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新(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吉林长春130021)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253-01
沙眼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眼病,流行范围广,感染快,发病率高。沙眼可急性发作,但多为慢性过程,本病如不积极治疗,任其发展下去,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有的可能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目前治疗多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因沙眼衣原体对大多数药物敏感性较差,且需较长时间,疗效尚不满意。多年来我科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本疗法不需住院,这要求我们做好护理及宣教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我院门诊沙眼Ⅰ期、Ⅱ期患者,均为双眼发病,共50例(100眼),男24例(48眼),女26例(52眼)。
1.2沙眼冷冻疗法
患者取仰卧位,用倍诺喜(日本参天制药)滴眼液一滴,滴入患眼结膜囊内行表面麻醉2分钟。术者用75%酒精棉球消毒手指,嘱患者向下注视,左手翻转患者眼睑,以充分暴露穹窿部结膜及睑结膜。右手持消毒棉签(棉签头部直径≤5㎜),尖端直径为3mm,蘸取液态氮约0.5ml,之后迅速将带有液氮之棉签尖部接触病灶处,表面温度-70至-80℃,视病变程度,冷冻为5秒钟左右即可,以冷冻处表面出现红色冻斑,并有少量渗血为宜。变换冷冻部位,直至病变处粘膜均实施上述冷冻,同时根据病变轻重及年龄、体质的不同从轻或从重实施冷冻治疗技术。病变严重且广泛时,可分期分段进行冷冻。
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滴用3-5天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每周冷冻一次,病情较轻者可冷冻一到二次,较重者可三到四次。
1.3沙眼的诊断依据
1.3.1本病始发于上睑内面,尤以两眦为先,椒疮、粟疮相杂布生。表面粗糙,血管模糊,继之睑内面漫布,波及风轮,赤膜下垂,赤膜前端星翳迭起。后期,上睑内面,出现白色条状瘢痕。
1.3.2起病缓慢,双眼罹患,初起睑内微痒,稍有干涩及少量粘眵。病情重者,羞明流泪,沙涩难睁,视物模糊,白睛红赤,眼眵粘稠等。
1.4沙眼的分期
I(进行期)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有活动性病变,血管模糊,乳头增生,滤泡形成。
II(退行期)有活动性病变,同时出现瘢痕。
III(完全结瘢期)仅有瘢痕而无活动性病变。
诊断沙眼之轻重,将上睑分成三等分,活动性病变未超过睑结膜1/3者为轻“+”,1/3~2/3者为中“++”,超过2/3者为重“+++”。
1.5疗效判定标准
1.5.1治愈症状消失,无活动性病变,椒疮、粟疮消退,瘢痕形成。
1.5.2好转症状减轻,椒疮、粟疮大部消失,疤痕形成。
1.5.3未愈症状无改善。
2结果
经过治疗,在100眼患者中,临床治愈59例(59%),好转33例(33%),无效8(8%),总有效率92%。临床实验过程未发生不良反应。
3护理
沙眼冷冻前应帮助患者做好宣教工作。既要患者引起重视,定期随访,又要向患者解释沙眼的发病特点及预后,并告知患者冷冻治疗沙眼痛苦不大,疗效肯定,消除恐惧情绪。
沙眼冷冻术中叮嘱患者积极配合冷冻治疗,向下看,避免损伤角膜。术后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结膜囊。并嘱患者回家后滴用3-5天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
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如毛巾、脸盆、枕头、被套等要经常煮沸消毒或阳光下晾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不用手或不洁物品擦、揉眼部;最好用流水洗手、洗脸。注意用眼卫生。
4讨论
由于沙眼患者睑结膜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故称沙眼。沙眼[1]是因感染沙眼衣原体而致结膜内皮细胞变性、脱落、增生,同时衣原体毒素向深层组织进展而产生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结膜瘢痕及角膜血管翳等病理改变。
沙眼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眼病,治疗上必须做到长期不间断给药,持之以恒,白天点眼药水3~4次,晚上涂眼药膏,坚持治疗3个月至半年,方能奏效,故许多患者不能坚持用药,治疗效果较差。另外可口服四环素等药物,副作用大,患者不愿接受。我院眼科采用液态氮冷冻治疗沙眼,冷冻是利用零下70-80度的医用液氮直接针对沙眼病灶的高新技术,它对体内正常的细胞没有伤害的同时可彻底杀死细菌、病毒、衣原体等,缩短疗程,既减少患者的痛苦又可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其有效率高达92%。且方法简便,经济安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