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油乳状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油乳状液,核磁共振,T_2谱,含水率
原油乳状液论文文献综述
冯旭阳,刘杰,王殿生[1](2019)在《基于核磁共振T_2谱测量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含水率的实验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波制备出不同含水率的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样品,采用CPMG自旋回波法测量了核磁共振T_2谱。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提出了分别基于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T_2谱中T_2N峰的弛豫时间T_(23),T_2谱各峰面积和加入过量MnCl_2·4H_2O后T_2谱总峰面积测量含水率的3种可能方法。验证实验表明:两种基于T_2谱峰面积的测量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横向弛豫时间的测量方法因受原油乳状液乳化程度的影响较大,可行性较差。该研究成果为测量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的含水率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11期)
李传宪,李桐宇,杨爽,由佳,李晓腾[2](2019)在《溶气原油乳状液的溶气特性与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带压溶气原油乳化装置在不同溶气环境(CO2、CH4、N2)下对长庆原油进行带压乳化,并通过溶解度测定装置、溶气原油乳液稳定性分析装置、界面张力仪、高压流变仪测得不同气体的溶解度Rs、分水率fv、界面张力γ、界面膜弹性模量εd、溶气原油黏度μ,溶气原油乳状液表观黏度μap。结果表明,油水界面膜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体从外相向内相的迁移,使溶气原油乳状液的溶解度小于内外相各自的溶解度之和;在溶CO2的环境下,由于其油/水界面张力最小,使其乳化效果最好,形成的带压W/O型乳状液乳滴最为细密,同时由于其油水界面弹性模量最大,形成的带压乳液体系最为稳定,乳液体系较原油体系的增黏率最明显;与之相反,在溶N2的环境下,带压乳液体系的稳定性较差,易于破乳。(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朱志强,杨敬一,徐心茹[3](2019)在《矿粉微粒制备Pickering乳液降低原油乳状液黏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种价廉易得的S115型矿渣微粉和羧乙基纤维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协同稳定航煤-水乳状液,制备水包油型Pickering乳状液,室温下30 d后乳化指数大于95%,表明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采用粒度分析、Zeta电位、界面张力及流变性能测试等方法对稳定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渣颗粒吸附于油水界面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协同形成单层或多层颗粒膜,增加了Zeta电位和黏弹性,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导致其稳定性增加。将制备的Pickering乳状液用于稠油乳状液的降黏,结果比不含固体颗粒的普通乳状液具有更好的降黏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冯旭阳,王殿生,刘杰[4](2019)在《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核磁共振T_2谱特征与形成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认识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核磁共振T_2谱中各峰的形成机理,采用低场核磁共振CPMG自旋回波法测量了不同含水率的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分析了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的T_2谱特征,探讨了T_2谱中各个峰的形成机理,并通过含Mn Cl_2·4H_2O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的核磁共振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T_2谱中存在叁个峰,连续相中的原油发生自由流体弛豫形成T_(2A)峰,被油束缚在分散相水滴表面的水发生表面流体弛豫形成T_(2B)峰,远离液滴表面液滴内部的水发生自由流体弛豫形成T_(2C)峰;含Mn Cl_2·4H_2O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的T_2谱中含有两个峰,未受Mn Cl_2·4H_2O影响的原油自由弛豫形成T_(2N)峰;Mn Cl_2·4H_2O使水的自由弛豫和表面弛豫时间缩短,共同形成T_(2M)峰,验证了原油乳状液T_2谱中各个峰的弛豫机理分析。这些结果为利用低场核磁共振T_2谱深入研究原油乳状液的性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刘凯,张帆,韩松,徐康凯,张雅琴[5](2019)在《离子浓度对原油乳状液性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原油乳状液进行研究时,大部分研究者使用实验室配置的乳状液作为实验样品。然而,到目前为止,针对原油乳状液制备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水质,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室内试验发现,使用低纯度去离子水制备的W/O型原油乳状液含水率最高可达70%,而相同实验条件下使用普通自来水制备的W/O型乳状液含水率最高只能到达50%,由此可见,水质对原油乳状液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为此选取了实验室常用的3种离子浓度的水质:普通自来水、低纯度去离子水和高纯度蒸馏水,来制备油水乳状液,对比叁种乳状液性质的差别,并从微观界面膜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屈晓辉,喻高明[6](2019)在《原油乳状液黏度影响因素及规律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剪切速率下,二元、叁元不同油水比、不同碱含量、不同二元配方条件下形成的乳状液体系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结果表明,高剪切速率下,油水比为7:3形成的叁元乳状液最稳定,黏度最大;较高剪切速率下,油水比低于1:1的二元乳状液体系黏度很低,发生相转变;不加碱时,形成的二元乳状液体系黏度较大;加碱时,叁元乳状液体系在较低剪切速率下形成的乳状液体系黏度较大,当剪切速率增加到一定值时,叁元乳状液发生相转变,黏度降低,且随剪切速率增加变化不明显;低剪切速率下,聚合物+活性剂形成的二元体系乳状液黏度最大,碱+活性剂形成的二元体系乳状液黏度最小;当剪切速率超过一定值时,聚合物+碱形成的二元体系乳状液黏度最大,聚合物+活性剂形成的二元体系乳状液黏度最小。