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体指纹样本指印的收取是CAFIS系统的基础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赵阳[1](2018)在《伪造指纹识别方法理论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不断高速发展,利用生物特征的唯一性进行人身识别已逐渐步入成熟化的阶段,指纹识别技术则是其中发展最为成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利用指纹的相对稳定性和特定性识别人身的应用已历经百年,且在各个领域得以应用,在DNA等生物识别技术兴起前,指纹在检验鉴定和诉讼环节中一度被视为“证据之首”。基于指纹的形象痕迹属性,结合高智商及高科技的犯罪模式,指纹所具备的形态特征就成了伪造指纹的基础条件,对真实指纹进行复制、伪造从而获取利益的犯罪行为已陆续呈现在人们面前,尤其以彩色打印复印法、尸体手指进行伪造为主。随着指纹膜制作材料和制作方式的出现,特别是3D打印技术已突破指纹膜打印难关,利用伪造指纹盗取重要信息、获取非法利益以及逃避司法惩罚的犯罪黑数正趋于增长,这类新型犯罪形式已经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同时指纹识别系统的准确识别能力也面临挑战,如何改进指纹识别系统对伪造指纹的准确识别也是指纹识别领域所面临的新难题。因此,如何面对伪造指纹所带来的挑战,解决识别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但关于伪造指纹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的研究还显得较少,故而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研究伪造指纹的制作方式及识别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因此,针对伪造指纹对指纹识别系统安全性的影响、伪造指纹的制作方式以及识别方法等相关问题展开整理和分析,这也是本课题的立意及创新所在,试图能够在理论层面做到完善,以便能够在业界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最后还是希望通过对伪造指纹制作方式和识别方法的整理,使伪造指纹的问题真正引起司法实践部门的高度关注,并能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妥善应对该类违法犯罪活动。本课题主要针对伪造指纹的制作方式和识别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全文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从伪造指纹的出现背景进行分析研究;第二部分是伪造指纹的概述,主要包括伪造指纹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伪造指纹的理论基础以及确定伪造指纹的概念等内容;第三部分是分析伪造指纹对指纹识别系统的影响,包括指纹识别系统的工作机理,以及对识别伪造指纹可靠性的保证等内容;第四部分是对伪造指纹的传统方法及识别的总结,包括彩色打印复印法伪造指纹、将真实指纹转移至他处伪造指纹、利用尸体手指指纹伪造指纹、照相制模法伪造指纹、转印法伪造指纹的制作方式和识别方法;第五部分是利用指纹膜伪造指纹的方法及识别,主要包括利用硅胶指纹膜伪造指纹、利用激光雕刻指纹膜伪造指纹以及利用生物3D打印指纹膜伪造指纹等内容;最后一部分为文章的结语,主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本课题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伪造指纹工作的期望。
宇路[2](2017)在《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图书馆借阅系统应用的研究》文中认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虚拟化校园理念得以通过数字化校园技术来实现。数字化校园即将学校信息资源全部数字化,使得资源可以采用科学管理进行规范整合和利用。在数字化校园的入口,需要有一种认证手段,确保进入校园人员的真实身份。而作为生物识别技术之一,指纹识别技术将在校园认证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校园网内常见认证手段仍为一卡通刷卡,存在学生卡丢失和盗用等问题,本论文提出引入指纹识别系统来逐步取代一卡通刷卡的认证方式,从而提高认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本论文基于数字化校园理念,研究了在校园环境下如何使用指纹识别技术完成认证,并分析了实现指纹识别的硬件电路构成框图,重点研究了指纹识别算法。基于现有指纹识别研究成果和技术,本文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硬件部分中指纹图像处理和识别芯片模块采用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VC5510,外部控制和数据交换芯片采用三星公司的ARM芯片S3C2440,指纹采集模块采用瑞典Fingerprints公司的指纹采集器,以及相关的扩展存储芯片。然后给出了指纹识别技术的硬件结构图,基本可以实现指纹识别。(2)研究了指纹图像细节特征点的提取和哈希序列的构造。针对现有指纹哈希算法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提出了一种无对齐的新型指纹图像哈希提取算法。这种方法使用以指纹图像中心点为起点的细节点间隔最小距离矢量图MDG作为特征集,通过构造指纹图像的MDG,提取指纹图像的哈希,用于进行指纹图像的识别和认证,较好地排除了混入二值指纹图像的伪细节点。(3)研究了一种新颖的匹配搜索算法(CSA),用于搜寻模板指纹核测试指纹哈希间的最大匹配对数。