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经济海藻代谢成分及代谢机制的初步研究

五种经济海藻代谢成分及代谢机制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 ? ?本文主要以鼠尾藻、浒苔、龙须菜、红毛菜和紫菜为材料,对比研究了其脂肪酸及挥发性成分组成特征,重点研究了原始红藻紫菜属的特征挥发性成分8-十七碳烯代谢途径。旨在深入系统的认识海藻代谢成分及其生化代谢途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藻资源提供基础性数据。采用改进的Bligh-Dyer法提取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红毛菜(Bangia sp.)和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五种经济海藻脂溶性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脂肪酸进行分离和鉴定,C19:0内标确定总脂及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五种海藻都检测出C14-C22脂肪酸,总脂含量在12-19mg/g之间,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组成成分,含量均超过60%。不饱和脂肪酸中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为主,富含n-3和n-6系列PUFAs,n-6与n-3系列PUFAs之比均低于2。比较四种海藻脂肪酸组成特点表明,鼠尾藻以C16、C18和C20为主要组成成分,具褐藻类脂肪酸组成特征;浒苔以C16和C18为主要组成成分,具绿藻类脂肪酸组成特征;龙须菜、红毛菜和条斑紫菜以C16和C20类脂肪酸为主,具典型红藻类脂肪酸组成特征,同时又有不同之处,龙须菜显示真红藻脂肪酸组成的特点,而红毛菜和条斑紫菜显示原始红藻脂肪酸组成的特点。本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鼠尾藻、浒苔、龙须菜、红毛菜和条斑紫菜等五种常见经济海藻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五种海藻中分别鉴定出32、26、27、31、3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烃类、醇类、醛类及酯类物质。鼠尾藻、浒苔及龙须菜以烃类、醇类、醛类、酯类及其它挥发性化合物为主;红毛菜和条斑紫菜均以烃类成分为主,其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0%以上,另外含有少量醇类、醛类及酯类物质。红毛菜和条斑紫菜烃类成分主要为8-十七碳烯及十七碳烷,含量超过总成分的50%,其中主要又以含量超过30%的8-十七碳烯为主,而鼠尾藻、浒苔和龙须菜8-十七碳烯含量甚少。研究表明,海藻挥发性成分组成具有明显的种属差异性,原始红藻红毛菜和条斑紫菜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相似,以8-十七碳烯做为原始红藻挥发物组成特征。本文主要对紫菜属海藻挥发物8-十七碳烯的组成特征及代谢途径进行了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8-十七碳烯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相对绿藻浒苔、褐藻鼠尾藻和真红藻龙须菜,原始红藻紫菜及红毛菜中8-十七碳烯的相对含量高达30-50%。对于紫菜8-十七碳烯代谢合成的实验研究发现,其酶促反应系统对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无明显反应作用,而实验标物二十碳五烯酸生成8-十七碳烯是其他标物和对照的4倍以上,表现为专业催化的特点。抑制剂菲尼酮和邻菲罗啉等对8-十七碳烯生成酶活性无抑制作用,而NaN3对酶活性有强烈抑制作用,显示该酶与血红素类蛋白的联系机制。研究认为,原始红藻紫菜中高水平8-十七碳烯含量具有稳定的特点,它以二十碳五烯酸为反应底物,通过血红素相关脂肪酸氧化酶系统代谢产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我国主要经济海藻资源
  • 1、经济海藻研究概况
  • 2、主要经济海藻生物学背景
  • 2.1 鼠尾藻生物学特征
  • 2.2 浒苔生物学特征
  • 2.3 龙须菜生物学特征
  • 2.4 红毛菜生物学特征
  • 2.5 紫菜生物学特征
  • 二、海藻脂肪酸研究进展
  • 1、海藻脂肪酸研究概况
  • 2、大型海藻脂肪酸组成
  • 3、微藻脂肪酸组成
  • 4、脂肪酸生理功能
  • 5、脂肪酸的提取及分离方法
  • 三、挥发性成分研究进展
  • 1、植物挥发物的研究概况
  • 2、藻类挥发物的研究进展
  • 3、挥发性成分的分离提取方法
  • 4、挥发性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四、挥发性成分代谢机制研究
  • 1、挥发性成分代谢研究概况
  • 2、挥发性成分代谢途径
  • 2.1 脂氧合酶代谢途径
  • 2.1.1 植物脂氧合酶代谢途径
  • 2.1.2 海藻脂氧合酶途径
  • 2.1.3 脂氧合酶性质
  • 2.1.4 脂氧合酶抑制剂
  • 2.1.5 脂氧合酶产物分析
  • 2.2 a-氧化途径
  • 2.2.1 植物 a-氧化途径
  • 2.2.2 海藻 a-氧化途径
  • 2.2.3 a-双加氧酶性质
  • 2.3 挥发性烃类生成途径
  • 五、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一章 五种经济海藻脂肪酸组成分析
  • 1. 仪器与试剂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及前处理
  • 2.2 脂肪酸提取
  • 2.2.1 总脂的提取
  • 2.2.2 皂化和甲酯化
  • 2.3 GC-MS 分析条件
  • 2.3.1 GC 条件
  • 2.3.2 MS 条件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总离子流图谱
  • 3.2 脂肪酸组分
  • 3.3 总脂含量
  • 3.4 SFAs、UFAs 含量及组成
  • 3.5 n-3 和 n-6 系列 PUFAs 含量及组成
  • 4. 讨论
  • 4.1 五种海藻脂肪酸组成特征
  • 4.2 五种海藻 n-3 与 n-6 系列 PUFAs 组成特点
  • 第二章 几种常见经济海藻挥发性成分组成分析