(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张亚鑫,李思,王卫强,王国付,项楠[7](2018)在《分散相形态对原油乳状液黏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的水体积分数、搅拌速度和温度条件下制备油包水型乳状液,模拟混输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分析了乳状液液滴粒径分布规律及其与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乳状液中水的体积分数小于60%时,随着搅拌速度的加快,乳状液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变小,黏度变大;随着温度的升高,乳状液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变大,黏度逐渐降低;随着水体积分数的增加,分散相液滴平均粒径变大,黏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当水体积分数大于60%时,随着水体积分数的增加,乳状液的黏度大幅度降低,乳状液流型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对管输的安全运行和集输工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海,黄新,林子增,申子靖[8](2018)在《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破乳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等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破乳技术,从工艺机理、影响因素、优缺点等各方面对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与总结了技术发展现状,并对各种破乳技术进行了概括和比较,就破乳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破乳技术改进、优化和提效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12期)
宋文玲,王顺,江晓智,刘凯新[9](2018)在《甜菜碱复配体系与新疆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析水率实验、TURBISCANLAB稳定分析仪对甜菜碱复配体系与新疆原油乳状液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剪切速率,剪切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原油乳状液体系稳定性随着甜菜碱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一定条件下原油乳状液体系稳定性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原油乳状液体系稳定性随着体系含水率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当体系含水率达到40%时,形成的原油乳状液稳定性最好;研究过程中发现,乳状液析水率情况与样品背散射光变化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8年09期)
方洪波,林梅钦[10](2018)在《阳离子聚合物对孤东原油乳状液的破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阳离子度和分子质量的阳离子功能性聚合物,分别测定了其与孤东原油模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Zeta电位、O/W型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当阳离子功能性聚合物的分子质量相近时,阳离子度越大,其对O/W型乳状液的破乳效果越好;在所研究质量浓度范围内,阳离子功能性聚合物质量浓度较高时,其破乳效果较好。油水界面张力和Zeta电位结果显示,阳离子功能性聚合物对O/W乳状液的破乳机理为界面电中和机理。加入阳离子聚合物后,能中和油珠表面电荷,促使油珠聚结,且高分子聚合物有"桥联"作用,加快油珠聚结,从而实现O/W乳状液的破乳。(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原油乳状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带压溶气原油乳化装置在不同溶气环境(CO2、CH4、N2)下对长庆原油进行带压乳化,并通过溶解度测定装置、溶气原油乳液稳定性分析装置、界面张力仪、高压流变仪测得不同气体的溶解度Rs、分水率fv、界面张力γ、界面膜弹性模量εd、溶气原油黏度μ,溶气原油乳状液表观黏度μap。结果表明,油水界面膜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体从外相向内相的迁移,使溶气原油乳状液的溶解度小于内外相各自的溶解度之和;在溶CO2的环境下,由于其油/水界面张力最小,使其乳化效果最好,形成的带压W/O型乳状液乳滴最为细密,同时由于其油水界面弹性模量最大,形成的带压乳液体系最为稳定,乳液体系较原油体系的增黏率最明显;与之相反,在溶N2的环境下,带压乳液体系的稳定性较差,易于破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油乳状液论文参考文献
[1].冯旭阳,刘杰,王殿生.基于核磁共振T_2谱测量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含水率的实验探索[J].分析试验室.2019
[2].李传宪,李桐宇,杨爽,由佳,李晓腾.溶气原油乳状液的溶气特性与稳定性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9
[3].朱志强,杨敬一,徐心茹.矿粉微粒制备Pickering乳液降低原油乳状液黏度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9
[4].冯旭阳,王殿生,刘杰.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核磁共振T_2谱特征与形成机理分析[J].当代化工.2019
[5].刘凯,张帆,韩松,徐康凯,张雅琴.离子浓度对原油乳状液性质影响的研究[J].当代化工.2019
[6].屈晓辉,喻高明.原油乳状液黏度影响因素及规律性研究[J].当代化工.2019
[7].张亚鑫,李思,王卫强,王国付,项楠.分散相形态对原油乳状液黏度的影响[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8
[8].杨海,黄新,林子增,申子靖.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破乳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8
[9].宋文玲,王顺,江晓智,刘凯新.甜菜碱复配体系与新疆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8
[10].方洪波,林梅钦.阳离子聚合物对孤东原油乳状液的破乳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