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浮尘论文-李贵玲

大气浮尘论文-李贵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气浮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海,沙尘,PM_(2.5),水溶性无机组分

大气浮尘论文文献综述

李贵玲[1](2014)在《浮尘影响下上海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浮尘影响下上海的颗粒物及其组分的污染特征,开展了2010-2012年上海市地面观测,观测的因子包括颗粒物(PM10、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PM2.5的组分(水溶性无机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常规气态污染物(NOx、CO、O3、SO2)和气象数据(RH、AT、WD、WS)。文章描绘了上海近叁年的空气质量概况及颗粒物的时间分布特征,重点分析了浮尘天气影响下上海市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近叁年上海的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优良率达92.7%。不同季节空气质量有所不同,叁年里春、秋和冬季发生污染的频次为5-11天/年,而夏季的空气质量一直很好。叁年来发生污染的天数为0-2天/年,且只有轻微污染天气,重污染的天气全部发生在春季和秋季。(2)PM10、PM2.5和PM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6.0、43.7和29.3μg·m-3。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一致,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PM1.0的变化幅度不明显,冬季较高,春秋次之,夏季较低。上海市的PM10、PM2.5和PM1.0在冬半年(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的浓度明显高于夏半年(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3)上海共受到16次浮尘过程影响,春季8次、秋季3次和冬季5次,浮尘天气共计43天。沙尘期间PM10、PM2.5和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6.0-1005.4、44.0-172.3和17.4-44.4μtg·m-3,而清洁期间分别为30.5-66.6、22.2-45.2和13.3-29.1μg.m-3,沙尘期间PM10、PM2.5和PM1.0是叁年平均质量浓度的1.8-13.2、1.0-3.9和0.6-1.5倍。(4)浮尘期间,随着PM2.5质量浓度的上升,其中的二次水溶性无机组分SNA(SO42-、 NO3-、NH4+)的浓度在大部分时间会有所升高;沙尘期间的C1-和Na+的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与浮尘到达上海的路径有关;沙尘期间Ca2+、Mg2+和K+的浓度都会高于清洁期;OC较清洁期也有所上升,而EC的变化不稳定。(5)沙尘颗粒中矿尘组分具有酸性缓冲作用,2011年5月1-4日沙尘的颗粒显碱性;5月12-15日的沙尘颗粒显酸性,但酸性较清洁期5月6-9日弱。中和因子分析显示,无论是非沙尘天还是沙尘天,NH4+都是主要的中和物质;而沙尘期间Ca2+的中和作用明显高于非沙尘天,其他金属阳离子的中和作用也有所加强。同时发现,在非沙尘期间SO42-、NO3-主要以(NH4)2SO4、(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而沙尘期间它们还会与其他矿物离子结合。(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4-04-25)

陈波,冯永明,刘洪青[2](2009)在《空气滤膜采集大气浮尘样品中多元素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氢氟酸-盐酸-硝酸-高氯酸体系对空气滤膜上附着的浮尘样品进行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溶液中15个主量和微量元素铁、铜、锌、镍、镧、铈、锂、锰、铬、镉、钴、铅、钍、铊、铀。将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模拟浮尘样品加入空白滤膜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各元素4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本文来源于《岩矿测试》期刊2009年05期)

曹汇[3](2006)在《北京及邻区大气浮尘环境效应的遥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起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经过短短30多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环境调查与监测、军事应用、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遥感图像可在瞬间获取大区域地表和大气信息,便于动态监测,是环境遥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项研究在收集研究区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资料和遥感图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实地采样,根据区域沙化土物理与地球化学分析,认为长城沿线重金属的分布受地形、风蚀、水蚀作用以及人为因素影响显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北京市成为上游地区汇聚沙尘的区域,大量的工业、农业增加了重金属含量的分布。北京周边地区的荒漠化对北京市区大气浮尘的影响较大,探讨土地荒漠化对于大气浮尘等气象灾害的影响机制,以便于全面、客观、准确地预测和评价研究区土地荒漠化,为荒漠化的治理和北京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出合理建议。对研究区遥感图像NDVI、LAI、DVI、RVI、BP、地表温度等参数进行了反演。对北京市区尘土、土壤集样品中Hg、As、Cu、Pb、Zn等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遥感图像提取信息与实地采样数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市区大气中颗粒物污染分布与尘土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有一定联系。植被分布、城市热岛效应对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影响明显。北京邻区荒漠化对北京市区大气质量影响较大。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绿化、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减少大气颗粒物污染,还应积极加强对北京周边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深入研究空气污染物的跨省市输送形成机制,为改善北京市区及周边的大气质量提出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6-05-01)

