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角度磨牙后倾曲对上颌前牙段牙齿及其牙周膜初始应力分布的研究

不同角度磨牙后倾曲对上颌前牙段牙齿及其牙周膜初始应力分布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高效的建模方法,建立上颌前牙段牙齿及其牙周组织的高质量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其在不同角度磨牙后倾曲作用下的受力情况,为临床前牙打开咬合使用合适矫治力系统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1、对一健康青年女性上颌骨行CT扫描,将所得截面影像数据直接传输、处理,并生成三维模型,划分网格,赋予其材料力学参数,建立可分析用的上颌前牙段牙齿及其牙周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2、按照方程Y=4.0491E-5X4+3.3263E-2X2 (上颌),建立弓丝的二维坐标,并将弓丝的XY平面沿YZ平面旋转一定角度,形成三种角度磨牙后倾曲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加载和约束,计算求得不同角度弓丝施以托槽反力。将所得结果分别加载到上颌前牙段各个牙齿上,观察牙周膜三个应力指标(S1、S3及Von mises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1、建立了精度较高的上颌前牙段及其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形成640396个单元,117889个节点。2、在磨牙后倾曲作用下,前后牙垂直向受力结果显示:1)对上颌前牙段牙齿均产生压入力,且呈不均匀分布。其中尖牙所受压入力最大,侧切牙其次,中切牙最小。与此同时,磨牙近中受到伸长力,而远中受到压入力,并且伸长力大于压入力。2)前牙段各个牙齿所受的压入力随磨牙后倾曲加载角度增加而成倍增大,且不均匀分布的趋势也增大。与此同时,磨牙所受净伸长力也逐渐增加。3、在磨牙后倾曲作用下,上颌前牙段牙周膜不同节点三个应力指标(S1、S3及Von mises应力)变化显示:1)整个上颌前牙段牙周膜主要受压,唇侧总体受力较舌侧大,中1/3处受力相对较小,近远中面应力分布相对均匀;应力峰值集中区域位于唇、舌侧的颈缘及根尖。其中尖牙牙周膜总体受力最小,而侧切牙最大。2)牙周膜各个节点所受应力随磨牙后倾曲加载角度增加而增大,应力值峰值区域也越来越集中,呈现倾斜移动的分布特点。结论1、本研究所采用的建模方法为今后牙齿及牙周等复杂组织的快速精确建模提供了借鉴。同时,所建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上颌前牙段单个牙齿或节段牙弓生物力学变化规律奠定了基础。2、进一步印证:差动牙移动技术打开咬合是牙齿差别压入的过程。本研究认为,差动牙移动技术第一期打开咬合时,宜采用30度左右的磨牙后倾曲。3、在磨牙后倾曲作用下,整个上颌前牙段表现为唇向倾斜移动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随加载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为达到前牙段整体压入,临床上应采取必要措施(如同时配合使用II颌间牵引)以建立打开咬合的有效力系。

论文目录

  •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上颌前牙段牙齿及牙周组织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不同角度磨牙后倾曲对前后牙垂直向受力的影响
  • 第一章 不同角度磨牙后倾曲对前后牙垂直向受力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章 不同角度磨牙后倾曲对上颌前牙段牙周膜 初始应力分布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 差动牙移动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不同角度磨牙后倾曲对上颌前牙段牙齿及其牙周膜初始应力分布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