CSA算法成功解决了对于相同用户同一指纹的不同印痕,两者哈希向量彼此长度和对应的元素也可能不同的情况。相对于相比于网格距离匹配,改算法可以缩短匹配时间,进而提高算法效率,而且在指纹存在小面积残缺等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较好的识别精度。(4)本文将指纹识别系统集成在校园图书馆门禁系统中,实现了将指纹识别技术融合到数字化校园中,提高了数字化校园的安全性,方便了校园的师生,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蒋明钊[3](2014)在《公安局指纹应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慢慢地渗透到各行各业,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指纹识别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支更是如此。目前公安局已经开始使用该项指纹识别技术,初步实现了相关人员指纹信息的采集,进行了罪犯指纹比对,为提高破案速度贡献颇多,但是指纹信息的存储量非常巨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此庞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只有高效的管理才能提高指纹数据使用效率,本系统的设计正是为了解决此问题而提出。本文设计是在全面调查公安局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需求分析开展的。以指纹资源利用的高效性、积极性、规范性、以及低成本性为目标,本文提出了完整的系统设计方案。系统采用ASP.NET技术开发动态WEB平台,具有很好的更新维护性;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存储各类数据。系统设计分块进行,主要包括现场指纹采集模块、指纹查案模块、指纹比对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等四个模块。现场指纹采集模块是对采集信息的录入和管理;指纹查案模块主要负责指纹案件的管理和查询;指纹比对模块是将采集的犯罪嫌疑人指纹信息与指纹库中的指纹进行比对;系统管理模块主要负责指纹数据和用户信息的管理。本文重点模块是指纹比对模块,文中分两个部分讲述,指纹图像预处理和指纹比对,图像的预处理部分主要是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法,如平滑、锐化等等,然后进行二值化和修饰,生成了可以用来识别的图像。指纹比对部分根据特定算法对这些图像进行匹配,最终实现指纹的识别。本论文首先叙述了该项技术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接着分析了当前指纹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研究了怎样设计一个系统来提高指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系统使用的规范性。在各个模块给出了相对应的流程图,描述其实现过程。最后开发出软件系统,并进行试运行,运行效果良好。目前该指纹应用管理系统已经在公安局投入使用,效果很好,由以前的指纹使用无规范性变得有条有理,提高了指纹的利用率,加快了破案速度,节省了破案经费。
周桂雪[4](2014)在《民事案件指纹鉴定中第三级特征分析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捺印指纹作为确认合同的方式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如今在民事案件中也常涉及到指纹鉴定。但是很多合同上的指印会因为残缺、模糊,甚至变形而造成细节特征点较少,很难对指纹作出肯定同一或否定同一的判断。因此研究利用更多的指纹特征作为人身认定的依据就有了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研究第三级特征在民事案件指纹鉴定中应用的条件、可能性和方法问题。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第三级特征提出和应用的历史进行介绍,对第三级特征的概念进行阐释分析,提出第三级特征的研究价值。第三级特征应用的探索萌芽于洛卡德的时代,兴起于20世纪70年。第三级特征的称谓源自于特征的层级体系分类方法,是指脊线维度内描述脊线构成的细小特征,比第一级、第二级特征更为微观,主要包括汗孔特征、纹线宽度和边缘形态特征、脊线单位的联合特征、伤疤特征、皱纹特征等,这些特征都具有独特性和和持久性,可以作为识别生物个体独特性依据。第二部分为实验部分。关于第三级特征应用的最基本的难题就是第三级特征反映性问题以及如何准确提取第三级特征的问题。所以在探讨第三级特征的应用之前,通过两个实验分析了第三级特征的反映条件和观察图像获取问题。首先,通过初步的单人单指实验分析用力、承受客体等捺印所需的基础条件对第三级特征反映的影响,寻找出较佳的捺印条件。对于第三级特征的反映条件,初步实验结果表明:(1)3N左右的压力是同时使多种第三级特征得到反映的最佳压力范围,下限不低于1N,上限一般不高于5N;(2)捺印时指面保持湿润状态有利于第三级特征反映,但指面不应蓄积过多水分;(3)衬垫物的柔软程度在小范围的变化不会对第三级特征的反映造成重大影响;(4)相纸和油墨是反映第三级特征的最佳选材组合;其后,以初步实验确定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多人实验,对初步实验所确定的最佳条件进行实验验证,对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对现实捺印条件进行总结,做出稳定性和反映性的分析。验证实验表明:(1)利用油墨在相片纸上捺印能够较好地反映第三级特征;(2)规范捺印和用力方向的单一性有助于第三级特征的反映;(3)实验中的其它颜料比之于油墨反映效果差;(4)第三级特征的反映状况会受到性别差异与个体差异的影响(5)模拟合同捺印的力度统计情况显示,多数人合同上捺印的力度范围符合第三级特征反映的条件。第三部分基于前面实验所搜集的资料、信息以及国外使用的第三级特征鉴定方法,对如何在民事案件指纹鉴定中对第三级特征进行应用做出论述。具体论述了图像摄录器材及操作条件的选取,第三级特征样本的收集方法和要求。在提取第三级特征的样本方面,可以以黑色油墨和相片纸作为捺印选材,捺印力度要根据检材指印反映情况和被捺印人个体差异而定,其它方面严格遵守捺印规范。具体的比对方法上要充分吸取前人的经验,采取特别谨慎的分析态度。第四部分对指纹第三级特征的可用价值和局限性做出进一步分析。第三级特征除了作为认定人身的依据之外,还可以在鉴定中发挥线索作用和识别指纹真伪的作用;第三级特征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不普遍性、反映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以及比之于第一、二级特征相对的不持久性。
