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具有强抗氧化性,在动物及植物生命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天然的维生素E主要来自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油菜富含维生素E和其广大的种植面积,作为油料作物的油菜日渐成为研究的对象。本实验室以甘蓝型冬油菜品种Tapidor和半冬性油菜品种Ningyou7亲本构建了TN DH群体,并在2年时间3个环境进行了种植。实验室还在TN DH群体基础上衍生了RC-F2群体,并在荆州环境下与TN DH群体一起种植。本研究结合文献,针对可能影响维生素E检测和合成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首先完善了测量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正己烷的挥发带来的实验误差。其次,发现环境对维生素E各组分的影响效应是不一样的。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的含量比总生育酚含量更敏感于环境的变化。将同一种植环境的两个群体比较发现,RC-F2群体表现出杂种优势。本研究还比较了甘蓝型和白菜型的两个种质资源种子中维生素E合成情况,发现白菜型油菜种子中的α-生育酚含量远远低于甘蓝型油菜种子中的α-生育酚含量。本研究以实验室构建的TN图谱为基础,采用QTL分析软件WinQTLcart2.5,QTL作图软件QTLmapper2.0对种子中维生素E的各性状进行QTL定位及互作位点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三个环境下的两个群体在p=0.05水平上共检测到54个影响种子中维生素E含量的QTL,通过BioMercator-2.1软件的整合得到25个独立的控制油菜种子维生素E含量的QTL。针对环境和群体中表达稳定的QTL——QtcA07-1,一个主要控制种子中α-生育酚含量的QTL,构建了BC4F2群体。利用BC4F2群体,不仅验证了QtcA07-1在TN群体中的存在,而且缩短了QtcA07-1的置信区间,提高了Ningyou7背景的纯度。另一方面利用拟南芥维生素E合成代谢途径上的酶基因序列信息,根据Hpt1酶基因的序列设计标记引物Hpt1,将标记Hpt1定位在QtcA07-1置信区间内。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缩略词表1 文献综述1.1 植物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分析1.1.1 数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位点(Quantative Trait Locus,QTL)1.1.2 QTL图谱定位的原理1.1.3 QTL定位的步骤1.2 维生素E的研究1.2.1 维生素E的研究1.2.2 维生素E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途径1.2.3 植物维生素E代谢工程1.2.4 植物维生素E的QTL研究1.2.5 测定维生素E方法的研究进展1.3 油菜维生素E的研究1.4 本实验的研究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2.1.1 试验材料和分析群体2.1.2 田间试验2.2 种子中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及分析的方法2.2.1 样品处理方法一2.2.2 样品处理方法二2.2.3 高效液相色谱的条件2.2.4 生育酚基本数据分析2.2.5 QTL分析2.2.6 遗传效应和遗传位点互作分析2.2.7 QTL区间和对应可能候选基因分析2.2.7.1 TN遗传图谱上QTL与拟南芥QTL比较作图2.2.7.2 QTL区间对应合成维生素E候选基因的确定3 结果和分析3.1 影响油菜种子维生素E测定的因素3.1.1 影响油菜种子样品处理的因素3.1.1.1 浸体液——正己烷的挥发3.1.1.2 样品测量值的矫正3.1.1.3 浸提时间的影响3.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菜籽中维生素E含量3.1.2.1 油菜籽中维生素E异构体的定性分析3.1.2.2 流动相的选择3.1.2.3 流速的选择3.1.2.4 α、β、γ、δ-生育酚工作曲线3.1.2.5 回收率试验3.1.2.6 精密度试验2群体油菜种子中维生素E合成的情况'>3.2 TN群体和RC-F2群体油菜种子中维生素E合成的情况3.2.1 环境对维生素E各组分合成的影响3.2.1.1 环境对α-生育酚合成量的影响3.2.1.2 环境对γ-生育酚合成量的影响3.2.1.3 环境对总生育酚合成量的影响3.2.1.4 环境对α-/γ-生育酚比值的影响3.2.1.5 环境对TN DH群体种子中维生素E合成的影响2两个群体的种子中合成维生素E的比对分析'>3.2.1.6 荆州环境下,TN DH与RC-F2两个群体的种子中合成维生素E的比对分析3.3 不同遗传背景的种质资源的维生素E含量的比较3.4 TN全基因组种子维生素E QTL定位结果3.4.1 QTL在基因组中的不均衡分布3.4.1.1 9号连锁群上的QTL簇——QtcA093.4.1.2 7号连锁群上的QTL簇——QtcA073.4.2 全基因组互作位点检测结果3.4.3 TN群体中的QtcA07与拟南芥和甘蓝型油菜的QTL比较3.4.4 Hpt1标记的定位4F2的构建'>3.4.5 BC4F2的构建4.讨论4.1 研究结论4.2 本实验的优点4.2.1 测量方法的改进4.2.2 采用QTL方法进行研究4.2.3 选择了甘蓝型油菜作为研究的亲本4.2.4 将维生素E合成代谢途径上的酶基因与QTL研究结合并定位4.3 一些令人思考的问题4.3.1 TN DH群体的维生素E各性状同环境关系的研究4.3.2 白菜型油菜α-生育酚的合成量远远低于甘蓝型油菜合成量4.3.3 油菜中维生素E合成的杂种优势的研究4.3.4 Hpt1标记的定位对QTL贡献值毫无影响4.3.5 教训5 展望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油菜论文; 维生素论文; 定位论文;
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控制种子维生素E含量QTL的检测和分析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