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马铃薯原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通过催化氧化的方法制备含有游离醛基的新型氧化淀粉——醛基淀粉,并对其理化性质和结构形态进行了探讨。根据醛基淀粉中游离的醛基能与水溶性蛋白上的氨基反应以及醛基淀粉在水中的低溶解度,将其应用于残留蛋白的废水处理中,并对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测试。实验首先对催化剂进行了筛选,通过对比无催化剂、硫酸铜、硫酸亚铁与钨酸钠和四丁基溴化铵作为催化剂的实验结果,确定钨酸钠与四丁基溴化铵作为催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双氧水添加量、钨酸钠添加量、四丁基溴化铵添加量、碱添加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醛基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醛基淀粉制备的最佳反应条件:双氧水添加量13.3g,钨酸钠添加量0.50g,四丁基溴化铵添加量0.30g,碱添加量5mL,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5h,此时醛基含量可达到1.856%。实验还对醛基淀粉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形态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醛基淀粉的白度明显增加;醛基淀粉在各个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均明显增加;透明度增加,凝沉性减弱,冻融稳定性略高于原淀粉,且随着醛基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吸湿性能明显提高。微观显示,醛基淀粉颗粒呈多角形,表面粗糙,有轻微凹陷,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平均粒径减小,平均分子量下降为5.26×105。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淀粉经过适度氧化后有醛基生成。淀粉-碘复合物吸收光谱与X射线衍射图谱均表明氧化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的无定形区,对淀粉的破坏程度较小,不足以改变其晶体类型,醛基淀粉的晶体类型仍为B型。实验最后初步研究了醛基淀粉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玉米淀粉生产的废水为蛋白处理试验模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处理条件:醛基淀粉添加量为9.0g/L,醛基含量1.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2.5h,蛋白质去除率达到78.21%,试验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淀粉概述1.1.1 淀粉的分布与种类1.1.2 淀粉的结构1.1.3 淀粉的性质1.2 变性淀粉1.2.1 变性淀粉的定义与分类1.2.2 变性淀粉的制备1.2.3 变性淀粉的性质1.2.4 变性淀粉的应用1.3 氧化淀粉1.3.1 氧化淀粉的特性1.3.2 氧化淀粉的种类1.3.3 氧化机理1.3.4 氧化淀粉的应用1.4 醛基淀粉1.4.1 醛基淀粉的定义及特点1.4.2 醛基淀粉的基本特性1.4.3 醛基淀粉的研究现状1.4.4 试验制备醛基淀粉的依据1.5 工业废水处理1.5.1 淀粉工业废水处理的方法与问题1.5.2 醛基淀粉处理工业废水的可行性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原料与设备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2.1.2 主要仪器设备2.2 试验方法2.2.1 醛基淀粉的制备2.2.2 双醛淀粉与羧基淀粉的制备2.2.3 醛基含量与羧基含量的测定2.2.4 单因素实验2.2.5 氧化反应最佳条件的确定2.2.6 醛基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2.2.7 醛基淀粉结构分析与平均分子量测定2.2.8 醛基淀粉在废水处理中的模拟应用3 结果与讨论3.1 催化剂的选择3.2 双醛淀粉与羧基淀粉的制备3.3 单因素实验结果3.3.1 双氧水添加量对醛基含量的影响3.3.2 钨酸钠添加量对醛基含量的影响3.3.3 四丁基溴化铵添加量对醛基含量的影响3.3.4 碱添加量对醛基含量的影响3.3.5 反应温度对醛基含量的影响3.3.6 反应时间对醛基含量的影响3.4 氧化反应最佳条件的确定3.5 醛基淀粉的理化性质3.5.1 白度的测定3.5.2 溶解度与膨胀度的测定3.5.3 透明度的测定3.5.4 凝沉曲线的绘制3.5.5 冻融稳定性的测定3.5.6 吸湿性的测定3.6 醛基淀粉的结构分析与平均分子量的测定3.6.1 醛基淀粉的颗粒形态3.6.2 醛基淀粉的粒径分布3.6.3 醛基淀粉平均分子量的测定3.6.4 醛基淀粉的红外光谱分析3.6.5 淀粉-碘复合物吸收谱的测定3.6.6 醛基淀粉的晶体结构分析3.7 醛基淀粉在废水处理中的模拟应用3.7.1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绘制3.7.2 废水处理的单因素实验3.7.3 废水处理条件的优化4 结论5 展望6 参考文献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8 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醛基淀粉论文; 催化氧化论文; 性质测定论文; 废水处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