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一体化 ——香港电影人与电视人互动与相互影响探析

影视一体化 ——香港电影人与电视人互动与相互影响探析

论文摘要

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有“东方之珠”美誉的香港,曾是(仅次于美国和印度)全球第三大电影制作中心,更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电视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制造”的电视连续剧进入中国内地,迅速流行开来,俘获无数内地观众,万人空巷的情景至今让人记忆犹新。香港电影电视牵动着我们年轻一代的记忆,对香港影视剧的研究也一直是我密切关注的领域。经过对香港影视剧有关书籍和资料的查阅及思考,我发现,香港的电视台培育出来的台前幕后人才,在人力、艺术甚至技术层面哺育了香港电影业,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工业的极度繁荣,离不开香港70年代电视工业的影响和推动;而回顾电视台成立之初,大量吸收了电影工业幕前幕后人才,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来自电影工业的人才,电视的发展步伐也得以大大加速。在此过程中,香港电影人与电视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互动,而这种特殊的联系与互动,是中国内地、台湾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在上述地区也均无学者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与总结,甚至在香港本土也没有。正是基于此,在抓住“邵氏电影”、“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与“香港电影新浪潮”三条主线的基础上,论文将从人才机制、产业模式、创作理念、文化与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探析香港电影人与电视人的相互渗透、互动关系以及相互影响。重点立足于“人”,力求全面深入,进而得出一些供中国内地电影电视业借鉴的结论和启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一、绪论
  • (一) 综述——研究缘起
  • 1. 香港影视明星的摇篮——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
  • 2. 香港电影"新浪潮"与香港电视工业
  • (二) 文献回溯
  • 1. 介绍香港电影人或者电视人的传奇经历
  • 2. 介绍香港电影与电视工业的发展轨迹
  • 3. 分析香港电影的辉煌与落寞及其成因
  • 4. 探讨香港电影与电视的文化表征或产业模式
  • (三) 研究思路
  • 二、邵氏电影王国与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
  • (一) 东方的"好莱坞"——邵氏电影王国
  • 1. 邵氏电影王国的掌舵者——邵逸夫
  • 2. "邵氏"的"大制片厂制度"
  • (二) "明星制"与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
  • 1. 关于"明星制"
  • 2. 香港"明星制"的现状和培养机制
  • 3. "无线艺员训练班"——香港明星由此起飞
  • 三、香港电影"新浪潮"与香港电视工业
  • (一) 1979-1983年的香港电影新浪潮:短暂的激情
  • (二) 香港电影"新浪潮"与香港电视工业
  • (三) 对"香港电影新浪潮"的评析与思考
  • 1. "新浪潮"电影体现出的美学特色
  • 2. 香港电影"新浪潮"对香港影视的影响
  • 四、香港电影人与电视人的互动与相互影响探析
  • (一) 香港电影人与电视人的互动与相互影响
  • 1. 邵逸夫与香港影视明星
  • 2. 香港影视界明星们的互动与相互影响
  • (二) 结语——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 1. 香港人才的影视一体化特征
  • 2. 成熟的产业化操作模式
  • 3. 完善的明星培养机制和高度专业的分工
  • 4. 全球化战略与传统文化的坚守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每当变幻时——2019年中国香港电影观察[J]. 创作评谭 2020(01)
    • [2].政治命运 影像隐喻 类型符码——“十七年”上海电影对香港电影的观照[J]. 电影评介 2019(22)
    • [3].香港电影的“厢式电梯空间”与其背后的都市人心态[J]. 艺术评鉴 2020(06)
    • [4].繁华褪去,生机何在——香港电影真的已到末路吗?[J]. 声屏世界 2020(14)
    • [5].香港电影里的港味元素[J]. 电影文学 2019(05)
    • [6].“港味”究竟是什么“味”?——兼论香港电影的来路与去路[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9(07)
    • [7].香港电影竞争力的反思与重建——以北美外语片市场为样本(1980—2017)[J]. 中州学刊 2018(01)
    • [8].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J]. 群言 2018(02)
    • [9].从电影《树大招风》看香港电影新势力[J]. 戏剧之家 2018(05)
    • [10].时代新语境下的香港电影[J]. 电影评介 2018(02)
    • [11].香港电影与上海电影交融中的文化情结[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15)
    • [12].21世纪香港电影情感趋向的嬗变[J]. 大众文艺 2018(15)
    • [13].香港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以《岁月神偷》为例[J]. 电视指南 2017(06)
    • [14].《客途秋恨》隔世流淌的孤独[J]. 曲艺 2017(06)
    • [15].试论香港电影“北上逃难”[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09)
    • [16].本土风格回暖与新香港精神重建——年度香港电影整体观察[J]. 电影评介 2017(03)
    • [17].后现代主义与香港电影的终结[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7(01)
    • [18].从《澳门风云3》梳理香港电影的历史变迁[J]. 电影评介 2017(08)
    • [19].谈“冷战”与香港电影[J]. 当代电影 2017(07)
    • [20].回归以来香港电影对内地电影的影响[J]. 当代电影 2017(07)
    • [21].1950年前源于侠文艺的香港电影考[J]. 电影文学 2017(08)
    • [22].重审香港电影的怀旧:记忆符码、身份认同与文化想象——论2016年香港电影[J]. 当代电影 2017(04)
    • [23].东方好莱坞:香港电影思潮流变与工业图景[J]. 艺术百家 2017(04)
    • [24].1967:香港电影的转型变局[J]. 电影艺术 2016(04)
    • [25].华语电影时代与香港电影元素[J]. 电影文学 2015(01)
    • [26].文化突围与本土性回归——试论“新香港精神”在香港电影中的呈现[J]. 当代电影 2015(10)
    • [27].香港电影的底层空间例析[J]. 媒介批评 2018(00)
    • [28].“港味”复苏与精神重建——2017年香港电影浅观察[J]. 文教资料 2018(36)
    • [29].七爷清汤腩 京城里的地道香港味[J]. 时尚北京 2017(01)
    • [30].徐娇:青春正好[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6(15)

    标签:;  ;  ;  ;  

    影视一体化 ——香港电影人与电视人互动与相互影响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