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基苯在渭河介质中的吸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硝基苯在渭河介质中的吸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有机污染物在河道介质中的吸附、迁移等环境行为,是研究地下水污染控制的前提,对掌握有机物污染机理、制定治理措施及确定控制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深入研究了硝基苯在渭河河道介质中的吸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研究渭河水资源污染控制,探寻有效的硝基苯污染物去除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室内批量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下研究硝基苯在河道介质中的吸附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温非平衡吸附研究显示:溶质由液相吸附到固相的过程很快,在15℃的恒温条件下,介质A、B、C、D的快速吸附期均没有超过3.5h。以草滩采样点为例,介质A、B、C、D分别在吸附开始约6h、5h、13h、11h后,吸附体系进入慢速平衡期,等温吸附达到表观平衡的时间不超过13 h。等温平衡吸附研究显示:修正后的双模式模型描述渭河介质A、B、C、D与硝基苯溶液组成的固液吸附体系等温平衡吸附过程较稳定,能更好的描述特定的固液吸附体系中的等温平衡吸附过程。粒度分布实验研究显示:同种类型的介质在固液吸附体系中,粒径越小,对溶质硝基苯的吸附能力越强。环境pH值实验研究显示:同种类型的介质在不同pH值标准溶液的固液吸附体系中,pH值对介质吸附溶质硝基苯的吸附能力无明显影响。有机质实验研究显示:同种类型的介质在固液吸附体系中,介质中有机质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对介质的吸附能力有明显影响,介质对硝基苯溶质的吸附能力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本实验中当介质中有机质含量低于0.12%时,有机质对介质吸附能力影响较弱,当介质中有机质含量高于0.12%时,有机质对介质吸附能力影响较强。硝基苯浓度实验研究显示:在所配置的硝基苯标准溶液浓度范围内,同种类型的介质在固液吸附体系中,溶质硝基苯浓度越高,介质对溶质硝基苯的吸附能力越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渭河流域概况及河水有机污染现状
  • 1.2.1 渭河流域概况
  • 1.2.2 渭河河水有机污染现状
  • 1.3 硝基苯的理化性质与污染特点
  • 1.4 硝基苯对人体的健康危害
  • 1.5 环境中硝基苯浓度限值
  • 1.6 硝基苯在介质中的吸附过程
  • 1.7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8 选题依据及研究方案
  • 1.8.1 选题依据和及研究目标
  • 1.8.2 研究内容
  • 1.8.3 研究方法
  • 1.8.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介质
  • 2.1.1 介质来源及采集
  • 2.1.2 介质的预处理
  • 2.1.3 介质的理化性质
  • 2.1.4 介质的粒度分布
  • 2.2 校准曲线
  • 2.2.1 标准溶液的配置
  • 2.2.2 萃取
  • 2.2.3 实验校准曲线
  • 2.3 样品中硝基苯浓度测定
  • 2.3.1 水样品中硝基苯浓度测定
  • 2.3.2 实验介质中硝基苯浓度测定
  • 2.4 介质的吸附特性试验
  • 2.4.1 等温非平衡吸附试验
  • 2.4.2 等温平衡吸附试验
  • 2.5 介质的影响因素试验
  • 2.5.1 粒度分布
  • 2.5.2 pH值
  • 2.5.3 有机质
  • 2.5.4 硝基苯浓度
  • 2.6 硝基苯的检测方法
  • 2.6.1 检测方法
  • 2.6.2 仪器与试剂
  • 2.7 数据处理(测试结果的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硝基苯在渭河介质中的吸附过程
  • 3.1 渭河水样及介质中硝基苯浓度
  • 3.2 硝基苯在渭河介质中的等温非平衡吸附
  • 3.3 硝基苯在渭河介质中的等温平衡吸附
  • 3.3.1 等温平衡吸附理论
  • 3.3.2 试验方法误差分析
  • 3.3.3 渭河介质的等温平衡吸附
  • 第四章 影响因素研究
  • 4.1 粒度分布
  • 4.2 pH值
  • 4.3 有机质
  • 4.4 硝基苯浓度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气瓶充装介质变更安全性探讨[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6(11)
    • [2].惰性介质对铝粉抑爆效果的试验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0(05)
    • [3].关于信息介质耦合的哲学认识[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12)
    • [4].塔山选煤厂介质添加工艺的改进[J]. 煤 2013(01)
    • [5].复配介质去除地下水中腐殖酸[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06)
    • [6].论从猿到人的语言介质的演变[J]. 西安社会科学 2011(04)
    • [7].新型节温器感温介质的研究[J]. 汽车零部件 2010(06)
    • [8].“4%HCL+8%H_2O_2”介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微量金研究[J]. 企业导报 2012(13)
    • [9].稳定激发介质中的不稳定螺旋波[J]. 广西物理 2008(04)
    • [10].落水洞对裂隙-管道介质排水过程的影响[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7(05)
    • [11].不同稀释介质对高水平ALT、AST测定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67)
    • [12].pH值测定中不同萃取介质的影响分析[J]. 针织工业 2010(03)
    • [13].可激发介质中环形异质介质导致自维持靶波[J]. 物理学报 2010(08)
    • [14].基于网络化的多介质语言及其意义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05)
    • [15].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的特性研究及应用前景[J]. 大学物理实验 2013(01)
    • [16].离子液作为反应介质和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09(07)
    • [17].文创产品中作为“介质”的设计思维研究[J]. 上海工艺美术 2020(03)
    • [18].网络传输介质比较研究[J]. 硅谷 2013(10)
    • [19].介质阻挡放电及其在辅助高能球磨中的应用进展[J]. 现代制造工程 2010(05)
    • [20].旋波介质物质方程的等价性证明[J]. 大学物理 2010(05)
    • [21].介质阻挡放电在环境领域中应用现状[J]. 科技视界 2019(05)
    • [22].未来银行研究之无介质账户[J]. 金融电子化 2015(02)
    • [23].如何有效开展涉密介质的安全防护工作[J]. 科技展望 2015(24)
    • [24].双负介质的电磁特性分析[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02)
    • [25].为客户创造价值 为社会创造价值——访南京科润工业介质有限公司董事长聂晓霖女士[J].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1(17)
    • [26].赝局域有效介质理论[J]. 物理学报 2020(15)
    • [27].电磁超介质吸波体的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28].跨介质飞行器弹道仿真分析[J]. 计算机仿真 2011(12)
    • [29].基于推断策略多介质反应温度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J]. 现代化工 2015(02)
    • [30].不同介质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水中锡元素的影响[J]. 化学分析计量 2014(02)

    标签:;  ;  

    硝基苯在渭河介质中的吸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