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但不合理过量施用时,又成为环境污染因子。为了实现作物高产和环境友好的双重目标,必须将土壤有效磷水平维持在既能满足作物高产需求又能降低磷流失风险的环境阈值之间。因此,研究农田土壤磷素的迁移动态、流失特征及影响因素,弄清土壤磷累积与作物高产及磷素流失之间的关系,探讨土壤磷素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对于降低磷素流失、控制农业磷的面源污染、制定磷肥优化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旱地磷素流失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稻田磷素流失研究较少,关于水旱轮作、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紫色土稻田磷素的迁移流失及环境效应未见报道。水旱轮作由于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磷素在土-水中的迁移和淋失必定不同于旱地和湿地;长期不同的施肥方式必然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变化,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磷素在土-水界面的迁移转化。为此,本文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与短期试验、渗漏池试验与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15年水早轮作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紫色土磷素累积状况及其在土壤剖面和水体中的迁移特征,探讨了长期施肥条件下紫色土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为紫色土水旱轮作稻田磷肥的优化管理和控制稻田磷素流失提供依据。采用单排单灌的田间试验,在水稻生长季节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和不同有机肥品种对土-水磷素迁移流失的影响,并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为紫色土区稻田水肥的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原状土壤渗漏池,研究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类型紫色土磷素渗漏淋失特征及其对地下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通过土壤测试和模拟试验分析了土壤有效磷水平与磷素淋失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紫色土磷素环境阈值,为紫色土区农田磷素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依据。15年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紫色土磷素盈亏量(x)与土壤耕层Olsen-P的增减(y)呈极显著正相关:y=0.0394x+5.923(r=0.944**,n=11),紫色土每积累100kg·hm-2的磷素,土壤Olsen-P提高3.94mg·kg-1。水旱轮作每年施用磷肥120kg·hm-2(P2O5,常规施磷水平),磷素盈余53.9kg·hm-2,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有机肥与化学磷肥配合施用能加快土壤速效磷的积累。长期施用在表层土壤的磷肥有向下移动的趋势,施磷处理20~60cm土壤速效磷含量比不施磷处理高,在水旱轮作条件下磷己迁移至60cm土层,增加了磷渗漏淋失的风险。磷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能力受磷肥用量、有机肥种类和种植方式的影响,向下迁移的磷数量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等养分情况下,配施猪粪比配施秸秆更容易导致磷的迁移;稻油轮作土壤剖面中有效磷含量比稻麦轮作高1.25~6.5mg·kg-1,稻油轮作体系磷素的迁移能力比稻麦轮作强,磷素流失的风险增大。从长期定位试验水稻季土-水磷素动态变化看,土壤磷向水体的迁移主要发生在淹水种稻后的前10天,所有处理水稻移栽后l0天田面水磷含量较高,之后急剧下降;施肥35天后各处理田面水磷含量低(在0.1 mg·L-1左右波动)并趋于稳定。在水稻移栽前10天应禁止稻田排水,在水稻移栽后30天内最好不要进行稻田排水,采取浅水移栽的稻田水分管理策略可以减少磷素流失。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田面水含磷量在水稻移栽的前30天差异较大,以高量施磷处理1.5NPK+M的TP浓度最高;其次为配施猪粪尿的处理,不施磷的处理最低;稻—油轮作田面水TP浓度高于稻—麦轮作;配施猪粪提高了土壤磷素向水体的迁移和流失。土壤易解吸磷(RDP)、活性磷(藻类有效磷)、磷零吸持平衡浓度(EPC0)、最大吸磷量(Qm)、磷吸持指数(SI)等参数是评价水-土界面磷迁移能力的重要指标。长期倍量施磷(1.5NPK+M)以及化肥与猪粪配施(NPK+M)处理土壤磷素在土壤剖面和水体的迁移能力高于其它处理的机理在于这2个处理土壤的易解吸磷、活性磷、磷零点吸持平衡浓度、磷吸持饱和度最高,土壤对磷的固定能力和缓冲能力降低,提高了磷向环境迁移的风险。在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对磷的固定能力与土壤活性铝、p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Olsen-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磷肥用量和有机肥对稻田磷素迁移的试验结果表明,田面水磷浓度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施肥24h后各处理田面水磷素浓度最高,TP浓度在0.928~3.824mg·L-1之间。前10d田面水总磷浓度高,平均浓度为0.869mg·L-1,前30d田面水含磷波动大,各处理TP平均浓度在0.258~1.433mg·L-1之间,这期间的田间排水会对周围的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径流水各形态磷的浓度随着降雨强度和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处理稻田土壤磷素向水体释放磷的持续时间更长,施用牛粪比施用秸秆更容易导致磷素的流失。稻田磷素流失总负荷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流失磷量最低和最高分别为0.52kg·hm-2和3.20kg·hm-2。稻田磷素流失负荷不仅与施用磷肥的量有关,而且与有机肥的种类有关,配施秸秆能减少土壤磷的流失。磷素渗漏淋失试验结果表明,水旱轮作条件下,无论是旱季还是稻季在3种紫色土上磷素渗漏淋失量都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磷素的渗漏淋失与土壤性质关系较大,旱季和稻季在3种类型紫色土上磷素渗漏淋失浓度和渗漏淋失负荷为中性紫色土>钙质紫色土>酸性紫色土;在100cm土层稻季的磷渗漏量在75.4~158.2g·hm-2之间,麦季在12.0~25.2g·hm-2之间,稻季是旱季的5~8倍。在水稻生长季不同土层渗漏水中总磷浓度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前期磷素渗漏淋失量高且变幅较大,在施磷后第5d各土层渗漏水中磷素浓度最高;施肥60d后稻田磷素渗漏淋失负荷显著降低,不同土层和各处理趋于一致。