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耦合效应研究 ——以安塞县为例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耦合效应研究 ——以安塞县为例

论文摘要

退耕还林作为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生态工程,其在改善局部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到退耕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退耕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发展。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的退耕区农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及退耕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科学评价退耕还林工程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并对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评判,是当前关于退耕还林的研究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保障退耕还林生态系统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本文以黄土丘陵区的退耕还林典型县域安塞县为具体研究对象,从退耕还林工程对退耕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影响的描述性分析入手,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经济效应进行了定量的评价,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安塞县退耕前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状况和安塞县小区域范围内不同退耕模式的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定量性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⑴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用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林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量来体现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特征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选取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固碳释氧、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的时空变化,并对退耕后生态系统各植被类型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安塞县退耕还林工程使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从退耕前(1998年)的188.37亿元,增加到退耕后(2005年)的241.03亿元,增幅达27.95%;在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之中,涵养水源价值量最高(77.08%),接近于总价值的3/4,其次是土壤保持价值(11.43%)、维持营养物质循环价值(6.83%)及固碳释氧价值(3.94%),最低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0.54%)和净化空气价值(0.18%);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各植被类型总服务价值顺序为:灌木林>草地>乔木林>经济林;从各植被类型的单位面积系统服务价值量来看,系统服务功能大小依次为: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经济林、农田。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⑵退耕还林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根据安塞县地理地形和自然条件的特点将研究区按照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区域对290户退耕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退耕区的粮食安全、经济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退耕农户的消费结构等5个方面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退耕还林的实施带来了耕地面积的下降及粮食总产量的降低,但粮食单产在退耕后实现了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同时退耕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方式;退耕后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并带来了收入结构的改变,使农民的收入来源日趋多样化;工程的实施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大部分是以隐蔽性的失业状态存在;退耕农户在退耕后的消费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食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医疗、教育、通讯等方面的支出有所提高,在生活能源消费方面,过去以作物秸秆为主要燃料的现象逐渐得到改善,煤炭、煤气、沼气等能源被农户所使用,农户的燃料结构正在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⑶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经济效应研究本文应用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Odum创立的能值理论和方法,以安塞县为例,通过分析该区域退耕还林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投入产出的能值动态变化,定量评价了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受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安塞县生态系统年总投入能值和总输出能值均呈先下降后上扬的发展趋势,其中有机能和不可更新环境资源投入量表现出递减的趋势,说明退耕还林工程对于减少表土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总能值产出中,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能值产出占绝对优势,但随着工程的开展林业的能值产出表现出快速的增长势头,系统的结构日趋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系统主要能值指标中,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呈现先增后降再增长的趋势,净能值产出率和能值持续性指数均呈先降低再增长的趋势,系统稳定性呈现增加的趋势。说明退耕还林后系统的生态环境压力趋于减小、持续性增强,系统结构趋于稳定,系统功能协调,基本可以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的目标。⑷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耦合研究在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县域尺度的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性以及小区域不同退耕模式的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判断了当前安塞县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所处的耦合协调状况,并从权重和指标变量两个角度对其结果的敏感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安塞县退耕还林生态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在逐年增加,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正在得到逐步改善。但是,目前安塞县退耕还林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还不十分理想,基本还是处于失调衰退和过度发展的时期,耦合协调类型都处于生态损益(滞后)型。关于对安塞县的六种退耕模式及对照模式的系统耦合协调性的评价结果则表明:六种模式的系统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与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全体模式中的位置并不完全一致,模式A在两项指标中均位居第一位。在恢复生态环境方面,各模式均好于对照模式;在经济发展方面,模式A、B、C高于对照模式,而模式F、D、E低于对照模式。对于系统耦合协调状况的评判结果为六种退耕模式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大于对照,而A模式的耦合协调度是六种模式中最高的。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是:⑴将退耕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同其生态效应结合起来,对退耕还林耦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及系统耦合的程度和驱动力的系统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评价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研究上尚属首次,该研究亦对生态系统耦合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丰富和完善了生态系统耦合研究的理论体系,在理论创新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⑵在研究方法上,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尚属首次。通过运用能值理论对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经济效应的评价,可以真实的反映退耕还林后系统内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明显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现实性,对于退耕区生态环境的科学评估与合理利用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⑶首次提出退耕还林系统耦合的概念和理论,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县域中尺度及不同退耕模式的小区域尺度两个方面,对退耕还林生态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并对当前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耦合协调的状况及所处的耦合协调类型进行了判断。引入了模型权重和指标变量值的敏感性分析,提高了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和预测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立题背景分析
  • 1.1.1 退耕还林工程是生态恢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2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外退耕还林概况
  • 1.3.2 国内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现状
  • 1.3.3 当代生态经济耦合研究
  • 1.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论文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理论基础
  • 2.1 关于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若干概念
  • 2.1.1 系统
  • 2.1.2 生态系统
  • 2.1.3 生态系统耦合
  • 2.1.4 退耕还林的内涵
  • 2.2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基本理论
  • 2.2.1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系统学理论
  • 2.2.2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生态学理论
