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李渔是清初著名的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和小说家。他在戏曲和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其戏曲理论更以舞台实践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在中国戏曲理论史上占据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被称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本论文从社会历史文化角度出发,探讨李渔戏曲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从其曲论与曲作的一致性角度,阐释李渔曲论的价值。本论文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李渔戏曲思想的形成”。李渔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政治上动荡、经济上变革、思想上解放的时代。此时正值明清交替之际,政治动荡不安、文人思想上矛盾重重,在明代心学余绪影响下,文人的创新意识和独特个性得到了表现的契机。李渔生逢其时,在学术风气转变的影响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二部分是“李渔曲论”。李渔曲论大体上可分为编剧理论和导演理论两方面。编剧理论集中在“词曲部”的“结构第一”、“词采第二”、“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涉及到戏曲的结构、人物塑造、戏曲语言等方面的问题;导演理论主要是“演习部”以及散见于“声容部”之“选姿第一”的一些内容,涉及到演员的选择、培养及表演的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是相当完整的导演理论。第三部分是“李渔曲论与曲作的关系”。李渔曲作的总体特色是通俗性和喜剧性,在结构上的显著特征是“立主脑”、“密针线”、“脱窠臼”,这些和李渔曲论的要求是一致的;李渔曲论讲究曲作应有益于世人,他的曲作不仅是大众化的消遣品,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现实,表现了严肃的社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