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及其相关格式研究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及其相关格式研究

论文摘要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是一类特殊的语法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指出,动词重叠所表示的动量小和时量短的语义特征通过汉民族往小里说的语用心理结合起来,形成了时短量小的语法意义。在这一语法意义的指导下,本文对现代汉语中经常用到的两个与动词重叠相关的句式“N1V1V1给N2V2V2”和“N也不VV”进行了句法语义结构的分析和语用功能的解释,进一步证明了现代汉语动词重叠时短量小的语义特征和表委婉的语用功能。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的分析。该部分首先分别对动词重叠的时量短和动量小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汉民族的语用心理分析,把两者结合起来,指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二、动词重叠语用功能的分析。这部分对照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分析了其语用功能。三、动词重叠相关格式的研究。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动词重叠相关的两个格式进行了句法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从语用上印证了前文的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范围
  • 1.2 研究概况
  • 1.2.1 动词重叠形式的研究
  • 1.2.2 AA式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研究
  • 1.2.3 动词重叠的语用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
  • 1.6 语料情况
  • 第2章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 2.1 关于动词重叠
  • 2.2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 2.3 时量短
  • 2.3.1 时量短的含义
  • 2.3.2 动词重叠表时量短时的语义特征
  • 2.4 动量小
  • 2.4.1 动量小的含义
  • 2.4.2 动词重叠表动量小时的语义特征
  • 2.5 动量和时量在语用心理上的结合
  • 第3章 动词重叠的语用分析
  • 3.1 动词重叠的语用功能
  • 3.2 使用动词重叠的语用环境
  • 3.2.1 祈使句是使用动词重叠的典型句式
  • 3.2.2 口语是动词重叠出现的典型语体环境
  • 3.3 动词重叠具有委婉语用功能的原因分析
  • 3.4 动词重叠语用功能的语音印证
  • 第4章 动词重叠相关格式的研究
  • 1V1V1给N2V2V2"格式的句法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4.1 "N1V1V1给N2V2V2"格式的句法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
  • 4.1.1 句法特点和语义分析
  • 1V1V1给N2V2V2"格式的语用功能'>4.1.2 "N1V1V1给N2V2V2"格式的语用功能
  • 4.2 "N也不VV"格式的句法语义分析和语用功能
  • 4.2.1 "N也不VV"格式的句法分析
  • 4.2.2 "N也不VV"格式的语义特征
  • 4.2.3 "N也不VV"格式的语用分析
  • 第5章 余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汉语动词重叠式之系统功能视角研究[J]. 汉语学习 2020(02)
    • [2].汉语动词重叠的认知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6)
    • [3].试论动词重叠的条件[J]. 现代交际 2018(07)
    • [4].《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研究》简介[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5].非自主动词重叠的条件和语法意义[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06)
    • [6].祈使与陈述:动词重叠的差异表现[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06)
    • [7].《平凡的世界》中动词重叠式的考察——基于统计的方法分析作品语言风格[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06)
    • [8].论动词重叠式使用的条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2(16)
    • [9].谈合肥话中的短时体[J]. 语文学刊 2013(15)
    • [10].浅议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J]. 考试周刊 2017(65)
    • [11].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动词重叠形式偏误分析[J]. 北方文学 2017(18)
    • [12].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 牡丹 2017(18)
    • [13].浅析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J]. 青年文学家 2016(02)
    • [14].否定、疑问与动词重叠[J]. 语言研究集刊 2014(01)
    • [15].论动词重叠的语义、句法、语用条件的限制[J]. 首都外语论坛 2010(00)
    • [16].认知视点的转变对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影响[J]. 商 2013(19)
    • [17].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动词重叠式偏误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12)
    • [18].动词重叠VV式的已然表达问题[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01)
    • [19].再论汉语方言“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0].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 青年文学家 2019(17)
    • [21].浅谈宿迁方言中的动词重叠[J]. 企业导报 2014(07)
    • [22].汉藏语动词重叠式的形式—意义匹配格局[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 [23].汉语方言的“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J]. 汉语学报 2013(04)
    • [24].动词重叠的主观性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5].汉语方言单纯动词重叠式比较研究[J]. 北方论丛 2010(02)
    • [26].汉语动词重叠研究的新篇章——《动词重叠历史考察与分析》评介[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 [27].主观意愿和动词重叠及其语法行为[J]. 语文研究 2010(04)
    • [28].动词重叠在祈使句中的使用[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29].形容词、动词重叠对语义认知的影响[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04)
    • [30].“动词+名词”中的动词重叠情况及其进入“把字句”的条件限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4)

    标签:;  ;  ;  ;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及其相关格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