影像的质量和像控点的精度。(2)构建三维实景模型并对模型精度分析。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之后,利用Context Capture软件导入倾斜影像照片、POS数据和像控点数据,通过自动空中三角测量计算得到每个相片的相机位置和相机参数,再通过密集匹配得到超高密度的点云,将点云连接构建三角格网,进而形成高分辨率的数字表面模型,最后从影像中提取纹理自动映射到模型上,形成三维实景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精度分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五个模块区域的空三精度进行分析评价,二是利用像控点作为核查点对三维模型的精度进行分析评价。(3)模型精细化处理。针对建成的三维实景模型,对其出现的水面空洞、悬浮物、结构扭曲变形、镂空严重等问题进行修复,还提出了充分利用倾斜影像和外业实地拍摄照片对建筑物纹理进行精细化处理的方法。结果表明,本文解决了模型畸变和区域纹理不清晰的问题。修复后的三维模型结构精细、纹理清晰,其平面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均达到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的Ⅰ级要求,并将三维模型应用到化工园区的一体化管理上,为其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这对园区消防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特征的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特征的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三维地质建模在煤矿地质可视化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维地质建模在煤矿地质可视化中的研究方向 |
2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使用情况 |
3 三维数据的获取、处理与建模 |
3.1 地质数据的获取与建模技术 |
3.2 巷道数据的采集与建模技术 |
4 三维地质建模在煤矿地质可视化中的应用 |
4.1 透明化勘探 |
4.2 成矿预测 |
4.3储量估算与管理 |
4.4 煤矿采掘设计 |
4.5 通风系统 |
4.6 智能化开采 |
4.7 事故灾害反演 |
4.8 环境监测 |
4.9 煤矿生产全过程智能化管控 |
5 三维地质建模在煤矿地质可视化中的分析 |
6 结论 |
(2)面向服装行业的人体三维重构建模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维人体重构方法 |
1.1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人体重构 |
1.1.1 全身扫描仪 |
1.1.2 深度扫描仪 |
1.2 基于特定软件的人体重构 |
1.3 基于参数化曲面建模的人体重构 |
1.4 基于图像的人体重构 |
2 基于二维图像的参数化三维人体重构方法及其对比分析 |
2.1 基于二维图像的参数化三维人体重构 |
2.2 三维人体重构方法及其对比分析 |
3 结束语 |
(3)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及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简介 |
1.1 适合倾斜摄影的无人机 |
1.2 消费级数码相机 |
1.3 三维建模软件 |
2 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带来的技术变革 |
2.1 全体系的技术迭代产品创新 |
2.2 全自动精细地表三维建模 |
2.3 高精度的自主测量按需测绘 |
2.4 多样化的地理信息产品形式 |
2.5 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
2.6 行业应用的空间信息支撑 |
3 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精度评价和三维模型特征 |
3.1 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精度评价 |
3.2 三维模型特征 |
4 全新生产流程、成果形式以及6D标准测绘产品 |
4.1 无人机倾斜三维建模技术流程和成果形式 |
4.2 6D标准测绘产品 |
1)3DM全要素三维模型 |
2)DSM数字表面模型 |
3)TDOM数字真正射影像 |
4)DEM数字高程模型 |
5)DLG数字线划图 |
6)DOB对象化模型 |
5 不利因素影响下的倾斜摄影三维建模问题 |
6 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技术应用 |
7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8 结束语 |
(4)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研究 ——以西秦岭早子沟金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定量矿产预测理论概述 |
1.2.2 地球化学信息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
1.2.3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
1.2.4 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
小结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与矿床特征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2.1.1 大地构造位置 |
2.1.2 大地构造演化 |
2.2 区域地质背景 |
2.2.1 区域地层 |
2.2.2 区域岩浆岩 |
2.2.3 区域构造 |
2.2.4 区域变质作用 |
2.2.5 区域矿产 |
2.3 矿区地质特征 |
2.3.1 矿区地层 |
2.3.2 矿区构造 |
2.3.3 矿区岩浆岩 |
2.4 矿床地质 |
2.4.1 矿体 |
2.4.2 矿化特征 |
2.4.3 矿床蚀变带特征 |
2.4.4 成矿期次 |
2.5 小结 |
第3章 理论方法 |
3.1 含量-体积(C-V)多重分形模型 |
3.2 成分数据分析方法 |
3.2.1 成分数据理论基础 |
3.2.2 连续二值分解技术 |
3.2.3 地球化学成分数据分析框架 |
3.3 空间插值算法研究 |
3.3.1 区域化变量 |
3.3.2 三维变异函数分析 |
3.3.3 三维克里金插值 |
3.4 基于机器学习的定量矿产预测方法 |
3.4.1 最大熵模型 |
3.4.2 高斯混合模型 |
3.4.3 卷积神经网络 |
第4章 三维地质地球化学建模与原生晕数据分析 |
4.1 三维建模数据库构建 |
4.2 三维地质建模 |