  • 2.2.3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经济学理论
  • 2.3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基本原理和内在机制
  • 2.3.1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基本原理
  • 2.3.2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驱动力
  • 2.3.3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作用机制
  • 2.4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类型
  • 第三章 退耕还林工程对退耕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3.1 研究区概况及退耕还林现状
  • 3.1.1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 3.1.2 研究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3 研究区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 3.2 研究方法
  • 3.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 3.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 3.2.3 数据来源
  • 3.3 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保持的影响
  • 3.3.1 土壤减少泥沙流失量的估算方法
  • 3.3.2 土壤养分损失价值的估算方法
  • 3.3.3 减少泥沙淤积价值
  • 3.3.4 减少废弃土地价值
  • 3.4 退耕还林工程对水源涵养的影响
  • 3.5 退耕还林工程对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的分析
  • 3.6 退耕还林工程对固碳释氧的影响
  • 3.7 退耕还林工程对空气净化的影响
  • 3.8 退耕还林工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
  • 3.9 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
  • 3.9.1 退耕还林还草复合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
  • 3.9.2 不同植被类型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 3.10 小结
  • 第四章 退耕还林工程对退耕区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 4.1 研究方法
  • 4.1.1 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涵义及基本过程
  • 4.1.2 参与式农村评估在本研究的应用
  • 4.2 退耕还林对粮食问题的影响
  • 4.2.1 退耕还林工程对耕地面积的影响
  • 4.2.2 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 4.2.3 退耕还林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 4.3 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 4.3.1 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
  • 4.3.2 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影响
  • 4.4 农村劳动力分配(转移)变化情况
  • 4.5 退耕还林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 4.5.1 退耕还林对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
  • 4.5.2 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 4.6 退耕还林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
  • 4.6.1 退耕还林前后农户的消费结构的分析
  • 4.6.2 退耕还林对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
  • 4.7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能值理论的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 5.1 研究方法
  • 5.1.1 能值理论介绍
  • 5.1.2 数据来源
  • 5.2 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能流状况
  • 5.3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分析
  • 5.4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分析
  • 5.5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主要能值指标分析
  • 5.5.1 环境资源比率、工业辅助能比率与有机辅助能比率
  • 5.5.2 能值密度、人均利用能值及人均农林畜产品能值
  • 5.5.3 能值投资率
  • 5.5.4 净能值产出率
  • 5.5.5 环境负载率
  • 5.5.6 系统稳定性系数
  • 5.5.7 系统可持续性指数
  • 5.6 小结
  • 第六章 黄丘区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研究
  • 6.1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型的构建
  • 6.1.1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耦合模型构建
  • 6.1.2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类型的分类体系及判断标准
  • 6.2 县域尺度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实证研究
  • 6.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6.2.2 指标变量值的获取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 6.2.3 县域尺度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性分析
  • 6.2.4 敏感度分析
  • 6.3 小区域尺度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实证研究
  • 6.3.1 建立不同退耕还林模式
  • 6.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6.3.3 指标变量值的获取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 6.3.4 小区域不同退耕模式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性分析
  • 6.3.5 敏感度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临夏州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思考[J]. 甘肃林业 2019(06)
    • [2].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基于云南省鹤庆县和贵州省织金县的调查数据[J]. 林业科学 2019(12)
    • [3].关于临夏州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思考[J]. 农村实用技术 2019(12)
    • [4].毛乌素沙地退耕还林工程灌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04)
    • [5].退耕还林工程区鼠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1)
    • [6].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建设的影响[J]. 低碳世界 2019(11)
    • [7].农民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满意度分析——基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1980—2017年)典型示范区农户调查数据[J]. 社会科学 2020(03)
    • [8].贵州省黔西南州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研讨[J]. 南方农机 2020(09)
    • [9].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及对策探究[J]. 南方农业 2020(03)
    • [10].驿马图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 南方农业 2020(05)
    • [11].退耕还林工程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发展建议[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06)
    • [12].凤凰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问题与对策[J]. 绿色科技 2020(07)
    • [13].基层林业站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作用探讨——以宣威市为例[J]. 绿色科技 2020(07)
    • [14].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问题与对策建议——以永平县为例[J]. 绿色科技 2020(07)
    • [15].营造林技术在开远市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绿色科技 2020(11)
    • [16].浅析退耕还林工程中的问题及建议[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5)
    • [17].云南省2014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分析[J]. 林业建设 2020(03)
    • [18].陵川县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山西林业 2020(03)
    • [19].退耕还林工程中森林抚育措施[J]. 乡村科技 2020(17)
    • [20].内蒙古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及对策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0(06)
    • [21].延安市安塞区退耕还林工作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7)
    • [22].退耕还林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开展措施探究[J]. 种子科技 2020(18)
    • [23].新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困境及策略思考[J]. 农家参谋 2020(19)
    • [24].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措施创新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20)
    • [25].退耕林地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控措施[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9)
    • [26].浅议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家参谋 2018(24)
    • [27].退耕还林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 农村实用技术 2019(03)
    • [28].分析档案信息化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 农村实用技术 2019(02)
    • [29].辽宁沙化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功能监测与服务价值评估[J]. 防护林科技 2019(03)
    • [30].临洮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做法和几点建议[J]. 甘肃林业 2019(02)

    标签:;  ;  ;  ;  ;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耦合效应研究 ——以安塞县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