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碳链醇论文-夏艳

短碳链醇论文-夏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短碳链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鱼状相图,稀释法,微乳液,短链醇

短碳链醇论文文献综述

夏艳[1](2009)在《短碳链醇形成微乳液的相行为、增溶性能及其水/油相中溶解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包括四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短碳链醇对CTAB (CPB、C16mimBr) /醇/烷烃/盐水微乳液相行为、溶解度和增溶性能的影响;第叁章为最佳微乳液稀释法研究CTAB(CPB、C16mimBr)/短链醇/烷烃/盐水体系短链醇的溶解度;第四章为不同α下微乳液体系CTAB(CPB)/正丙醇/正辛烷/10%NaCl的组成及体系CTAB/正丙醇/正辛烷/盐水(15%NaCl)稀释过程的热力学。一、绪论本章介绍了几种微乳液相图:Winsor相图、拟叁元相图、鱼状相图(包括δ-γ和ε-β鱼状相图)和δ-α相图的特点及应用;综述了微乳液稀释法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最佳微乳液稀释法的公式推导。最后总结了关于微乳液相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二、短碳链醇对CTAB (CPB、C16mimBr) /醇/烷烃/盐水微乳液相行为、溶解度和增溶性能的影响用δ-γ和ε-β鱼状相图,研究了短碳链醇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C16mimBr)/正戊醇(正丁醇、正丙醇)/正辛烷/盐水微乳液的相行为、増溶能力及醇在微乳液中的平均溶解度的影响。1.醇对微乳液鱼状相图的影响显着。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形成的中相微乳液,中相区域的大小顺序为: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2.随醇的链长变短,需要更多的醇分子平衡界面膜。原因可归结为短链醇调节界面曲率的能力较弱,因此达到亲水亲油平衡所需的醇分子数较多。3.表面活性剂主要进入到界面膜中,而醇分子除进入界面膜,调节油水界面膜的HLB值外,还有部分溶解在水相和油相中。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4.微乳液的増溶能力主要受醇的影响,其大小顺序为:正戊醇>正丁醇>正丙醇。叁、最佳微乳液稀释法研究CTAB(CPB、C16mimBr)/短链醇/烷烃/盐水体系短链醇的溶解度本章利用最佳微乳液稀释法,对CTAB(CPB、C16mimBr)/短链醇/烷烃/盐水微乳液体系中醇在水相和油相中的溶解度AW、AO,及界面膜上醇的质量分数AS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1. CTAB(CPB、C16mimBr)/短链醇(正戊醇、正丁醇、正丙醇)/正辛烷/盐水(10%NaCl)微乳液体系中,随醇碳链长度增长,醇在水相和油相中的溶解度,及醇在界面膜上的质量分数AS均减小。但在水相中的溶解度下降得更快。2. CTAB/正丙醇/正辛烷/盐水(NaCl:10%、12.5%、15%)微乳液体系,随盐度增大,正丙醇的AW、AO和AS均减小,且AW减小的幅度相对较大。盐度越高,水、油中的溶解度差值越小。3. CTAB/正丙醇/正己烷(正辛烷、正癸烷)/盐水(10%NaCl)微乳液体系随油相烷烃链的增长,正丙醇的AW、AO和AS均增大。4. CTAB/正丙醇/正辛烷/盐水(10%NaCl)微乳液体系,随温度升高(20、40、60℃),正丙醇的AW、AO及AS变化不大,即温度对溶解度影响不大。四、不同α下微乳液体系CTAB(CPB)/正丙醇/正辛烷/10%NaCl的组成及体系CTAB/正丙醇/正辛烷/盐水(15%NaCl)稀释过程的热力学1.用最佳微乳液稀释法,在不同α条件下,在CTAB(CPB)/正丙醇/正辛烷/盐水(10%NaCl)微乳液体系中,对正丙醇在水相和油性中的溶解度变化进行了研究。随α增大,正丙醇在水相和油相中的溶解度均增大,正丙醇在水相中的溶解度AW随α增大的增幅远大于AO。2.随α增大,界面上醇的含量减少。短链醇进入到水油相中调节水油相的极性,即通过改变溶剂性质的方法达到调节亲水亲油界面膜的目的。3.研究了CTAB/正丙醇/正辛烷/盐水(15%NaCl)微乳液体系分别在20℃、40℃、60℃下的自由能变。随温度升高,正丙醇从水相到界面相与从油相到界面相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均变负,说明温度升高有利于醇从水相或油相到界面膜的转移,即有利于微乳液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15)

