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师生协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
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韩祥伟[1](2018)在《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探究——以师生协同发展为导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师生协同发展:即教师和学生协同发展、教师专业能力与思想道德素养协同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思想道德素养协同发展。"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包括定向预设—交往准备、文本对话与主体互动、交往反思与主体提升叁个阶段。"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主要是从教师主体探究教师"教学力"的提高;从学生主体探究学生"学习力"形成及职业能力发展。(本文来源于《职业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韩祥伟[2](2018)在《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高校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政课教学应该强调知识的情境性与体验性;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应该是知识导师与学习伙伴。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情境教学应通过"教师—学生"学习共同体完成,应考虑知识及背景文化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新校园(上旬)》期刊2018年06期)
韩祥伟[3](2018)在《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实效性不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整体不高,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当前顺应高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少。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基于师生协同发展理念,师生双方以共同的文本为中介,以对话为线索,以创造为主要活动方式,是教学活动结构、程序与策略的典型范式。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不仅能实现师生职业能力协同发展,还能实现师生思想道德素养协同发展。(本文来源于《新校园(上旬)》期刊2018年01期)
兰秀珍[4](2007)在《双主体交往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之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英语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改进英语写作教学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成上升趋势,英语写作状况仍不尽人意,仍然是我国英语学习者走向成功的绊脚石。交际互动教学法在外语教学领域已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当前的英语写作教学常常采用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教学模式,注重产出的结果,忽视教学过程,难以引发学生兴趣。当前出现了一种新的很受欢迎的教学理论:交往教学论。该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主要研究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交往教学论将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师生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人类在交往中学习和生活,师生交往是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交往教学就是交往活动的参与者或交往主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教育资料等语言符号中介进行的多向、多边、多层次、多维度的人际来往或沟通、情感交流和为达成一致的相互理解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交往中,交往的双方不再是简单的“主——客”关系,而是“主——客——主”关系,即交往的双方,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以共同客体为媒介,结成主体间的关系(李成群,2003: 19)。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显然,该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是吻合的,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是一致的。基于交往教学理论和《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2004),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和学生英语写作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以交往为中心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双主体交往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本文对该模式的理论基础(交往教学论),特征,原则及步骤明细都作了详尽的介绍。而且,师生在课堂交往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任务也得到了明确。作者还设计了一些有效的交往教学策略,介绍了具体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学生从中大受激励和鼓动并在过程中提高了英语写作能力。所涉及的策略可分为五种:主题式融合教学,动机激励策略,共同参与,合作学习,反思性实践。在以上的做法中,有教师和学生的互评,共省和共同参与具体的写作活动;有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还有学生在自主学习策略方面的发展。真正改革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高了大学生的英语作文能力。而且,本文体现了理论和实践,模式与方法,课内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在文末,作者整理了该模式教学前后的两次期末考试中学生的写作成绩并进行比较分析,对有关教学效果与学生进行访谈,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反思,从中得出了一些教学启示,还提出了一些该模式在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7-11-01)
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思政课教学应该强调知识的情境性与体验性;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应该是知识导师与学习伙伴。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情境教学应通过"教师—学生"学习共同体完成,应考虑知识及背景文化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韩祥伟.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探究——以师生协同发展为导向[J].职业技术.2018
[2].韩祥伟.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高校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8
[3].韩祥伟.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8
[4].兰秀珍.双主体交往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之应用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