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和”典故群源流研究

涉“和”典故群源流研究

论文摘要

汉语典故历史悠久,能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增加韵味和情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贡献巨大。目前关于典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视角,从语言视角来研究典故的文章并不多见,对典故源流的梳理、形式及意义变化的研究则更为少见。“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许多饱含传统“和文化”意蕴的用语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其中便包括涉“和”典故。因此,本文选定涉“和”典故为研究对象,以典故的语言视角为突破口,运用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统计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汉籍检索系统》,以朝代为线索,以丰富翔实的例证,对涉“和"典故的形式和意义的演变轨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源头的角度来说,涉“和”典故的典源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意义上都贯穿着典故历史演变的整个过程。典源产生年代越久远,典源的故事元素越多,后代使用得越频繁,所产生的典故形式就越多。但典故形式的产生又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使用者很强的主观性,更多的是为了行文或表义的需要,而不太注重是否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律。从演变的角度来说,涉“和”典故演变主要体现在形式和意义方面的演变。形式方面的演变较大,既有通过调换典形的语序而形成不同的典形,如“和光同尘”又作“同尘和光”;也有通过改变典形中相近或相关的语素而形成不同的典形,如“羲和鞭日"在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羲和驭日”;还有通过增加助词“之”,如“寡和曲”在后代出现了“寡和之曲”的形式。涉“和”典故意义的流变,除了因为使用者另外加字而使典形具有附加的意义外,还有感情色彩发生转变,如“曲高和寡”在产生之初是中性词,发展到现在有偏贬义的趋势;或者意义范围扩大,如“灵和柳"本用来咏柳,后也可以指人;或者出现了与典源毫无关联的新意义,如“调和鼎鼐"的相关典形如“和鼎事”、“和商鼎”可以用来咏梅。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典故及相关术语的界定
  • 1.2 课题来源、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涉“和”典故统计结果与分析
  • 2.1 涉“和”典故统计情况整理
  • 2.2 涉“和”典故统计结果分析
  • 第三章 涉“和”典故源流研究(上)
  • 3.1 和氏之璧
  • 3.1.1 "和氏之璧"的名词性典故形式
  • 3.1.2 "和氏之璧"的动词性典故形式
  • 3.1.3 小结
  • 3.2 羲和驭日
  • 3.2.1 "羲和驭日"名词性典故形式
  • 3.2.2 "羲和驭日"动词性典故形式
  • 3.2.3 小结
  • 3.3 灵和柳
  • 3.4 医和
  • 第四章 涉“和”典故源流研究(下)
  • 4.1 曲高和寡
  • 4.1.1 "曲高和寡"名词性典故形式
  • 4.1.2 "曲高和寡"动词性典故形式
  • 4.1.3 小结
  • 4.2 盐梅和鼎
  • 4.2.1 "盐梅和鼎"名词性典故形式
  • 4.2.2 "盐梅和鼎"动词性典故形式
  • 4.2.3 小结
  • 4.3 和光同尘
  • 4.4 和丸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空白典故》[J]. 美术 2019(11)
    • [2].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典故文学研究[J]. 英语广场 2020(21)
    • [3].文化传承中的厦门大学典故[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4].历史档案对茶文化典故形成的影响[J]. 福建茶叶 2017(01)
    • [5].英汉典故对比与翻译研究——实现思维的自由转换[J]. 时代农机 2017(03)
    • [6].浅谈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汉译[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03)
    • [7].从中英典故看文化内涵的差异性[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12)
    • [8].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研究[J]. 中国培训 2016(14)
    • [9].试论陆机散文典故中的求用心理[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2)
    • [10].“去典故化”与典故词的意义演变[J]. 古汉语研究 2015(02)
    • [11].典故走进了我的生活[J]. 少男少女 2020(17)
    • [12].典故的智慧[J]. 少男少女 2020(19)
    • [13].一起走进典故[J]. 少男少女 2020(19)
    • [14].漫画典故[J]. 中国漫画 2019(01)
    • [15].品读典故寻诗仙[J]. 初中生之友 2019(05)
    • [16].例谈文言文中典故的翻译方法[J]. 甘肃教育 2016(11)
    • [17].英汉典故翻译策略探究[J]. 英语教师 2016(21)
    • [18].“管鲍”相关典故语词探析[J]. 文教资料 2013(35)
    • [19].赋予典故新意[J]. 高中生 2016(15)
    • [20].典故词语的古代语言文化渊源对释义的影响[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12)
    • [21].典故词词汇化的过程与动因试探[J]. 南开语言学刊 2014(02)
    • [22].浅谈地理典故在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时代 2014(04)
    • [23].典故词语性质论析[J]. 励耘语言学刊 2014(01)
    • [24].浅谈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2)
    • [25].浅谈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12)
    • [26].中西典故的文化内涵与翻译技巧[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14)
    • [27].快一点,还是慢一点[J]. 现代养生 2013(07)
    • [28].典故词在石刻文字中的呈现[J]. 中国文字研究 2013(01)
    • [29].清明,那些长逝不返的典故[J]. 西部 2013(11)
    • [30].闲事·本事·公家事[J]. 杂文选刊(下旬版) 2009(06)

    标签:;  ;  ;  ;  

    涉“和”典故群源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