渗漏水中磷素浓度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磷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能力弱,整个水稻生育期磷渗漏量较低,最高磷渗漏量为0.262kg·hm-2。但是,在水稻移栽初期中性和钙质紫色土耕层磷肥有明显向下移动的趋势,表现为60cm土层渗漏水中磷浓度高,且施磷处理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淹水种稻初期是磷向下迁移最强和淋失量最高的时期,控制基肥中磷肥的施用是减少淹水初期磷素向下迁移的重要措施。水旱轮作条件下,为了降低灌水种稻初期由于水分的剧烈移动而导致的磷素渗漏淋失,可以在水稻移栽成活后施用磷肥。利用具有不同富磷梯度的三种紫色土模拟稻田和旱地研究了Olsen-P与CaCl2-P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紫色土磷素环境阈值。结果表明,无论是稻田或旱地生境,三种紫色土Olsen-P与CaCl2-P之间都存在一个‘转折点”,当土壤Olsen-P含量低于转折点时,随着Olsen-P含量的增加,浸提液中CaCl2-P含量上升很小,但当土壤Olsen-P含量高于转折点时,CaCl2-P含量急剧增加,这个点就是旱地磷素淋失临界值或稻田土壤磷的环境警戒值。紫色土旱地磷素环境敏感淋失临界值在酸性、中性和钙质上分别为(Olsen-P含量)67.2、85.8和113.8mg·kg-1,与此对应的CaCl2-P含量分别为2.5、1.6、2.3mg·kg-1。三种紫色土磷的淋失临界值差别较大,受土壤性质和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影响,钙质紫色土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强,最大吸附量(Qm为769.2mg·kg-1)比中性和酸性土高20%和60%。稻田土壤磷素的环境警戒值在酸性、中性和钙质紫色土上Olsen-P含量分别为49.2、77.9和92.1mg·kg-1,相应的CaCl2-P含量分别为2.0、1.4、1.2mg·kg-1。三种紫色土在淹水还原条件下土壤磷环境敏感临界值比旱地低,淹水还原条件提高了紫色土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根据土壤测试而获得的紫色土最大吸磷量(Qm)、磷吸持指数(SI)、易解吸磷(RDP)、活性磷(藻类有效磷)和磷零吸持平衡浓度(EPC0)等参数,可以作为表征水-土界面磷迁移能力的指标。磷吸持指数(SI)可以作为Qm的替代指标来评价磷流失风险,将SI值35作为评价紫色土磷素流失的临界值,当低于此值时,紫色土固磷能力低,土壤磷素流失的风险就大;反之亦然。可以利用这些指标对紫色土区域土壤磷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并确定区域磷肥的最佳管理策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植物有效磷与水溶性磷对土壤磷素积累的响应研究[J]. 农学学报 2020(01)
- [2].高磷条件下腐殖酸和生物炭配施对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8)
- [3].磷肥品种与土壤磷素活化系数对栗钙土磷素淋溶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20(07)
- [4].土壤磷素演变与高效利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21)
- [5].生物炭对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6)
- [6].土壤磷素研究现状与趋向[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05)
- [7].模拟淋溶条件下沼液对菜田土壤磷素淋洗及其形态的影响[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04)
- [8].农田杂草还田对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20(09)
- [9].施用草炭及褐煤提高酸性土壤磷素有效性研究[J]. 磷肥与复肥 2019(10)
- [10].海南省陵水县蔬菜种植区土壤磷素的积累、固定特性及流失风险评估[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11)
- [11].农田土壤磷素流失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1)
- [12].我国高寒草甸土壤磷素研究进展[J]. 草业与畜牧 2009(03)
- [13].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分级方法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07)
- [14].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化途径的研究进展[J]. 林业勘查设计 2009(03)
- [15].土壤磷素活化剂应用效果总结[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05)
- [16].施用粪肥对农田土壤磷素累积和饱和度增加速率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6)
- [17].关中西部耕地土壤磷素历史演变状况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11(06)
- [18].沈阳地区土壤磷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3)
- [19].连续6年施磷肥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5(08)
- [20].长期施肥条件下潮土土壤磷素对磷盈亏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 [21].稻田土壤磷素累积及其流失潜能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 2012(12)
- [22].长期定位施肥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03)
- [23].湖南植烟土壤磷素状况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1)
- [24].定西土壤磷富集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11)
- [25].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磷积累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8(13)
- [26].减量施磷对温室菜地土壤磷素积累、迁移与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20)
- [27].湘南红壤丘陵区不同生态种植模式下土壤磷素流失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11)
- [28].集约化蔬菜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及流失风险[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01)
- [29].生物炭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整合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4)
- [30].不同年限温室土壤磷素变化分析[J]. 土壤通报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