4.2.1 三维地形模型 |
4.2.2 三维矿体模型 |
4.2.3 三维构造模型 |
4.2.4 三维岩体模型 |
4.3 三维原生晕数据体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三维原生晕数据体建模 |
4.3.3 基于多重分形C-V模型的三维原生晕异常数据体建模 |
4.3.4 基于数据驱动的成分数据分析及其元素组合特征提取 |
4.4 小结 |
第5章 原生晕分带模式研究与三维原生晕模型构建 |
5.1 剖面原生晕模型构建与深部预测 |
5.1.1 剖面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
5.1.2 剖面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分带特征 |
5.1.3 剖面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
5.1.4 剖面原生晕地球化学模型及成矿预测 |
5.2 三维原生晕模型构建与预测 |
5.2.1 基于隐式建模的三维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
5.2.2 基于知识驱动的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在组合提取 |
5.2.3 三维原生晕模型与深部预测 |
5.3 小结 |
第6章 深部定量矿产预测 |
6.1 成矿条件分析与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构建 |
6.1.1 成矿条件分析与早子沟成矿模型 |
6.1.2 早子沟金矿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
6.2 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深部定量矿产预测 |
6.2.1 训练样本构建 |
6.2.2 ROC曲线 |
6.2.3 最大熵预测结果与不确定性评价 |
6.2.4 高斯混合模型预测结果与不确定性评价 |
6.2.5 卷积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不确定性评价 |
6.3 对比分析靶位圈定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5)基于多视图立体视觉技术的三维数字岩矿石手标本数据库建设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视图立体视觉三维建模技术 |
二、三维数字岩矿石手标本构建方法与案例分析 |
1.建模方法 |
2.实例分析 |
三、数据库建设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四、结论及展望 |
(6)基于无人机的市政道路三维实景建模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市政道路实景建模需求 |
2 无人机拍照三维实景建模方法 |
2.1 数据采集 |
2.1.1 设备选型 |
2.1.2 影响因素 |
(1)飞行气候: |
(2)图像重叠系数: |
(3)航行高度: |
2.1.3 航迹规划 |
2.2 数据处理 |
2.2.1 特征提取 |
(1)图像金字塔构建: |
(2)空间极值点检测: |
(3)关键点定位: |
(4)特征向量匹配: |
2.2.2 点云稀疏重建 |
2.2.3 点云稠密重建 |
(1)初始化特征匹配: |
(2)面片生成: |
(3)面片过滤: |
3 工程实验及结果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2 设备选型及参数设置 |
3.3 结果分析 |
3.3.1 图片建模模型评估 |
(1)建模效果 |
(2)精度评估 |
3.3.2 不同模型比较分析 |
(1)建模精度 |
(2)建模效率 |
(3)建模成本 |
(4)综合对比 |
4 结 论 |
(7)基于机器学习的三维成矿预测研究 ——以赣东北朱溪钨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基于机器学习的成矿预测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神经网络 |
1.2.2 支持向量机 |
1.2.3 随机森林 |
1.2.4 多方法组合 |
1.2.5 二维向三维发展存在的问题 |
1.3 朱溪及周缘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主要创新点 |
1.6 章节安排 |
2 朱溪外围地质背景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
2.1 地质背景 |
2.1.1 地层 |
2.1.2 岩浆岩 |
2.1.2.1 侵入岩 |
2.1.2.2 火山岩 |
2.1.3 构造 |
2.1.4 成矿特征 |
2.2 地球物理特征 |
2.2.1 重力场特征 |
2.2.2 磁场特征 |
2.3 物性特征 |
2.3.1 密度特征 |
2.3.2 磁性特征 |
2.4 地球化学特征 |
2.4.1 土壤异常特征 |
2.4.2 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
2.5 本章小结 |
3 四种实现成矿预测的机器学习算法原理 |
3.1 K近邻 |
3.2 BP神经网络 |
3.3 支持向量机 |
3.4 随机森林 |
3.5 本章小结 |
4 朱溪外围三维物性反演与三维地质建模 |
4.1 三维物性反演 |
4.1.1 重磁三维反演 |
4.1.2 大地电磁和天然地震三维反演 |
4.1.3 三维反演结果分析 |
4.2 三维地质建模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机器学习的朱溪外围三维成矿预测 |
5.1 数据标准化 |
5.2 样本提取 |
5.3 样本扩充 |
5.4 模型训练及性能评价 |
5.4.1 样本拆分 |
5.4.2 训练参数选取 |
5.4.3 混淆矩阵评价分类模型性能 |
5.4.4 ROC曲线评价回归模型性能 |
5.5 三维成矿预测结果 |
5.5.1 分类预测结果 |
5.5.2 回归预测结果 |
5.6 多算法融合模型 |
5.6.1 均等权重融合模型 |
5.6.2 加权融合模型 |
5.7 本章小结 |
6 朱溪外围成矿远景区综合分析 |
6.1 预测结果切片分析 |
6.2 远景区圈定 |
6.3 三维预测与二维预测结果对比 |
6.4 远景区与地面断裂的关系 |
6.5 远景区与花岗岩接触关系 |
6.6 远景区物理属性及地表响应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存在不足与建议 |
7.2.1 存在不足 |
7.2.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8)大规模三维电力场景的建模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三维地形建模方法 |
1.2.2 大规模三维场景的快速剖切方法 |
1.2.3 大规模三维场景的快速消隐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