  • 1. 仪器与试剂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前处理
  • 2.2 挥发物的萃取
  • 2.3 GC-MS 分析条件
  • 2.3.1 GC 条件
  • 2.3.2 MS 条件
  • 2.4 数据处理及质谱检索
  • 3. 结果
  • 3.1 五种海藻挥发物成分离子流图
  • 3.2 五种经济海藻挥发性成分
  • 3.3 五种经济海藻挥发物组成
  • 3.4 五种经济海藻烃类物质组成
  • 4. 讨论
  • 4.1 五种经济海藻挥发物组成特征
  • 4.2 挥发物生理及代谢途径探讨
  • 第三章 紫菜属海藻 8-十七碳烯挥发物代谢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测试材料及前处理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挥发物提取和检测
  • 1.4 脂肪酸提取和检测
  • 1.5 酶液盐析纯化
  • 1.6 酶促反应体系
  • 2. 结果
  • 2.1 海藻挥发性成分 8-十七碳烯含量
  • 2.2 紫菜主要脂肪酸组成
  • 2.3 紫菜 8-十七碳烯合成反应前体
  • 2.4 紫菜 8-十七碳烯酶促反应性质
  • 2.4.1 酶活盐析范围
  • 2.4.2 温度
  • 2.4.3 pH 值
  • 2.4.4 抑制剂
  • 3. 讨论
  • 3.1 海藻8-十七碳烯组成特点
  • 3.2 海藻8-十七碳烯代谢途径
  • 3.3 紫菜 8-十七烯生成酶性质
  • 本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环氧乙烷法合成顺-15-二十四碳烯酸[J]. 广州化工 2015(24)
    • [2].12-羟基-9-十八碳烯酸甲酯实验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15)
    • [3].十八碳烯酸对人SMMC-7721细胞PI3K-Akt转导信号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9(01)
    • [4].八碳烯合成工艺现状及市场状况[J]. 当代化工研究 2016(08)
    • [5].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Z)-7-二十碳烯-11-酮的简便合成[J]. 有机化学 2014(07)
    • [6].碳五叔碳烯烃乙醇醚化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1(11)
    • [7].(Z)-15-二十四碳烯酸的选择性合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8].松实小卷蛾对几种碳烯醛的室内行为反应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 2011(03)
    • [9].超临界条件用于合成八碳烯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6(S1)
    • [10].毛杜仲藤中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 广州化工 2011(13)
    • [11].聚十二碳烯整体柱的制备及其对小分子的分离[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12].水稻螟虫信息素成分——13顺-十八碳烯醛等的合成[J]. 化学试剂 2019(10)
    • [13].十二碳烯酸对人H4细胞毒性作用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4(02)
    • [14].SP-2560毛细管柱拆分9-十八碳烯酸甲酯顺反异构体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1(01)
    • [15].合成类胡萝卜素关键中间体十碳烯醛的新方法[J]. 浙江化工 2011(04)
    • [16].小菜蛾性信息素的合成[J]. 有机化学 2011(12)
    • [17].6-O-(10)-十一碳烯酸葡萄糖酯的抑菌活性[J]. 生物加工过程 2009(06)
    • [18].血浆二十四碳烯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 山东医药 2014(25)
    • [19].蒜头果仁油的应用研究[J]. 中国油脂 2010(07)
    • [20].鹿油中脂肪酸和氨基酸分析[J]. 经济动物学报 2015(04)
    • [21].添加亚油酸钙盐及反式十八碳烯酸对泌乳奶牛生殖能力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11(03)
    • [22].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合成及其抑制酪氨酸酶二酚酶活性的研究[J]. 日用化学工业 2016(10)
    • [23].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东盟进口小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12)
    • [24].说明[J]. 农药登记公告 2016(01)
    • [25].不同海域不同品种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J]. 渔业科学进展 2016(05)
    • [26].荷叶离褶伞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24)
    • [27].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盾叶木中顺-15-二十四碳烯酸的工艺研究[J]. 广东化工 2016(12)
    • [28].清溪乌鳖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 福建分析测试 2011(05)
    • [29].茶黑毒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J]. 武夷科学 2011(00)
    • [30].英文文摘[J]. 口腔生物医学 2013(03)

    标签:;  ;  ;  ;  ;  ;  

    五种经济海藻代谢成分及代谢机制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