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辽河盆地大平房-驾掌寺地区火山岩地震属性与探测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乔永富
导师: 汤达祯
关键词: 火山岩,地震地质条件,地震响应,广角地震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辽河盆地火山岩发育,分布面积广。其中大平房—驾掌寺地区是辽河盆地火山岩发育程度最高的区域。由于火山岩对下伏地层严重的屏蔽作用,火山岩屏蔽问题已成为制约辽河探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辽河盆地大平房—驾掌寺地区火山岩地震属性与探测技术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如下: 1、本文从辽河盆地大平房-驾掌寺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研究入手,通过对该区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取得了该区构造概况、沉积相、断裂特征、火山岩发育特点、分布范围及地层厚度情况等新的认识,搞清了各个时期火山岩与断裂活动和沉积的关系。2、对不同时期的火山岩进行岩石属性分析。主要分析其化学成份、岩石类型及其矿物组成等,并对不同时期火山岩的岩相类型、地质特征、地层测井曲线、电阻率测井、自然伽玛测井、密度测井、声波测井等不同时期火山岩地层测井响应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对辽河盆地大平房-驾掌寺地区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具备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3、从分析单层、薄互层、巨厚层火山岩的地震响应入手,进行地震波在火山岩地层传播中的吸收衰减、波前扩散和透射损失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分析不同厚度的火山岩对地震波振幅和频率的影响;火山岩厚度与地震波振幅的关系;火山岩速度、密度对地震波振幅的影响;火山岩层数对地震波振幅的影响;激发频率对地震波振幅的影响;火山岩发育区地震波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规律等项工作,为火山岩发育区的地震探测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4、以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物理信息特征分析为基础,运用勘探地震学系统工程理论,结合地震勘探技术的最新进展,以深层地震勘探技术和广角地震勘探技术为主导技术,进行了火山岩发育区的地震探测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5、论文采用问题的提出——理论分析——实际应用的一体化研究方法,使研究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因而研究成果更具有实际意义。 6、在对辽河盆地火山岩发育区的地震地质条件、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物理特征和火山岩发育区的地震探测技术进行充分研究后,初步形成一套适应辽河盆地火山岩发育区的地震探测技术,为辽河盆地火山岩发育区的油气藏勘探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论文目录:
1引言
2辽河盆地火山岩发育区地质勘探效果简介
3辽河盆地火山岩发育区地质概况
3.1 区域地质概况
3.1.1 构造特征
3.1.2 沉积特征
3.2 火山岩发育特征
3.3 火山岩分布规律
4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4.1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4.1.1 火山岩化学分类和命名
4.1.2 岩石的碱度
4.1.3 岩石的酸度
4.1.4 火山岩岩系
4.1.5 主要造岩元素
4.1.6 K_2O、Na_2O特征
4.2 火山岩化学组分聚类分析
4.2.1 筛选指标
4.2.2 各组分相关性分析
4.2.3 火山岩样本聚类
4.3 火山岩岩石学
4.3.1 熔岩类
4.3.2 火山碎屑岩类
4.4 火山岩岩相类型
4.4.1 爆发相
4.4.2 溢流相
4.4.3 火山沉积相
4.5 火山岩测井响应
4.5.1 玄武岩电性特征
4.5.2 安山岩电性特征
4.5.3 砂岩电性特征
4.6 火山岩岩性特征综合分析
4.6.1 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
4.6.2 沙河街组一段
4.6.3 东营组
4.6.4 上第三系馆陶组
5火山岩地球物理特征研究
5.1 火山岩地球物理特征分析手段及基本原理
5.1.1 任意连续介质的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算法
5.1.2 层状介质射线追踪算法
5.1.3 火山岩地震识别算法
5.1.4 Zoeppritz方程的直接求解
5.2 火山岩平面展布的影响
5.2.1 火山岩岩石力学测试
5.2.2 基础资料
5.2.3 火山岩地层平面分布差异的影响
5.2.4 厚层火山岩的影响
5.2.5 实际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5.3 火山岩垂向分布的影响
5.3.1 薄层火山岩
5.3.2 火山岩体不同速度下的地震响应及对下伏地层的影响
5.4 火山岩的扩散作用
5.4.1 振幅特性
5.4.2 火山岩扩散作用
5.5 火山岩不同埋藏深度的影响
5.6 火山岩地层透射窗特性
5.7 实际资料的模拟
5.8 多层火山岩的模拟
5.9 不同主频不同厚度火山岩的地震响应及对下伏地层的影响
5.10 火山岩的衰减特性
6火山岩发育区地震探测技术
6.1 深层地震勘探技术
6.2 广角地震勘探技术
7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发布时间: 2006-01-04
参考文献
- [1].深层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技术研究[D]. 王拥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2].塔中地区火山岩形成分布和油气关系[D]. 陈业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3].西藏冈底斯晚古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 耿全如.中国地质大学2007
- [4].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地层和构造控制[D]. 李飞.吉林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松辽盆地火山岩裂缝形成机理及预测研究[D]. 任德生.吉林大学2004
- [2].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及天然气成藏研究[D]. 杨峰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3].基于测井-地震多属性分析的储层预测方法及应用[D]. 吴世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4].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层综合预测方法研究[D]. 刘金平.吉林大学2005
- [5].地震属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郭刚明.西南石油学院2005
- [6].深层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技术研究[D]. 王拥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7].塔中地区火山岩形成分布和油气关系[D]. 陈业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8].储层地震属性优化及属性体综合解释[D]. 姜秀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 [9].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鲍祥生.西南石油大学2006
- [10].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D]. 宋宗平.成都理工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