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之间联系的内容、广度、深度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一体化正成为世界区域空间重构的主要方向以及国家和区域竞争的基本单元。浙中城市群作为金衢丽城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连接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欠发达地区的战略性区域,对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全面理解和系统总结国内外城市群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区域联系的视角,分析了浙中城市群节点、通道、“流”、基质这四类结构要素特征,通过城市流强度模型法以及基于大量问卷调研的“人流指数”实践经验法,分别对城市群各个城市的外向联系特征以及城市群内部联系特征进行定量研究,最终判断浙中城市群的结构特征,并提出城市群结构优化的引导策略。研究发现浙中城市群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但内部联系度高于对外联系,仍处于集聚大于扩散的发展阶段。其核心片区呈现网络化强联系特征,在经济、人口、地域景观上表现出一定的均质性和连续性。城市群结构总体上呈现由义乌、金华、永康、东阳为主导的多中心网络状特征,虽然这一核心空间结构尚不稳定,但是其等级结构的扁平化趋势显著,同时在功能上表现出多个经济中心并逐步弱化的行政中心结构特征。最后本文提出要明确义乌、金华、永康、东阳这四个中心城市的地位,通过完善区域协调管理机制,增强区域行政调控能力的积极效应,强化核心区与外围城市的互补互动,使区域结构从轴线式向网络化发展升级。浙中城市群只有作为一个有机的功能整体,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论文目录
致谢摘要ABSTRACT目次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宏观背景——全球网络化和区域一体化1.1.2 中观背景——长江三角洲区域层面1.1.3 微观背景——浙江省中部地区区域层面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3.1 研究思路1.3.2 研究内容框架与技术路线1.4 研究创新点1.4.1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1.4.2 研究视角上的创新第2章 国内外城市群相关研究综述2.1 国外城市群区域联系研究发展与演变2.1.1 城市群相关概念的提出(1960-1970年代)2.1.2 城市群区域联系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1970-1980年代)2.1.3 城市群区域联系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1990-2000年代)2.2 国内城市群区域联系研究的发展与演变2.2.1 国内学者对城市群等相关概念的理解2.2.2 国内城市群实证研究概况及对宏观区域联系的相关判断2.2.3 国内城市群区域联系研究的主要领域2.3 小结第3章 基于结构要素分析的结构特征研究3.1 浙中城市群现状概况3.1.1 区位与范围3.1.2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3.2 联系视角下结构要素的分类3.3 浙中城市群结构要素分析3.3.1 节点3.3.2 通道3.3.3 “流”3.3.4 基质3.4 结构要素分析下的结构特征3.4.1 义乌、金华的中心性较为显著3.4.2 城市群空间呈现多轴线发展3.5 小结第4章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的结构特征研究4.1 研究方法4.2 指标选择4.3 城市流强度4.3.1 部门区位熵与外向功能量4.3.2 城市流倾向度与城市流强度4.3.3 城市流强度结构4.4 城市流强度的历年变化与趋势4.4.1 城市流强度总体上程上升趋势4.4.2 义乌的城市流强度一直居于首位4.4.3 金华市区的城市流强度出现波动4.5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结构特征分析4.5.1 义乌、金华、永康的多中心性态势4.5.2 等级结构呈现层级差异4.6 小结第5章 基于“人流指数”的结构特征研究5.1 研究方法构建5.1.1 联系强度方法构建5.1.2 联系内容方法构建5.2 浙中城市群实证研究基本概况5.3 基于人流指数的结构特征分析5.3.1 中心城市——金华、义乌、东阳多中心态势5.3.2 联系特征——网络状强联系5.3.3 等级结构——扁平化趋势5.4 基于出行目的指数的功能结构特征分析5.4.1 经济联系呈现显著层级差异5.4.2 行政联系弱化——以金华为行政中心5.4.3 社会联系处于低水平阶段——各个城市无明显差异5.5 小结第6章 浙中城市群的结构优化与引导策略6.1 基于区域联系分析的主要研究结论6.1.1 浙中城市群内部联系密切度高于对外联系,仍处于集聚大于扩散阶段6.1.2 由义乌-金华-永康-东阳组成的核心片区,呈现网络化强联系6.1.3 相互联系较为密切的地区在经济、人口、地域景观上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6.1.4 浙中城市群结构总体上呈现多中心、扁平化、网络化发展趋势6.2 现状区域联系及结构存在的问题6.2.1 中心不明确、不稳定6.2.2 主要城市面临发展瓶颈6.2.3 区域协调管理机制尚未形成6.3 基于联系特征分析的结构优化引导策略6.3.1 明确中心城市地位,使区域结构从金义轴线到网络化发展逐步过渡优化6.3.2 进一步加强城市群的有机联系,特别是强化核心区外围城市的互补互动6.3.3 完善区域协调管理机制,在经济推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强化行政调控能力6.4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附录作者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浙中城市群论文; 联系特征论文; 结构特征论文; 城市流论文; 人流指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