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双梅(金牛实验中学北区,四川成都610031)
社会的发展让计算机走入成千上万的家庭,然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也让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没有接触电脑的机会。城乡家长不同的背景和文化差异,导致他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城市学生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经济收入与乡村学生父母相比,在总体上处于优势地位。与乡村家长相比,他们从各方面支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
在我校的生源结构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给我校信息技术学科开展教学提出严峻的挑战。
一、激励学生互助互爱的“小老师”制度
在座位编排方面,安排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同坐,实行一帮一的帮带教学,这就给基础差的学生找到一个学习的对象。当教师不能及时针对每位学生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时,他们便可以向身边的“小老师”请教,“小老师”要检查自己带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向教师反馈,这样也激发了基础好的学生帮助他人的主动性,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养成助人为乐的品质。同时,在教学进度开展一段时间以后,还要让各个组的“小老师”比赛,看看哪个组的“小老师”最认真,在帮好同伴的同时也没有落下自己的学习,以此激励学生相互比拼、相互竞争,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二、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的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我校学生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分层教学有利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
设置任务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分等级设置任务。除了设计最基本的知识点任务以外,还要考虑到“吃不饱”和“吃不透”的学生。为“吃不饱”的学生准备一些更具探索性的任务;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难度,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部分就可以。比如,上“文件删除与回收”一课时,一开始便明确提出任务要求,让学生用计算机来删除教师发给他们的任务。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至少能找出三种方法;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快捷菜单删除法和使用Delete键删除法即可。这样就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设置出让全体学生都能适应的任务。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在川教版的教材中,教材的编排上是七年级学习Word,八年级学习Excel。在Word部分,书中讲解较为详细,对工具栏的使用讲解的较为透彻,这让初次接触Word的学生从开始就能细致地学习微软公司的这一产品。在讲这方面内容时,笔者放慢教学速度,实行手把手教学,指导每个学生学习,确保全体学生都完全地掌握Word部分的基础知识。
四、倡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良好品质
每当学生谈及信息课首先就会想到“上网”。然而从教材的组织结构上看,学生真正接触网络要在八年级下期,那时才系统地学习网络的相关知识。这就难免让许多学生感到遗憾,甚至大大的失望,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减弱。如果只是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会让很多学生感到乏味,因此可以根据内容,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信息,同时补充课本上没有讲到的地方,利用网络的及时性补充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
比在讲“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一课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图片,接着查看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诞生的,它诞生的目的是什么。在讲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时,让学生查找每一代计算机的发展,看看还有哪些方面是我们平常所不了解的。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明显的提高,他们也不会因为一堂纯理论课而感到枯燥,同时也能将教学目标顺畅的完成。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弟融入到城区的学校,分层次教学势不可挡,而这正也迎合新课程的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甚至每一个体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使他们每一位都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与自信。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克服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和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开展教学任务,使基础差的学生能在现有基础上尽快地弥补缺陷,迎头赶上;使基础较好的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锦上添花,最终使全体学生的学习都达到大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