田俊青[5](2011)在《自动指纹识别算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指纹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用来当作鉴别身份的重要依据,指纹的唯一性和稳定性较之其它生物特征更加可靠。虽然在指纹识别领域已经有了许多研究成果,如今不少商家己经研制出成型产品,但是这些核心技术由于商业利益而未能公开,以及社会的进步对指纹识别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指纹识别进行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自动指纹识别算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指纹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指纹匹配。在指纹图像预处理中,本文对基于指纹方向信息的二值化方法进行了实验及分析。针对二值化图像会产生孔洞,纹线方向变化剧烈的区域会出现错位这种情况,设计了一种二值化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维纳滤波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有效地保持了原始图像的细节信息,然后采用连续分布方向图计算指纹方向,最后用方向滤波模板对图像进行增强二值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消除孔洞,去除粘线、粘连断线,二值化后的图像效果良好,脊线饱满平滑。指纹匹配方面,细节点匹配是一种重要的匹配方法。针对传统的细节点匹配易受形变影响,参考点的选取较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局部特征向量来描述指纹特征,该特征向量没有采用传统的细节点匹配使用的坐标和细节点类型,采用的是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差,这样的设计具有旋转平移不变性,有效地避免了因指纹形变造成的影响,而且通过该特征向量得出的匹配分数能较容易地确定参考点;另外采用了二级匹配方式,在初匹配时及早排除了那些相似度很低的指纹,缩短了匹配的拒绝时间;在两次匹配对比中都采用了自适应阈值,提高了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这样的设计,具有较好的匹配效果。本文对指纹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指纹匹配算法,在MATLAB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设计的指纹识别算法是有效的,可行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方萍,杨朋程,赵琳[6](2011)在《全手掌纹捺印盒的研制和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刑事技术部门在提取和比对现场痕迹时,经常能够发现犯罪分子遗留的掌纹痕迹。目前手印样本的收集方式捺印效果很难控制,易出现捺印手印的缺损。根据人手骨骼特点,改变捺印盒的捺印面结构和捺印载体的制作材料,可使之符合人手生理结构,从而达到完整、清晰的捺印效果。
张理想[7](2010)在《指纹图像预处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已经过时,在许多的行业,像银行,保险,网络等对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亟需安全,便捷,高效的身份识别方式。指纹以其永久性,唯一性和普遍性的优点,成为生物识别中可靠的方式之-因此对指纹识别系统中指纹图像的处理研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指纹图像预处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在指纹的二值化方面,针对分割阈值选取不准确导致二值化的效果不是太理想的状况,将信息熵引入了二值化的处理中,提出了简单信息熵的二值化算法和一维信息熵算法。针对纹线断裂的问题,利用指纹图像的块方向信息和指纹图像局部的特点,采取新的方法,对纹线进行了修复。针对纹线中的空洞,利用指纹空洞的局部的特点和纹线的方向信息,对指纹中的空洞进行了填充.本文中的算法,在PC机上用VC++反复实验,实验结果总体较好。采用信息熵进行指纹二值化处理的算法具有很好鲁棒性,获得的分割阈值更加的准确,能够对指纹图像进行很好的二值化。纹线修复和指纹空洞的填充算法,对于中等质量的指纹图像也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
