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形体的起止和交接可称“收头”,建筑作为一门建造的艺术,在其设计与生成阶段,必然会出现细部、建筑单体、建筑空间等各个层面的收头问题。本文以建筑形体中的收头设计为研究对象,以造型为研究目标,分析收头设计在建筑造型体系中的意义。综合大量实例,通过分析、归纳和比较,总结,提出处理收头问题的基本原则与有针对性的操作方法,探讨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如何运用收头的手法来解决建筑形体完美的问题。本文在探讨收头处理手法的同时,对收头的表现性及其所体现的美学视觉效应予以关注,挖掘通过收头处理所带来的建筑表现力以及设计师对收头问题的独到处理和理解。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首先做出了概念的定义并界定了课题研究的范围,论述研究的背景,提出了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意义,引伸出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第二章概括了建筑形体中收头设计产生的部位,论述了收头设计的缘起;第三章提出了基本原则和常见的形态操作手法,为实践提供可行性;第四章分析了影响转角、洞口的各种因素的其作用方式及其表现特征,从而全面论述了形体内各部分的收头设计;第五章立足于大量实例分析,从建筑与地面交接和建筑与天际交接两方面分析形体终止收头设计;第六章从形体插接与连接体连接两方面,分析了形体间交接收头设计;在此基础之上第七章运用前几章论述的理论,截取实际案例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总结收头设计所带来的建筑表现力。最后对整个课题进行了总结,以期引发设计师对这方面的思考,为今后的设计提供理论的参考和实例的借鉴。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插图索引第1章 绪论1.1 课题的研究范围及背景1.1.1 课题的研究范围1.1.2 选题背景1.2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意义1.2.1 课题的研究方法1.2.2 课题的研究意义1.3 相关理论1.3.1 格式塔心理学1.3.2 色彩心理学1.3.3 建筑美学理论1.4 论文研究框架与流程第2章 收头的产生部位与缘起2.1 收头的产生部位2.1.1 形体内各部分收头设计2.1.2 形体端部收头设计2.1.3 形体间交接收头设计2.2 收头的缘起2.2.1 西方古代建筑的收头2.2.2 中国古代建筑的收头2.2.3 现代建筑的古代收头意向2.3 本章小结第3章 收头设计的原则与方法3.1 收头设计的基本原则3.1.1 图底原则3.1.2 虚实相生原则3.1.3 凹凸过渡原则3.1.4 色彩搭配原则3.2 收头设计的常见手法3.2.1 隐蔽缺陷法3.2.2 夸张连接法3.2.3 外形一体法3.2.4 阳角转阴角法3.3 本章小结第4章 形体内各部分收头设计4.1 转角的收头4.1.1 直接交接的转角4.1.2 加入新元素的转角4.1.3 立面脱离的转角4.1.4 连续一体的转角4.2 窗洞的收头4.2.1 墙洞的收头4.2.2 窗的收头4.3 门洞的收头4.3.1 平面型4.3.2 凸出型4.3.3 凹入型4.3.4 跨层型4.4 本章小结第5章 形体端部收头设计5.1 与地面交接的收头5.1.1 台基的收头5.1.2 局部架空的收头5.1.3 柱廊等造型元素的收头5.2 与天际交接的收头5.2.1 平屋顶的收头5.2.2 坡屋顶的收头5.2.3 异形组合屋顶的收头5.3 本章小结第6章 形体间交接收头设计6.1 插接收头6.1.1 咬合6.1.2 相撞6.1.3 贯穿6.2 连接体收头6.2.1 构架6.2.2 连廊6.2.3 形体自身变异6.3 本章小结第7章 收头设计案例分析7.1 中国书院博物馆7.1.1 本案的形体内各部分收头设计解读7.1.2 本案的形体端部收头设计解读7.1.3 本案的形体间交接收头设计解读7.2 长沙市国家综合档案馆7.2.1 本案的形体内各部分收头设计解读7.2.2 本案的形体端部收头设计解读7.2.3 本案的形体间交接收头设计解读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起止论文; 联接论文; 造型论文; 收头论文; 视觉美学论文; 表现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