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腺肋花楸和头花蓼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黑果腺肋花楸和头花蓼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1.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 Elliot)系蔷薇科腺肋花楸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原产于美国东北部,波罗的海沿岸至太平洋沿岸均有广泛分布,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种。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及其提取物在抗氧化、抗炎、抗癌、降血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对心血管疾病具有特殊的疗效。 从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 Elliot)幼苗和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经过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以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手段共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常数测定、光谱数据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中2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属于三萜类、黄酮类、酚酸类、甾醇类、糖及糖苷类等成分,它们分别为16-O-乙酰基-21-O-当归酰基茶苷元A 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16-O-acetyl-21-O-angeloyltheasapogenol A 3-O-[β-D-galact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1),16,28-O-二乙酰基-21-O-惕铬酰基茶苷元A 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16,28-O-diacetyl-21-O-tigloyltheasapogenol A 3-O-[β-D- galact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2),木栓酮(friedelin,3),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4),白桦脂醇(betulin,5),23-羟基白桦脂酸(23-hydroxybetulinic acid,6),白桦脂酸3β-咖啡酸酯(betulinic acid 3β-caffeate,7),23-羟基白桦脂酸3β-咖啡酸酯(23-hydroxybetulinic acid 3β-caffeate,8),熊果酸(ursolic acid,9),2α-羟基齐墩果酸(2α-hydroxyoleanolic acid,10),3β-O-乙酰熊果酸(3β-O-acetylursolic acid,11),19α-羟基熊果酸(19α-hydroxyursolic acid,12),2α,3α-二羟基熊果酸(2α,3α-dihydroxyursolic acid,13),2α,3α,19α-三羟基熊果酸(2α,3α,19α-trihydroxyursolic acid,14),(-)-表儿茶素((-)-epicatechin,15),槲皮素(quercetin,16),金丝桃苷(hyperoside,17),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18),2,4,6-三羟基苯甲醛(2,4,6-trihydroxybenzaldehyde,19),β-谷甾醇(β-sitosterol,20),胡萝卜苷(daucosterol,21),野樱苷(prunasin,22),熊果苷(arbutin,23),1,4-二羟基-2,6-二甲氧基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4-dihydroxy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黑果腺肋花楸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章 黑果腺肋花楸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1.1 黑果腺肋花楸的化学成分
  • 1.2 黑果腺肋花楸的药理作用
  • 1.2.1 抗氧化作用
  • 1.2.2 抗炎作用
  • 1.2.3 降血糖作用
  • 1.2.4 抗突变作用
  • 1.2.5 肝保护作用
  • 1.2.6 其它作用
  • 1.3 黑果腺肋花楸的临床应用
  • 1.4 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2章 黑果腺肋花楸化学成分的研究
  • 2.1 从黑果腺肋花楸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2.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2.2.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2.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2.2.2.1 三萜类化合物
  • 2.2.2.2 黄酮类化合物
  • 2.2.2.3 酚酸类化合物
  • 2.2.2.4 甾醇类化合物
  • 2.2.2.5 糖及糖苷类化合物
  • 2.2.2.6 其它类型的化合物
  • 第3章 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3.1 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结构
  • 3.2 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 3.3 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
  • 3.3.1 紫外-可见光谱
  • 3.3.2 质谱
  • 3.3.3 核磁共振谱
  • 3.4 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3.4.1 抗氧化及消除自由基活性
  • 3.4.2 降血糖活性
  • 3.4.3 抗癌活性
  • 3.4.4 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3.4.5 抗辐射活性
  • 3.4.6 抗炎和抑制NO产生
  • 3.4.7 抗诱变作用
  • 3.4.8 其它作用
  • 3.5 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生合成研究进展
  • 第4章 实验部分
  • 4.1 仪器与材料
  • 4.2 黑果腺肋花楸幼苗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4.3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4.4 黑果腺肋花楸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的数据
  • 第二部分 头花蓼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 第1章 头花蓼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1.1 头花蓼的化学成分
  • 1.2 头花蓼的药理作用
  • 1.2.1 抗菌作用
  • 1.2.2 降温作用
  • 1.3 头花蓼的临床应用
  • 1.3.1 排石
  • 1.3.2 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 第2章 头花蓼化学成分的研究
  • 2.1 从头花蓼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2.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2.2.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2.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2.2.2.1 黄酮类化合物
  • 2.2.2.2 酚酸类化合物
  • 2.2.2.3 蒽醌类化合物
  • 2.2.2.4 甾醇类化合物
  • 2.2.2.5 其它类型的化合物
  • 第3章 头花蓼药理活性的研究
  • 3.1 头花蓼抗菌和抗炎药理活性研究的样品
  • 3.2 头花蓼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 3.3 头花蓼体内抗炎活性的研究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实验部分
  • 4.1 头花蓼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 4.1.1 仪器与材料
  • 4.1.2 头花蓼的提取与分离
  • 4.1.3 头花蓼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的数据
  • 4.2 药理实验方法
  • 第三部分 总结与讨论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发表文章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黑果腺肋花楸和头花蓼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