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陇东地区城镇体系研究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陇东地区城镇体系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城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必然会造成资源、资金的大量浪费,更甚者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制约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四大主体功能区的提出,要求城镇体系研究和规划既要考虑城镇内部和外部的社会经济状况,也要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生态问题,对城镇体系研究和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陇东地区主体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丘陵沟壑区,水资源严重缺乏,是世界上水土资源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本地区又位于季风边缘带,气候干旱又不稳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中国生态环境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论文通过研究陇东地区城镇体系和生态承载力状况,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和城镇体系、生态承载力相关理论,从生态承载力的角度对本地区城镇体系进行调整,使本地区走一条既适合城镇发展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道路。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从区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现状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区区域概况。从历史的角度对陇东地区城镇体系演变的过程进行分析,将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划分为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进一步发展阶段四个阶段。(2)运用定性和定量(分形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陇东地区城镇体系现状从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找出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相关政策和历史条件四个方面对城镇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3)以县区为评价单元,利用生态承载力中的生态弹性度、资源承载力和资源压力度三个指标对陇东地区2005年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进行生态承载力综合分区。(4)从城镇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承载力与城镇体系之间的关系,发现生态承载力与城镇体系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为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陇东地区城镇体系调整提供理论依据。(5)依据城镇体系分析和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从城镇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了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陇东地区城镇体系调整方案,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城镇体系调整的保障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经济全球化
  • 1.1.2 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 1.1.3 四大主体功能区的提出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证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2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城镇体系研究综述
  • 2.1.1 基本概念
  • 2.1.2 国外研究进展
  • 2.1.3 国内研究进展
  • 2.2 生态承载力理论研究综述
  • 2.2.1 基本概念
  • 2.2.2 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
  • 2.3 陇东地区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2.4 相关理论基础
  • 2.4.1 中心地理论
  • 2.4.2 增长极理论
  • 2.4.3 点—轴开发理论
  • 2.4.4 生态承载力理论
  • 2.4.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 区域概况及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过程
  • 3.1 社会经济现状
  • 3.2 资源环境现状
  • 3.2.1 自然条件概况
  • 3.2.2 水资源
  • 3.2.3 土地资源
  • 3.2.4 能源矿产
  • 3.2.5 旅游资源
  • 3.2.6 生态环境
  • 3.3 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过程
  • 4 陇东地区城镇体系现状
  • 4.1 城镇体系现状特征
  • 4.1.1 等级规模结构
  • 4.1.2 职能结构
  • 4.1.3 地域空间结构
  • 4.2 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
  • 4.2.1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不完善,城镇规模偏小
  • 4.2.2 中心城市综合性不强,中小城镇专门化程度不高
  • 4.2.3 城镇化水平低,空间分布不平衡
  • 4.2.4 城镇空间网络系统发展落后,城镇间缺乏紧密联系
  • 4.3 城镇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3.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4.3.2 自然条件
  • 4.3.3 相关政策
  • 4.3.4 历史条件
  • 5 陇东地区生态承载力计算与综合评价
  • 5.1 生态承载力的判定模式与计算方法
  • 5.1.1 生态弹性度表达模式
  • 5.1.2 资源承载指数表达模式
  • 5.1.3 承载压力度表达模式
  • 5.1.4 确定权重
  • 5.1.5 分级标准
  • 5.2 生态弹性度计算与分析评价
  •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2.2 评价指标处理
  • 5.2.3 生态弹性度计算
  • 5.2.4 结果分析
  • 5.3 资源承载指数计算与分析评价
  • 5.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3.2 评价指标处理
  • 5.3.3 资源承载力计算
  • 5.3.4 结果分析
  • 5.4 承载压力度计算与分析评价
  • 5.4.1 承载压力度评价指标体系
  • 5.4.2 承载压力度计算
  • 5.4.3 结果分析
  • 5.5 生态承载力综合分析评价
  • 6 生态承载力与城镇体系耦合关系探索
  • 6.1 城镇规模结构与生态承载力
  • 6.1.1 城镇规模结构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 6.1.2 生态承载力对城镇规模结构的影响
  • 6.2 城镇职能结构与生态承载力
  • 6.3 城镇空间结构与生态承载力
  • 7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陇东地区城镇体系调整
  • 7.1 等级规模结构调整
  • 7.2 职能结构调整
  • 7.3 空间结构调整
  • 7.4 城镇体系调整的保障措施
  • 7.4.1 实施生态购买制度,通过经济途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 7.4.2 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7.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发展提供保障
  • 7.4.4 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 8 结语
  •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8.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8.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建设美丽廊坊,提升京津冀生态承载力[J]. 河北林业 2019(11)
    • [2].海岸带城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以连云港市为例[J]. 生态学报 2020(08)
    • [3].基于大数据的水生态承载力分析模型[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0(05)
    • [4].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及预警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5].陕西省森林生态承载力与环境污染压力动态关系研究[J]. 南方农业 2020(21)
    • [6].广西贫困地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空间特征分析[J]. 广东土地科学 2018(05)
    • [7].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9(02)
    • [8].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04)
    • [9].生态承载力与产业一致性评价综述[J]. 环境生态学 2019(04)
    • [10].“一带一路”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与绿色发展(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9(06)
    • [11].生态承载力环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修正对策[J]. 环境科学研究 2017(12)
    • [12].河北省生态承载力与产业转移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06)
    • [13].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时空差异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4].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方法与研究趋势展望(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8(02)
    • [15].生态承载力评估模型综述[J]. 绿色科技 2018(08)
    • [16].台州市椒江区水生态承载力量化与恢复潜力评估[J]. 水电能源科学 2018(04)
    • [17].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湖北省利川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S2)
    • [18].基于遥感的煤炭型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J]. 生态学报 2014(20)
    • [19].基于综合生态承载力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5(10)
    • [20].我国城市生态承载力的测算与提升研究[J]. 当代经济 2015(19)
    • [21].区域水生态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方法与例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5(09)
    • [22].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 2015(11)
    • [23].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协调关系研究[J]. 花卉 2020(06)
    • [24].淮南市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平衡分析[J]. 科学家 2017(01)
    • [25].基于主客观评价的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以湖北神农架林区为例[J]. 规划师 2019(10)
    • [26].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6)
    • [27].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3)
    • [28].城镇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J]. 建筑设计管理 2018(05)
    • [29].福建省化石能源地生态承载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28)
    • [30].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原理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内涵解析[J]. 生态经济 2016(02)

    标签:;  ;  ;  ;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陇东地区城镇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