李玉晓[8](2008)在《自动指纹识别系统中若干关键算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研究是当今身份认证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尽管自动指纹识别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指纹识别算法的准确性和识别速度仍有待提高。本文简要介绍了指纹识别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综合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方面的知识,对指纹图像增强、特征提取、指纹分类和指纹匹配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在指纹图像增强算法方面,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Gabor滤波的指纹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采用基于线性支持向量机的指纹图像分割方法对指纹图像进行有效分割,再准确提取指纹方向图和纹线频率,最后结合改进的圆形Gabor滤波器实现指纹图像增强。2.在指纹特征提取算法方面,改进了基于灰度图像的指纹细节点提取算法,该算法结合细化图像上提取出来的细节点进行基于信息融合原理的粗去伪,再根据指纹分割模板去除前景区边缘的错误细节点,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伪细节点,综合运用多种后处理规则予以剔除。3.在指纹分类算法方面,一是结合指纹奇异点信息和中心区域的脊线走向,提出了基于结构和规则的指纹分类方法,并基于模型引入反馈机制以提高分类准确率;二是提出了基于平均纹线间距的指纹检索方法,根据输入指纹的平均纹线间距在模板数据库中进行连续检索,通过调整搜索半径的大小可以实现任意的分类精度。4.在指纹匹配算法方面,采用指纹细节点局部匹配与全局匹配相结合的两级匹配策略。定义了一种基于脊线和邻域细节点信息的局部结构,再根据指纹中心点的提取情况,选择不同的局部匹配搜索方案以降低计算复杂度;根据局部匹配结果,选取参考点进行极坐标变换,然后采用弹性匹配算法以确定细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计算最终的匹配分数。
吴玓文[9](2004)在《指纹自动识别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活体指纹识别技术是一门集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方法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生物识别技术。该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活体指纹考勤系统即是该技术的一个应用。 本文总结了当今活体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活体指纹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指纹识别技术预处理的各个过程;在美国Uareu指纹识别开发包的基础上,加入了指纹自动分类功能,在大指纹库的情况下,指纹识别速度得到较大的提高;在已有的众多指纹处理算法中,利用指纹方向图来对指纹图象进行滤波和平滑,提出了一种简化而实用的方向图求取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取指纹的奇异点——中心点和三角点,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获取可信的阈值,优化了提取算法,再根据奇异点的相对位置对指纹进行分类研究,得到了较为高效的结果。 将活体指纹识别技术与考勤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活体指纹考勤的所有功能,论文详细介绍了系统各模块的功能特点以及应用情况。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为指纹识别领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进一步促进了指纹识别技术的民用化、产业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史海青[10](2003)在《论新时期指纹档案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从刑事证据的角度来看 ,指纹是物证之首的观点早已被世界各国警察机构认可。我国目前指纹档案管理的一些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改进和加强指纹档案管理工作 ,使之与国际接轨 ,才能更好地打击犯罪 ,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活体指纹样本指印的收取是CAFIS系统的基础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体指纹样本指印的收取是CAFIS系统的基础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伪造指纹识别方法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伪造指纹概述 |
1.1 伪造指纹的研究背景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 指纹的理论研究基础 |
1.2.1 指纹的特性 |
1.2.2 伪造指纹的概念 |
2 伪造指纹对指纹识别系统安全性的影响 |
2.1 指纹识别系统的工作机理 |
2.2 指纹识别系统对识别伪造指纹可靠性的保证 |
3 传统伪造指纹的识别方法 |
3.1 彩色打印复印法伪造指纹 |
3.1.1 制作方式及特点 |
3.1.2 识别方法 |
3.2 将真实指纹转移至他处伪造指纹 |
3.2.1 制作方式 |
3.2.2 识别方法 |
3.3 利用尸体手指指纹伪造指纹 |
3.3.1 宏观特征规律识别尸体指纹 |
3.3.2 微观特征规律识别尸体指纹 |
3.4 照相制模法伪造指纹 |
3.4.1 制作方式 |
3.4.2 识别方法 |
3.5 转印法伪造指纹 |
3.5.1 制作方式及其特点 |
