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旅游生态位测评及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京津冀区域旅游生态位测评及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发展和不断完善区域旅游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从生态学的角度,结合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多角度、多因素予以评析,以此诊断出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的不协调因素并提出对策,实现区域旅游的良性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本文从概念上对区域旅游及生态位进行界定,从而明确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并且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区域旅游及旅游生态位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与本文研究密切相关的区域旅游协调、旅游生态位、相关统计方法等基础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背景。其次,分析了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又从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市场、旅游资源三个方面对发展现状进行具体全面地剖析,指出其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并从这三个维度构建区域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再次,以生态位态势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位态势模型计算出京津冀13个城市的旅游生态位,辅之以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协调度模型,分析测评的结果。最后,通过对旅游生态位测评结果的分析,区域系统内各城市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旅游协调发展,从政府与市场角度、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角度、信息沟通与宣传角度和环境角度,分别提出京津冀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对策,并构建保证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支撑体系,切实全面地保障京津冀区域旅游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本文研究背景
  • 1.1.2 本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外生态位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2章 京津冀区域旅游相关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区域及区域旅游核心概念
  • 2.1.2 旅游生态位
  • 2.1.3 区域协调发展
  • 2.2 区域旅游协调相关理论概述
  • 2.2.1 旅游区位理论概述
  • 2.2.2 核心一边缘理论
  • 2.2.3 不平衡发展理论概述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 2.3 生态位相关理论概述
  • 2.3.1 生态位态势理论概述
  • 2.3.2 生态位重叠与分离理论概述
  • 2.3.3 生态位扩充与压缩理论概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3.1 京津冀概述
  • 3.1.1 自然地理概况
  • 3.1.2 区域经济结构
  • 3.1.3 京津冀旅游区的形成
  • 3.2 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3.2.1 三大经济区旅游发展对比分析
  • 3.2.2 旅游资源
  • 3.2.3 旅游市场
  • 3.2.4 旅游发展环境
  • 3.3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调发展障碍
  • 3.3.1 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不够
  • 3.3.2 区域内各城市间缺乏合作热情
  • 3.3.3 区域旅游发展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
  • 3.3.4 区域内没有形成“协调发展”的系统观念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京津冀区域旅游生态位评价体系构建
  • 4.1 区域旅游生态位评价维度
  • 4.2 区域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4.2.2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 4.2.3 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 4.3 评价模型
  • 4.3.1 生态位态势理论模型
  • 4.3.2 协调度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京津冀区域旅游生态位测评
  • 5.1 评价指标数据来源
  • 5.2 旅游发展环境维度生态位测评
  • 5.2.1 测评结果
  • 5.2.2 测评结果的聚类分析
  • 5.3 旅游市场维度生态位测评
  • 5.3.1 测评结果
  • 5.3.2 测评结果的聚类分析
  • 5.4 旅游资源维度生态位测评
  • 5.4.1 测评结果
  • 5.4.2 测评结果的聚类分析
  • 5.5 京津冀区域旅游综合生态位及协调度分析
  • 5.5.1 京津冀区域旅游综合生态位数值及排名
  • 5.5.2 旅游综合生态位的聚类分析
  • 5.5.3 生态位测评结果分析
  • 5.5.4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调度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策略及支撑体系
  • 6.1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策略
  • 6.1.1 政府引导与市场推进相结合
  • 6.1.2 资源错位开发并优化京津冀旅游产品体系
  • 6.1.3 改善环境因子促进旅游生态位的整体优化
  • 6.1.4 加大旅游信息沟通与宣传力度
  • 6.2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 6.2.1 政策法规支撑体系
  • 6.2.2 交通网络支撑体系
  • 6.2.3 投融资支撑体系
  • 6.2.4 技术支撑体系
  • 6.2.5 人才培育支撑体系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共御“寒流” 携手共进 瑞凌股份京津冀区域经销商恳谈会在津召开[J]. 现代焊接 2012(11)
    • [2].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轨迹研究[J]. 中国市场 2019(34)
    • [3].京津冀区域物流网络中节点间相互作用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4].京津冀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及影响因素分析[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0(02)
    • [5].经济效率与京津冀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基于公共政策视角[J]. 中国市场 2020(08)
    • [6].充分依靠法治,推动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评《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政策法律问题研究》[J]. 河北法学 2020(05)
    • [7].京津冀区域低碳交通现状及影响因素[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03)
    • [8].京津冀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模式构建[J]. 财富时代 2020(03)
    • [9].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财政支出政策[J]. 区域治理 2020(03)
    • [10].京津冀区域国土空间协同治理:历程、特征与趋势[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4)
    • [11].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教学资源一体化模式探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2].北京冬奥会助推京津冀区域发展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3].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评估[J]. 统计与决策 2020(04)
    • [14].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北企业 2020(05)
    • [15].京津冀区域食品药品犯罪治理研究[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0(02)
    • [16].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17].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工具分析——基于2014年~2018年的政策文本[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0(04)
    • [18].京津冀区域经济与金融集聚:集聚水平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9].推动济南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策研究[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20(07)
    • [20].京津冀区域水污染与保护研究——评《我国跨区域水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J]. 人民黄河 2020(10)
    • [21].京津冀区域物流网络结构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0(03)
    • [22].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与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京津冀区域为例[J]. 文化产业 2020(20)
    • [23].后疫情的京津冀区域服务业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 理论与现代化 2020(04)
    • [24].政策调整变迁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J]. 人口与经济 2020(05)
    • [25].京津冀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28)
    • [26].京津冀区域物流配送体系绿色度评价指标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10)
    • [27].京津冀区域发展历程、成效及协同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02)
    • [28].北京市在京津冀区域内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促进措施研究[J]. 城市建筑 2019(14)
    • [29].对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思考[J]. 统计与管理 2017(11)
    • [30].关于推进京津冀区域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利用的研究[J]. 决策探索(下) 2018(02)

    标签:;  ;  ;  ;  ;  

    京津冀区域旅游生态位测评及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