1.4 本文的组织架构 |
第二章 基于等高线的三维地形生成方法 |
2.1 地形数据及处理 |
2.1.1 等高线数据获取 |
2.1.2 等高线采样 |
2.2 三维曲面建模 |
2.2.1 网格插值方法及岭回归优化 |
2.3 卷积平滑方法优化曲面平滑度 |
2.4 实验 |
2.4.1 网曲面平滑试验 |
2.4.2 实验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规模变电站三维场景模型的快速剖切方法 |
3.1 大规模变电站场景模型数据与预处理 |
3.2 定位被剖切三角面片 |
3.3 计算相交点 |
3.4 三角化方法 |
3.4.1 环带检测 |
3.4.2 不同多边形的三角化策略 |
3.5 性能优化策略 |
3.5.1 优化数据结构 |
3.5.2 并行策略 |
3.5.2.1 定位三角形以及计算交点的并行优化策略 |
3.5.2.2 CUDA优化策略 |
3.6 实验 |
3.6.1 实验数据 |
3.6.2 剖切方案的高效性 |
3.6.3 剖切方法的剖切结果 |
3.6.4 计算性能的优化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规模变电站三维场景模型的快速消隐方法 |
4.1 大规模变电站场景模型数据与预处理 |
4.2 透视投影变换 |
4.3 三维场景像素化方法 |
4.4 模型筛选方法 |
4.5 Open Cascade消隐方法 |
4.6 实验 |
4.6.1 数据预处理 |
4.6.2 Open CASCADE消隐实验 |
4.6.3 实验结果与比较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9)数字化人台建模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台建模与人体建模的区别 |
1.1 人体建模 |
1.2 人台建模 |
2 人台建模的方法 |
2.1 线框建模 |
2.2 实体建模 |
2.3 曲面建模 |
2.4 图像建模 |
3 人台建模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
3.1 建立人台模型数据库 |
3.2 3D打印人台 |
4 结语 |
(10)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化工园三维精细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无人机发展现状 |
1.2.2 倾斜摄影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3 倾斜摄影技术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文章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
2.1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 |
2.2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构成 |
2.2.1 无人机飞行平台 |
2.2.2 航摄仪 |
2.2.3 地面站 |
2.2.4 后期数据处理软件 |
2.3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特点 |
2.4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关键技术 |
2.4.1 多视影像区域网联合平差 |
2.4.2 多视影像密集匹配 |
2.4.3 数字表面模型生成 |
2.4.4 真正射影像生成与纠正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人机数据采集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3.2 像控点的布设及测量 |
3.2.1 像控点的布设 |
3.2.2 像控点的测量 |
3.3 航线设计 |
3.4 飞行作业 |
3.5 数据整理与检查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维建模及精度分析 |
4.1 影像数据预处理 |
4.1.1 POS数据预处理 |
4.1.2 航片预处理 |
4.2 空三加密 |
4.3 多视影像密集匹配和三维TIN网格构建 |
4.4 纹理映射 |
4.5 三维模型成果 |
4.6 精度分析 |
4.6.1 空三精度分析 |
4.6.2 三维模型精度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型优化 |
5.1 三维模型出现的问题 |
5.2 三维模型精细化修复 |
5.2.1 水面空洞修复 |
5.2.2 悬浮物及碎片的删除 |
5.2.3 镂空复杂的建筑物修复 |
5.2.4 结构扭曲变形修复 |
5.2.5 数据影像不足的处理 |
5.2.6 精细化纹理处理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基于特征的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维地质建模在煤矿地质可视化中的应用分析[J]. 张平松,李洁,李圣林,郭立全.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05)
- [2]面向服装行业的人体三维重构建模研究现状[J]. 李玉卓,李新荣,冯文倩,蒋蕾. 毛纺科技, 2022(02)
- [3]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及认识[J]. 范伦.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1(12)
- [4]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研究 ——以西秦岭早子沟金矿为例[D]. 李程. 成都理工大学, 2021
- [5]基于多视图立体视觉技术的三维数字岩矿石手标本数据库建设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肖凡. 中国地质教育, 2021(03)
- [6]基于无人机的市政道路三维实景建模研究及应用[J]. 尤轲,窦全礼,姜雨田,瞿钰,武春峰.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1(04)
- [7]基于机器学习的三维成矿预测研究 ——以赣东北朱溪钨矿为例[D]. 付光明. 东华理工大学, 2021(02)
- [8]大规模三维电力场景的建模与方法研究[D]. 王睿.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9]数字化人台建模研究进展[J]. 黄哲,潘力,王军,姚彤. 纺织科技进展, 2021(06)
- [10]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化工园三维精细建模[D]. 顾海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