余华峰[2](2008)在《短碳链醇作油脂浸出溶剂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0年美国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已正式将浸出用的正己烷列为189项污染空气有害物质之一,认定人体暴露于正己烷蒸汽下,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运动神经细胞,在溶剂选择方面现今主要侧重于以下两种溶剂:其一是短碳链醇类(乙醇与异丙醇),其二为正己烷以外短侧链烃类化合物。然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更倾向于采用短碳链醇类作为新的浸出用溶剂。在不同温度下,测定紫苏油和菜籽油在不同浓度的乙醇、异丙醇中的溶解度,为下面的浸出试验提供理论依据。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和异丙醇萃取乙醚脱脂过的紫苏粕和菜籽粕,测定萃取液中单宁、植酸、硫甙的含量,试验结果说明两种短碳链醇均能够有效降低粕中单宁、硫甙的含量,但植酸含量未有明显降低。在温度为78℃的条件下,用90%乙醇和87.7%异丙醇作为溶剂对紫苏饼进行浸出,最终所得浸出粕能够由原料的含油率8.2%降低至浸出粕中的1%以下,粕中单宁能够得到明显降低,蛋白质含量富集到50%以上,但植酸未见降低。在温度为66℃的条件下,用无水甲醇对菜籽饼进行浸出后,最终仅能够使原料含油率18.2%下降至粕中残油率为4%左右,浸出效果较差,但硫甙脱除效果明显。在温度为78℃的条件下,用95%乙醇和87.7%异丙醇作为溶剂对菜籽饼进行浸出后,最终所得浸出粕能够由原料的含油率18.2%降低至浸出粕中的1.5%左右,浸出粕中单宁和硫甙含量明显降低,蛋白质含量富集到46%左右,但粕中植酸含量未见下降。在温度为78℃的条件下,用90%乙醇和87.7%异丙醇浸出紫苏饼,用87.7%异丙醇浸出菜籽饼后,由于前几次浸出混合油浓度较高,可采用冷却分层的方法回收溶剂,分层后上相含油量均在4%以下,下相油脂浓度在95%以上,继续进行蒸发或汽提,只需耗用较小热量即可得到浸出毛油。由于分层后的上相含油量较低,可以直接用于原料的浸出。后几次的浸出混合油由于浓度太低,不能够明显冷却分层,但也可直接用于原料的浸出。因此采用低温冷却分层的方法回收溶剂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大大减少能源消耗。(本文来源于《武汉工业学院》期刊2008-06-01)

短碳链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90年美国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已正式将浸出用的正己烷列为189项污染空气有害物质之一,认定人体暴露于正己烷蒸汽下,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运动神经细胞,在溶剂选择方面现今主要侧重于以下两种溶剂:其一是短碳链醇类(乙醇与异丙醇),其二为正己烷以外短侧链烃类化合物。然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更倾向于采用短碳链醇类作为新的浸出用溶剂。在不同温度下,测定紫苏油和菜籽油在不同浓度的乙醇、异丙醇中的溶解度,为下面的浸出试验提供理论依据。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和异丙醇萃取乙醚脱脂过的紫苏粕和菜籽粕,测定萃取液中单宁、植酸、硫甙的含量,试验结果说明两种短碳链醇均能够有效降低粕中单宁、硫甙的含量,但植酸含量未有明显降低。在温度为78℃的条件下,用90%乙醇和87.7%异丙醇作为溶剂对紫苏饼进行浸出,最终所得浸出粕能够由原料的含油率8.2%降低至浸出粕中的1%以下,粕中单宁能够得到明显降低,蛋白质含量富集到50%以上,但植酸未见降低。在温度为66℃的条件下,用无水甲醇对菜籽饼进行浸出后,最终仅能够使原料含油率18.2%下降至粕中残油率为4%左右,浸出效果较差,但硫甙脱除效果明显。在温度为78℃的条件下,用95%乙醇和87.7%异丙醇作为溶剂对菜籽饼进行浸出后,最终所得浸出粕能够由原料的含油率18.2%降低至浸出粕中的1.5%左右,浸出粕中单宁和硫甙含量明显降低,蛋白质含量富集到46%左右,但粕中植酸含量未见下降。在温度为78℃的条件下,用90%乙醇和87.7%异丙醇浸出紫苏饼,用87.7%异丙醇浸出菜籽饼后,由于前几次浸出混合油浓度较高,可采用冷却分层的方法回收溶剂,分层后上相含油量均在4%以下,下相油脂浓度在95%以上,继续进行蒸发或汽提,只需耗用较小热量即可得到浸出毛油。由于分层后的上相含油量较低,可以直接用于原料的浸出。后几次的浸出混合油由于浓度太低,不能够明显冷却分层,但也可直接用于原料的浸出。因此采用低温冷却分层的方法回收溶剂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大大减少能源消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碳链醇论文参考文献

[1].夏艳.短碳链醇形成微乳液的相行为、增溶性能及其水/油相中溶解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余华峰.短碳链醇作油脂浸出溶剂的工艺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08

标签:;  ;  ;  ;  

短碳链醇论文-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