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女性小说创作的主题转向

论新世纪女性小说创作的主题转向

论文摘要

从2000年算起,新世纪已经悄然走过了10个年头,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片喧嚣中,中国女性文学迎来了创作的高峰和女性意识的极端张扬。随着新世纪曙光的不断辉耀,越来越多的女性文学创作者涌现出来,极大地丰富了这类文学的主题意涵和表现深度。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和与之共同加速的新的生活频速,同样使得现代社会的两性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反映新历史境遇的女性小说创作告别了上世纪末的狂欢呓语,开始了对两性关系的全新构想和理性建构。本文便站在当代立场上,捕捉当下时代情绪,考察新世纪前十年的女性小说创作,探寻女性小说在新世纪后在创作主题上的转变。前言部分概述了新世纪女性小说发展承接的脉络,简要分析了以“房间”为表征的女性小说创作在新世纪后的创作主题转向,以及本论题的研究现状和不足,阐述了本论题的研究意义、价值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新世纪女性小说伴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阵痛”,实现的以聚焦底层为触发的现实主义创作转向。从心怀城市“鬼胎”的乡村女性梦想陷落、男权压抑下的女性极端抗争和城市底层女性的生存悲欢三个层面,对这-创作转向的主题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解析。以底层女性生存状态的描摹,透视女性摆脱“第二性”命运过程中的尴尬、无奈和曲折。第二章主要从新都市精神入手,探寻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女性进行的命运抗争。本章着重分析了张抗抗《作女》中呈现出的当代都市白领女性“作”的精神,向以《杜拉拉升职记》为代表的智性生存的过渡,并以范小青《女同志》为对象,分析了政界女性的生存处境。而后以乔叶作品《我是真的热爱你》和六六的代表作《蜗居》为窗口,透视了当代女性在巨大生存压力和物欲纠缠下的命途抉择。此外还就女性都市题材创作中独特的向内和网际交错的姿态,以安妮宝贝的创作、方方《树树皆秋色》与鲁敏的《博情书》为代表,叙写了女性成长过程中的隐秘情殇。第三章将女性历史题材写作作为主要论述对象,以女作家切入历史的不同方式——或大处着眼,锻造女性成长的血泪史诗,着重分析了张洁的《无字》、严歌苓谱就的“女人的史诗”以及方方的《水在时间之下》;或小处聚焦,探寻独特历史情境下的多面人性,分为文革叙事别样书写以及历史真相的侧面镌刻;或于无处幻想,捡拾历史中闪光的记忆珠贝,探索女性写作切入历史的全新可能。结语部分站在构建和谐两性关系的基础上,对新世纪女性创作主题上的流变进行总结。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以聚焦底层为触发的现实主义创作转向
  • 一、心怀城市"鬼胎"的乡村女性梦想陷落
  • 二、男权压抑下的女性极端抗争
  • 三、城市底层女性的生存悲欢
  • 第二章 新都市精神昭示下的女性生存抗争
  • 一、从"作"的精神到"智"的博弈
  • 1、"作"的精神的全新解读
  • 2、"智"的博弈中点亮生活明灯
  • 3、政界女性的生存处境
  • 二、生存压力物欲纠缠中的命途抉择
  • 1、身体迷失在金钱漩涡里
  • 2、命运捆缚在生存房间中
  • 三、内向发掘与网际交错语境下的成长诉求
  • 1 、安妮宝贝的向内与蜕变
  • 2 、网络交际的透视和纠结
  • 第三章 切入历史链条的女性形象填充
  • 一、大处着眼——锻造女性成长的血泪史诗
  • 1、张洁《无字》的历史表意
  • 2、严歌苓谱就的"女人的史诗"
  • 3、"水在时间之下"的女性意象突围
  • 二、小处聚焦——探寻历史情境下的多面人性
  • 1、文革记忆的别样书写
  • 2、历史真相的侧面镌刻
  • 三、无处幻想——捡拾历史中闪光的记忆珠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拨开迷雾 生发新见——《隐蔽的风景:清末民初女性小说创作研究》评介[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01)
    • [2].新世纪台湾女性小说的文化内蕴[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3].作为方法的“女性小说”——关于近代中国女性小说研究的反思与进路[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6)
    • [4].美国女性小说的文化特征[J]. 外文研究 2017(01)
    • [5].“梦幻”与现代女性小说书写的新质素[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6].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对爱的阐释[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7].中国女性小说研究的扛鼎之作——评《海峡两岸女性小说的历史流脉与创作比较》[J]. 名作欣赏 2016(16)
    • [8].两岸女性小说的四“同”四“异”——读评《海峡两岸女性小说的历史流脉与创作比较》[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4(04)
    • [9].马来西亚华文女性小说的创作特征/[J]. 学术界 2015(02)
    • [10].情感的永恒性——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中的情感描述[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1].以色列女作家小说专辑[J]. 世界文学 2015(04)
    • [12].解读女性奇情小说——以《颠覆女性小说:奇情小说和女性抗议》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5(11)
    • [13].浅谈新时期中国女性小说的意义和影响[J].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 2017(11)
    • [14].《占有》中的两段三角恋:妥协抑或是追求[J]. 知识文库 2016(17)
    • [15].中国女性小说女性意识的嬗变[J]. 长江丛刊 2016(34)
    • [16].新世纪长篇女性小说两性角色的重构[J]. 新文学评论 2017(02)
    • [17].女性小说之怪现状探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03)
    • [18].英国18—19世纪女性小说中“灰姑娘”形象的嬗变解读[J]. 作家 2010(08)
    • [19].社会主义“妇女”想象及其流变——浅析1949-1980年间的中国女性小说[J]. 名作欣赏 2020(31)
    • [20].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家创作意识的发展[J]. 黑河学刊 2020(06)
    • [21].论林白女性小说的空间建构及其意义[J]. 名作欣赏 2020(02)
    • [22].作为方法的“女性小说”——关于近代中国女性小说研究的反思与进路[J]. 文艺研究 2020(03)
    • [23].女报与近代中国女性小说创作的发生——以发刊词和征文广告为中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05)
    • [24].论新移民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 华中学术 2011(02)
    • [25].解读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 作家 2013(02)
    • [26].疯狂的舞者——评“70后”、“80后”女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吉林教育 2010(22)
    • [27].韩国现代女性小说创作面面观[J]. 社会科学家 2014(07)
    • [28].共谋抑或颠覆?——18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家含混的女德主题[J]. 国外文学 2013(01)
    • [29].“梦中人”、“‘梦’中人”与“梦幻人”——现代女性小说的“梦幻”女性形象[J]. 南方文坛 2011(02)
    • [30].二十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家综述[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7)

    标签:;  ;  ;  ;  

    论新世纪女性小说创作的主题转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