3.5.2 识别方法 |
4 新型伪造指纹的识别方法 |
4.1 利用硅胶指纹膜伪造指纹 |
4.1.1 制作方式及特点 |
4.1.2 识别方法 |
4.2 利用激光雕刻指纹膜伪造指纹 |
4.2.1 制作方式及特点 |
4.2.2 识别方法 |
4.3 利用生物3D打印指纹膜伪造指纹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2)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图书馆借阅系统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自动身份认证和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历史 |
1.2.2 指纹识别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指纹识别在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
1.3.1 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的意义 |
1.3.2 当前校园卡使用的缺陷 |
1.3.3 利用指纹识别系统的优势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
1.5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指纹图像识别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
2.1 引言 |
2.2 指纹图像采集 |
2.3 指纹图像的预处理 |
2.4 指纹图像的特征分析与提取 |
2.4.1 指纹图像的特征分析 |
2.4.2 指纹图像的特征类型 |
2.4.3 指纹图像的特征点的提取 |
2.5 指纹图像的特征匹配方法 |
2.5.1 指纹图像的特征点的拓扑比对 |
2.5.2 指纹图像匹配中的相似度 |
2.6 指纹图像匹配的可靠性评估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哈希的指纹识别方法研究 |
3.1 基于哈希的指纹识别方法概述 |
3.2 用于指纹识别的MDG哈希算法 |
3.2.1 指纹图像的分割与增强 |
3.2.2 中心点的检测与细节点的提取 |
3.2.3 构造最小距离图(MDG)提取指纹哈希 |
3.3 作为认证哈希应具有的性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指纹识别匹配算法研究 |
4.1 特征匹配算法概述 |
4.2 常用距离匹配算法介绍 |
4.2.1 欧几里得距离 |
4.2.2 网格距离 |
4.2.3 德洛内三角网格距离 |
4.2.4 豪斯多夫距离 |
4.3 本文采用的匹配搜索算法CSA |
4.3.1 CSA1算法 |
4.3.2 CSA2算法 |
4.4 实验结果和分析 |
4.4.1 CSA指纹匹配算法的性能分析 |
4.4.2 MDG哈希算法性能分析 |
4.4.3 与其他哈希算法的性能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指纹识别系统在校园图书馆内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指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整体方案 |
5.3 指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 |
5.3.1 指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硬件平台核心器件的选择 |
5.3.2 指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硬件平台的硬件电路设计 |
5.4 指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
5.4.1 设计环境和平台 |
5.4.2 系统运行流程 |
5.5 系统在校园图书馆内的实现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总结 |
6.2 未来的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公安局指纹应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时代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指纹识别技术发展过程 |
1.2.1 指纹的种类与特征 |
1.2.2 指纹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指纹识别技术的相关理论 |
2.1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概述 |
2.1.1 捺印指纹自动建库 |
2.1.2 四种指纹比对功能 |
2.1.3 全国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机构 |
2.2 B/S模式和C/S模式 |
2.3 相关技术和软件 |
2.3.1 技术介绍 |
2.3.2 软件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1.1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1.2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1.3 用户使用可行性分析 |
3.2 业务需求分析 |
3.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总体架构 |
4.2 系统模块设计 |
4.3 系统登录模块 |
4.4 指纹采集模块 |
4.5 指纹查案模块 |
4.6 指纹比对模块 |
4.6.1 图像的预处理 |
4.6.2 指纹比对 |
