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隆净明道信仰及其性灵诗论

屠隆净明道信仰及其性灵诗论

论文摘要

屠隆(1543—1605)字长卿,又字纬真,宁波鄞县人,晚明著名文学家,创作有诗歌、小品文、戏曲等,成就颇高,在当时与后世影响很大。本文重点考察屠隆净明道信仰及其性灵诗论之间的关系。第一章考述成长环境及道家、道教文学对屠隆的影响。屠隆个性落拓自由,对老、庄任化自然的思想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道教文学中的优秀篇章也吸引着屠隆钻研,他的诗文创作中有很浓厚的道教因素掺入。由屠隆自己提供的他所喜欢的道教“异书”的目录,考证出这些道经主要为古灵宝经和古上清经,属旧三山符箓派中的两派。而对元明后渐统道宗的全真、正一两派的经书不曾提及,却提及了新符箓派净明道的几本道经,而净明道理论吸引旧符箓派理论最多的也即是灵宝和上清两派。第二章梳理屠隆在为青浦令期间经历昙阳子升化一事前后的思想变化。屠隆在个人怀抱不得伸展寄托于山水及道教玄想之时,由王世贞引荐而礼拜昙阳。昙阳子的升化与王锡爵、王世贞等清流派对抗张居正专权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屠隆与清流派关系甚密,政治倾向上强烈反对张居正擅权,在宗教需求与政治倾向的双重作用下,屠隆亲历了昙阳子升化事件,讴歌昙阳升入仙界。但在昙阳升化后,却作诗流露悼亡之意,并将昙阳升化归之为灵魂成仙,从肉体成仙的向往转向灵魂成仙的实践。第三章论述遭谗被罢对屠隆的影响。被罢后他一意修炼道教,交接道人,他在道教修炼由凡入圣、心性净明即可成仙的理想中,追求想像中的自由和尊严。由于对冤屈的难以释怀和当时社会的堕落气氛,他尤其注重于道教的善恶果报说,将道教的“天神”想像为一种完美约束制度的执行者,既高效公正,又带有人的情识,这种监察制度以人的忠孝与否为评判标准,而不执着于人的细行小节。第四章考证屠隆净明道信仰的表现,以及他对净明忠孝的实践与心性论的创造性理解。从他的人生经历与社会改革的愿望来看,他对净明忠孝的实践与净明心性的实践是希望在理学与心学之间找到调和的平衡点,既强调主体心性的自由与尊严,又在行为与信仰上尊重“天”的权威,即人要在合于“生”的大前提下展开实践。第五章比较屠隆性灵诗论与袁宏道性灵论的异同。他们同样重视主体的能动与自由,反对模拟复古。但屠隆受道教心性论的影响,将诗歌的完美形式看成是从主体精神出发的、对永恒的“天道”精神的理解与传承,诗歌法度是包括个人才情、学养、道德精神等诸种因素的内心修炼,是“凝神”,反对诗歌过分世俗化,是一种从个体出发,而非唯个体性的诗歌理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屠隆研究综述
  • 三、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屠隆道教思想的形成
  • 1.1 道家与道教文学的吸引
  • 1.1.1 自由天性与爱好庄、老
  • 1.1.2 对道教文学的推崇和诗作中的道教色彩
  • 1.2 由道教文学吸引而深研道经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师礼昙阳与净明仙境、灵魂成仙思想的形成
  • 2.1 昙阳子升化与清流派的关系
  • 2.2 屠隆师礼昙阳的原因
  • 2.2.1 屠隆为青浦令后的境遇与心态
  • 2.2.2 屠隆的政治抱负及其与清流派的密切关系
  • 2.3 昙阳升化与净明仙境、灵魂成仙信仰
  • 2.3.1 屠隆《恭送昙阳大师十九首》中表达的仙境理想
  • 2.3.2 昙阳升化后屠隆对生命的反思及灵魂成仙思想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遭谗被罢与忠孝、善恶伦理思想的形成
  • 3.1 被罢后于道教中寻求自由尊严
  • 3.2 以忠孝与否为善恶果报的标准
  • 3.2.1 认为善恶果报并非虚诞而是确实存在
  • 3.2.2 果报说与制度渴望之间的关系
  • 3.2.3 天对人的赏罚以是否忠孝为标准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屠隆净明道信仰及其实践观、心性论
  • 4.1 屠隆净明道信仰的根据
  • 4.1.1 屠隆三教合一的理论主旨与“儒道融合的典型”净明道的自然融洽
  • 4.1.2 释道同摄而偏于道教修炼
  • 4.1.3 地域影响:净明道在江南的广泛传播
  • 4.1.4 学理背景与人生经历影响
  • 4.1.5 对净明道经的尊崇
  • 4.1.6 明确提出仙以“净明忠孝”立教
  • 4.1.7 净明道简易的修炼法门符合屠隆性情
  • 4.1.8 屠隆的许逊崇拜
  • 4.2 由人道而仙道的忠孝践履
  • 4.2.1 忠孝通神:体验上帝的好生之德
  • 4.2.2 人道为仙道之基:从重视个人身体到重视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
  • 4.3 净明心性论
  • 4.3.1 心性先天灵明:心能证道与心必合道
  • 4.3.2 净明心性的修炼:去伪与事上磨练
