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勘探实践证明,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储层通常物性差、相带窄、预测难度大,有利储层的识别和预测成为制约砂砾岩体油气勘探的关键。本文选择济阳坳陷中勘探程度较低的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进行研究,以深化对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体分布规律的认识,探讨有利储层综合预测方法。研究中,首先针对砂砾岩体沉积类型多样,相带变化快,分布复杂的特点,开展了层序地层划分,并结合断裂活动样式探讨了构造-沉积模式分类方案及其特征;明确了主要沉积类型及有利相带的类型;其次,利用正演模拟技术对各类扇体的地震反射波场进行模拟,建立陡坡带各类扇体地震识别模式,并根据地震相特征明确主要沉积体系及有利相带的宏观展布;最后,综合应用地球物理技术,预测有利储层的展布特征,形成一套适用于工区储层预测、流体检测、有利储层综合评价的技术及流程。1.通过对本区边界断裂样式、特征及分布,砂砾岩体类型及分布的解剖,结合对物源区的性质及入口、古气候及古地貌等因素的研究,明确了边界断裂分布样式与展布对沉积充填和规模具有控制作用,即砂砾岩体具有“断裂结构控相、构造变换带控源、复合基准面控层位、沉积微相控储”的发育规律。据此,明确了研究区沙三下主要发育2种沉积相类型,即近岸水下扇和深水浊积扇,以及其分布范围。2.以钻、测井资料和地质资料为基础,以地震层位解释作控制,结合反演剖面,建立了反映不同类型扇体纵向多期次叠合,横向岩性变化的二维地质地震模型。通过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砂体横向的岩性、岩相变化,纵向厚度、结构的变化均会引起同相轴的变化。3.采用高阶有限差分算法,借助于交错网格技术、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技术和通量传输校正方法,对所建的几类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地质模型进行了高精度正演模拟,获得了对应各扇体实际地震资料的理论记录。通过比较,理论记录与实际资料基本吻合,为下一步分析各扇体的地震反射提供了依据。4.基于各扇体地震反射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差异,分析了实际地震资料中不同扇体反射特征的差异,建立了陡坡带砂砾岩体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两大类主要扇体的地震反射特征模式。分布在近源湖盆陡岸侧近岸的水下扇表现为振幅弱且变化、连续性差、相干性差的振幅特点,扇中的振幅相对较强,连续性相对较好;浊积扇呈席状或小型透镜状,在地震剖面上呈平行强反射。浊积扇体的边界同相轴分叉合并现象明显,频率相对较高,与围岩之间成层性较好。根据两大类扇体的地震相特征,可识别砂砾岩体宏观展布。5.通过叠后测井约束反演、频谱成像技术,精细刻画砂砾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叠后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刻画砂砾岩体(薄互层)纵向分布,目标储层段频谱成像的调谐振幅谱分析,描述砂砾岩体的平面展布特征。二者相结合,提高了砂砾岩体预测的准确度。明确沙三下近岸水下扇体主要分布于车59井区、深水浊积扇体主要分布于车66-车73井区。6.在砂砾岩体展布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应用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包括精确的井中横波反演研究、目标储层段的纵横波阻抗及拉梅系数等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有利储层的分布;应用叠前地震各向异性检测裂缝技术,综合地震波正演模拟结果,对纵波反射振幅和其它地震属性随偏移距和方位角的变化进行解释,宏观确定裂缝发育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在有利储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频谱成像技术中的流体检测参数、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中的泊松比参数,综合分析砂砾岩目标储层中的含油气情况。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明确本区的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车73井区、车66井区。7.优选出一套适用于工区储层预测、流体检测、有利储层综合评价的配套技术及流程。针对该区地质、地震、测井特征,总结了“储层高精度描述技术”。特别是属性参数的选取及其值的大小分布范围的确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