杨成林,张英俊[4](2005)在《浅析浮尘(沙尘暴)对兰州市城区大气质量的影响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影响兰州市城区沙尘天气的类型,即冬季(1,2月)主要为浮尘天气,春季(4~6月)以浮尘天气为主并伴有本地扬尘.文章从生态平衡、生态保护的角度提出了缓解沙尘天气的几点建议和措施.(本文来源于《环境研究与监测》期刊2005年04期)

全浩,乔世俊,魏群[5](1995)在《河西走廊1994-04-08浮尘暴·黄沙的气象特征和大气气溶胶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1994-04-07—1994-04-08河西走廊形成浮尘暴·黄沙天气过程、气象观测和大气总悬浮微粒(TSP)测定结果,说明我国西北地区发生的浮尘暴·黄沙天气的气象及大气气溶胶特点。嘉峪关和酒泉一带是这次黄沙的中心;酒泉等地的TSP浓度高达38.00mg/m3,室内TSP浓度高达8.63mg/m3,自然降尘浓度达296.22t/(km2·月);黄沙云高约2000—3000m;主要组成元素St、Al、Ca、Fe、Mg、Mn和Ti等含量上升;黄沙沿嘉峪关、酒泉、金昌、兰州和北京渐次减少;1994-04-11的2:00在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哈布(Haboob)现象。建议今后对尘暴·黄沙的研究还应测定黄沙气溶胶浓度、粒度分布和不同粒度微粒的化学组成,测定雨土、降水、降尘和气温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1995年01期)

谢凤琴,柯人[6](1992)在《凿岩过程中大气浮尘粒度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几乎每一项采矿活动都将引起粉尘对空气的污染。地下开采的主要粉尘源是凿岩、切割、爆破和矿岩转载和运输。在金属矿山,凿岩产生的粉尘量约占总粉尘量的85%,爆破所生的约占10%,其他约占5%。特别是,凿岩中会形成大量小于10μm的粉尘。研究发现,直径为0.2~5.0μm的(本文来源于《世界采矿快报》期刊1992年21期)

谢凤琴,柯人[7](1990)在《大气浮尘取样仪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计尘器或热沉淀器取样和评价矿山粉尘危害程度由于精度和可接受性差而不流行。目前在南非采矿工业中,作为风险评价的个人重量取样仪器备受欢迎。本文是集中讨论铂金属采矿工业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风险评价,但对煤矿和钢铁厂也进行了叙述。为满足1959年约翰内斯堡肺尘病会议上制定的标准,用于评价健康危害性的粉尘取样仪器和方法必须能够:①测定可呼吸性粉尘微粒;(本文来源于《世界采矿快报》期刊1990年30期)

大气浮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氢氟酸-盐酸-硝酸-高氯酸体系对空气滤膜上附着的浮尘样品进行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溶液中15个主量和微量元素铁、铜、锌、镍、镧、铈、锂、锰、铬、镉、钴、铅、钍、铊、铀。将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模拟浮尘样品加入空白滤膜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各元素4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气浮尘论文参考文献

[1].李贵玲.浮尘影响下上海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D].华东理工大学.2014

[2].陈波,冯永明,刘洪青.空气滤膜采集大气浮尘样品中多元素的测定[J].岩矿测试.2009

[3].曹汇.北京及邻区大气浮尘环境效应的遥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4].杨成林,张英俊.浅析浮尘(沙尘暴)对兰州市城区大气质量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5

[5].全浩,乔世俊,魏群.河西走廊1994-04-08浮尘暴·黄沙的气象特征和大气气溶胶测定[J].环境科学.1995

[6].谢凤琴,柯人.凿岩过程中大气浮尘粒度的分布[J].世界采矿快报.1992

[7].谢凤琴,柯人.大气浮尘取样仪的应用[J].世界采矿快报.1990

标签:;  ;  ;  ;  

大气浮尘论文-李贵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