  • 4.4 屠隆心性理论与王学心性论的异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净明心性论影响下的性灵诗论
  • 5.1 屠隆“性灵”在心性论与诗论中的含义
  • 5.2“适者为美”——从主体性出发反对僵化模拟与复古
  • 5.3“精潜神附,何物不传”——性灵诗论的法度观与非唯个体性
  • 5.4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废名诗论研究述评[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英国诗歌传统中的济慈研究——兼评傅修延教授《济慈诗歌与诗论的现代价值》[J]. 外国文学研究 2015(02)
    • [3].朦胧诗论争与“新时期”诗论观念的转型[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9(03)
    • [4].诗论:只有太阳,照常升起[J]. 东方文化周刊 2016(17)
    • [5].浅析中国古典诗论中的“情”“志”之辨[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 [6].论宋代平淡诗论中的真善美[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7].试论《与元九书》对《毛诗序》中诗论观点的继承与发展[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10(06)
    • [8].论诗论史中的比兴观[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2)
    • [9].晚清诗论中的“百家争鸣”及时代成因[J]. 学术交流 2017(03)
    • [10].个人与非个人——从维庸、艾略特看“非个人化”诗论[J]. 文教资料 2019(36)
    • [11].草根、自然与心学——读李少君的诗论与诗歌[J]. 诗歌月刊 2018(05)
    • [12].论白沙诗论中的缘情观[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4(08)
    • [13].漫话《红楼梦》与古代诗论[J]. 红楼梦学刊 2020(01)
    • [14].李白凤诗论[J]. 社科纵横 2017(12)
    • [15].才与学的辩证——从皎然“作用”说看中国古代诗论中的学问观[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6].二十世纪以来“活法”诗论及杨万里诗歌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 2020(02)
    • [17].时空视角下中国古代诗论的理论逻辑[J].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1)
    • [18].批评对立面的确立——我观十年“朦胧诗论争”[J]. 当代文坛 2008(03)
    • [19].论唐代格式、复古两派诗论的形成及其渊源流变[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8(05)
    • [20].汉代诗论的建构与五言诗的自觉[J]. 文艺评论 2014(06)
    • [21].明代诗论求“真”观念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22].教育博弈诗论[J]. 知识文库 2020(03)
    • [23].《岁寒堂诗话》之“诗坏于苏、黄”与用事诗论[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24].沿波讨源,古评今释——古诗词“诗论评析”题的解答策略[J].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 2014(06)
    • [25].朦胧诗论争中的小插曲与大智慧——论艾青与朦胧诗论争[J]. 理论月刊 2013(04)
    • [26].女性批评与批评女性——清代闺秀的诗论[J]. 学术月刊 2011(06)
    • [27].《与元九书》中的诗论探微[J]. 名作欣赏 2010(11)
    • [28].胡适早期诗论与宋诗关系辨析[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9].以“起棱、汁浆”为中心谈方东树的诗论[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06)
    • [30].对“朦胧诗论争”中艾青立场的重新审视[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标签:;  ;  ;  

    屠隆净明道信仰及其性灵诗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