4.7 系统管理模块 |
4.8 数据库的设计 |
4.8.1 数据库的引入 |
4.8.2 数据库逻辑设计E-R图 |
4.8.3 数据库中使用的表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登录模块的实现 |
5.2 指纹采集模块的实现 |
5.3 指纹查案模块的实现 |
5.4 指纹比对模块的实现 |
5.5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的测试与性能的评估 |
6.1 系统测试的原因 |
6.2 系统的测试环境简介 |
6.3 性能测试 |
6.3.1 性能测试的方法 |
6.3.2 性能测试的用例 |
6.4 功能测试 |
6.4.1 功能测试的方法 |
6.4.2 功能测试的用例 |
6.5 测试结论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民事案件指纹鉴定中第三级特征分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第三级特征的历史、概念和研究价值 |
(一) 第三级特征的溯源和历史发展 |
(二) 第三级特征的概念分析 |
(三) 第三级特征的研究价值 |
二、 实验部分 |
(一) 实验研究的任务和目的 |
(二) 初步实验——基础条件实验 |
(三) 确证实验:条件验证及对比分析 |
(四) 实验评价 |
三、 民事案件指纹鉴定中第三级特征的应用方法 |
(一) 指印图像的获取方法 |
(二) 第三级特征捺印样本的获取 |
(三) 第三级特征在特征比对中的分析应用 |
四、 第三级特征的可用性和局限性分析 |
(一) 第三级特征的可用性 |
(二) 第三级特征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自动指纹识别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指纹识别的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指纹识别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标准 |
2.1 指纹识别的基本原理 |
2.2 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结构 |
2.3 指纹识别系统的评价标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指纹图像预处理 |
3.1 指纹图像分割 |
3.2 指纹图像二值化 |
3.2.1 指纹图像二值化典型算法 |
3.2.2 改进的指纹图像二值化方法 |
3.2.3 二值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 细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指纹特征提取及匹配算法 |
4.1 特征提取与后处理 |
4.2 常用的匹配算法的简介 |
4.3 基于一种新的特征向量的细节点的匹配 |
4.3.1 构造特征向量 |
4.3.2 初匹配 |
4.3.3 二次匹配 |
4.3.4 匹配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全手掌纹捺印盒的研制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掌纹的应用现状及作用 |
二、改进捺印工具 |
1.目前手印样本的收集方式及其缺陷。 |
2.改进的全手掌纹捺印盒应达到的要求。 |
3.捺印盒的具体设计思路及制作特点 |
(1)设计思路 |
(2)五种捺印盒模型的结构 |
4.全掌纹捺印盒实验研究 |
(1)实验一:捺印盒模型中的材料替代 |
(2)实验二:捺印效果实验 |
(3)实验三:捺印盒大小选择 |
5.实验结论 |
三、技术改进的意义 |
1.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陷 |
2.契合指纹捺印可操作性需求 |
(7)指纹图像预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生物识别技术 |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历史和现状及分析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分析 |
1.4 本文的组织安排 |
第二章 指纹识别系统简介 |
2.1 指纹概述 |
2.2 指纹的基本特征 |
2.2.1 全局特征 |
2.2.2 局部特征 |
2.2.3 指纹识别系统的处理流程 |
2.3 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工作模式 |
2.3.1 指纹验证的过程 |
2.3.2 指纹的识别过程 |
2.4 指纹图像采集 |
2.4.1 指纹采集方式 |
2.4.2 活体扫描采集方式分类 |
2.5 自动指纹识别的预处理 |
2.6 指纹分类 |
2.7 指纹匹配 |
2.8 指纹的特征提取 |
2.9 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性能评价 |
2.10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指纹图像的二值化 |
3.1. 信息熵及其对阈值选择的意义 |
3.1.1 信息熵理论 |
3.1.2 指纹图像的信息熵及其意义 |
3.2 基于最大信息熵的指纹图像二值化算法 |
3.3 简单最大熵的二值化算法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3.5 结论 |
第四章 基于纹线方向信息的纹线修复和空洞填充 |
4.1 指纹脊线的断线加以修复的算法如下 |
4.2 纹线修复具体的实现 |
4.3 纹线空洞的结构分析 |
4.4 填充空洞算法 |
4.5 搜索对应点算法 |
4.6 填充空洞的方法 |
4.7 实验结果及结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8)自动指纹识别系统中若干关键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生物识别技术概述 |
