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与狂欢 ——阎连科长篇小说创作论

寻求与狂欢 ——阎连科长篇小说创作论

论文摘要

自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阎连科已经先后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和小说集。本文将主要对他的几部长篇小说——《情感狱》、《最后一个女知青》、《潘金莲逃离西门镇》、《坚硬如水》、《日光流年》、《受活》和《丁庄梦》——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他的长篇小说的“总是失败的寻求”主题、“令人悲哀的狂欢”情节和语言入手,探讨一下他的长篇小说的特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以及它们在新时期文学中的意义。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对阎连科长篇小说中几种“寻求”主题——权力寻求、乌托邦理想寻求、爱情寻求——进行分析,指出阎连科笔下的主人公们的种种寻求最终大多归于失败,这使他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总是失败的寻求”的主题模式。这种“总是失败的寻求”现象的发生有着多种深刻的原因。同时这种主题模式也突出地表现了底层百姓的苦难景况和社会的荒谬。第二部分将运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分析阎连科长篇小说中的一些“狂欢”的情节和场景描写,指出阎连科笔下的“狂欢”虽与巴赫金所说的狂欢有着表面的相似性,其内在本质却迥然不同,阎连科笔下的“狂欢”只戴着一副欢乐的假面,那假面背后的真实令人悲哀。作者通过对这种“令人悲哀狂欢”的书写不仅再次凸显了底层大众的生存困境,同时他还揭露了“文革”中那种“革命狂欢”的“伪狂欢”和“反狂欢”本质。第三部分主要是对阎连科长篇小说中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在阎连科的长篇小说中存在着一种语言狂欢现象,如他对“文革语言”的戏仿,他对声音、色彩、气味等词汇的大量使用,他对民间化语言和语气助词的大量运用等等,使他的小说语言呈现出一种狂欢化色彩。同时,阎连科对多种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又导致了一种表达方式上的狂欢化效果。最后,本文还将探讨一下阎连科小说在新时期文学中的意义。阎连科对底层劳苦大众的关注,对人们遗忘底层的反抗,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以及他对多种创作方法的探索和实验,都对新时期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总是失败的寻求──阎连科长篇小说中的主题模式分析
  • 第一节 狂热的权力寻求
  • 第二节 失败的乌托邦理想寻求
  • 第三节 忍辱负重的爱情寻求
  • 第二章 令人悲哀的狂欢──阎连科长篇小说中的情节特点分析
  • 第一节 鸦肉野菜宴,大饥荒中的庆典
  • 第二节 特殊年代里的“革命”狂欢和“爱情”狂欢
  • 第三节 喜极悲来,从狂欢走向受难
  • 第三章 表达的狂欢──阎连科长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 第一节 模仿与颠覆
  • 第二节 修辞的运用
  • 第三节 民间化与其它
  • 结语 阎连科长篇小说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寻求与狂欢 ——阎连科长篇小说创作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