1.2 指纹识别技术 |
1.2.1 研究历史 |
1.2.2 研究意义 |
1.2.3 国内外研究的应用成果 |
1.3 自动指纹识别系统概述 |
1.3.1 基本构成 |
1.3.2 自动指纹识别的性能指标 |
1.3.3 自动指纹识别的技术难点和主要问题 |
第二章 指纹图像预处理 |
2.1 常用的指纹图像增强算法 |
2.2 改进的基于Gabor滤波的指纹图像增强算法 |
2.2.1 Gabor滤波器及图像增强原理 |
2.2.2 指纹图像分割 |
2.2.3 指纹方向图 |
2.2.4 指纹纹线的平均频率 |
2.2.5 指纹图像的Gabor滤波算法 |
2.3 实验结果 |
第三章 指纹特征提取 |
3.1 常用的指纹细节点提取方法 |
3.2 基于灰度图像的指纹细节点提取方法 |
3.2.1 起始点定位 |
3.2.2 基于灰度分布的脊线跟踪 |
3.2.3 伪细节点去除 |
3.3 实验结果 |
第四章 指纹分类 |
4.1 指纹分类方法概述 |
4.2 基于结构和规则的指纹分类方法 |
4.2.1 对称轴的求取和基于方向的脊线跟踪 |
4.2.2 算法实现 |
4.2.3 实验分析 |
4.3 基于平均纹线间距的指纹检索方法 |
4.3.1 算法描述 |
4.3.2 实验分析 |
第五章 指纹匹配 |
5.1 常用指纹匹配方法的比较 |
5.2 基于点模式的指纹特征匹配方法 |
5.2.1 细节点局部匹配 |
5.2.2 细节点全局匹配 |
5.3 实验结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指纹自动识别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生物识别技术 |
1.2 指纹识别技术的基本内容 |
1.2.1 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1.2.2 指纹的验证与辨识 |
1.3 研究的目标和所作的工作 |
1.4 本文的框架 |
第二章 指纹识别系统设计 |
2.1 指纹识别系统概述 |
2.1.1 指纹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 |
2.1.2 指纹自动分类算法的设计原则 |
2.2 可靠性问题 |
2.3 系统设计 |
2.4 指纹分类算法设计概述 |
第三章 改进的指纹分类算法 |
3.1 指纹方向图的求取 |
3.2 细化 |
3.3 指纹特征的提取 |
3.3.1 脊的滤波与增强 |
3.3.2 奇异点的提取 |
3.3.3 脊纹特征的提取 |
3.4 指纹分类器算法 |
3.5 分类算法的测试结果 |
第四章 分类算法在指纹考勤系统中的应用 |
4.1 指纹考勤系统的设计 |
4.2 指纹分类算法的嵌入 |
第五章 实验结果 |
5.1 小容量指纹库的测试结果 |
5.2 大容量指纹库1:N实验结果 |
第六章 结论 |
6.1 工作总结 |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论新时期指纹档案管理的改革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指纹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管理方法保守滞后 |
(二) 现行责任分工不到位 |
(三) 指卡数量少, 指印质量差 |
(四) 领导科技意识淡薄 |
(五) 现场指纹管理混乱 |
二、指纹档案管理应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
(一) 指纹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应与刑事犯罪人员信息资料的收集、管理同步 |
(二) 加强刑事案件现场手印的收集和建档管理工作 |
(三) 明确指纹档案管理的责任归属 |
三、新时期指纹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
(一) 活体指纹自动扫描捺印技术使指纹档案管理向电子化、数据化方向发展 |
(二)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成为指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
(三) 指纹档案管理向大容量、全自动、高速度方向发展 |
(四) 建立全民指纹信息档案库成为迫切需要 |
四、活体指纹样本指印的收取是CAFIS系统的基础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伪造指纹识别方法理论分析[D]. 赵阳. 甘肃政法学院, 2018(11)
- [2]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图书馆借阅系统应用的研究[D]. 宇路. 东南大学, 2017(12)
- [3]公安局指纹应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蒋明钊.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4]民事案件指纹鉴定中第三级特征分析及应用研究[D]. 周桂雪. 西南政法大学, 2014(07)
- [5]自动指纹识别算法的研究[D]. 田俊青. 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6]全手掌纹捺印盒的研制和探讨[J]. 方萍,杨朋程,赵琳.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1(01)
- [7]指纹图像预处理研究[D]. 张理想. 中南大学, 2010(03)
- [8]自动指纹识别系统中若干关键算法的研究[D]. 李玉晓. 中南大学, 2008(02)
- [9]指纹自动识别技术研究及应用[D]. 吴玓文. 中南大学, 2004(01)
- [10]论新时期指纹档案管理的改革与发展[J]. 史海青.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