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血瘀证理论运用与诊断研究

冠心病血瘀证理论运用与诊断研究

论文摘要

血瘀理论和活血化瘀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文献中不乏血瘀证形成机理的记载,但相对笼统、分散。本文首先通过总结、归纳历代医家对血瘀证的认识,明确血瘀证的发展源流,从其定义的发展衍变、瘀血形成的机制、血瘀证的病因病机等几个方面进行中西医学对比性研究。基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病因病机等相关问题的综述性研究,总结得出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并运用流行病学调查和数学统计的方法揭示冠心病心绞痛发病原因。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的范畴,最早载于《内经》,并据其发病特点、脏腑兼证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明确分型。历代医家对胸痹、心痛的病因也有论述,总结为脏腑虚弱,胸阳不足;外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内伤;五脏相干等。经过不断地临床探索,明确了胸痹心痛以“阳微阴弦”为总的病机认识。现代研究中依据古典式血瘀证诊断方法,即:体征诊断,病因诊断,治疗性诊断等,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制定了系统性强、准确性高的“血瘀证定量诊断计分标准”,使血瘀证的研究具备了划时代的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医学研究、中西医临床医学研究也随之深化。其发病机理在原有学说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如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等重大发现。临床方面,亦有学者根据脏腑辨证的不同,从脾、胃、肝、胆、肾、肺等论及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取得良效,这些成果均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得以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最新研究表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病危险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反应,胰岛素抵抗增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血清相关成分失衡,血中维生素、纤维素失衡,血脂代谢异常,基因多态性,自由基防御体系低下,P-选择素增加,血白细胞CD11b/CD18表达增高,内皮素含量升高,以及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等。在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常用方药研究中,根据临床使用率进行筛选,最终基定以丹参、三七、赤芍、川芎等药,及血府逐瘀汤、冠心II号等方剂为代表,从文献研究及现代医学研究两方面进行综述。本文运用复杂系统熵聚堆方法对冠心病血瘀证中医证候进行研究。通过运用非线性方法对证侯与症状体征相关性定量研究的方法,将冠脉造影证实的717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运用频数描述统计的方法对证候要素、证候要素的组合规律进行分析,基于熵的关联度对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主要诊断症状和体征进行提取。最终得出不同证候组合的血瘀证分类诊断,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各项研究证实,血瘀证是冠心病心绞痛中最为常见的证型,诸多学者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最根本的病理改变就是血瘀证,最终病机亦为心血瘀阻。故而研究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候的相关问题,梳理血瘀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重点论述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研究成果,会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发展提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历代文献对血瘀证的认识
  • 2 血瘀证病因病机中西医对比研究
  • 2.1 中医对血瘀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血瘀证病因病机中西医对比研究
  • 3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概况
  • 3.1 基础理论
  • 3.2 现代研究
  • 3.3 病机与分型
  • 4 冠心病心绞痛的致病原因研究进展
  • 5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理论的古今相关研究
  • 5.1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5.1.1 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理论的形成
  • 5.1.2 血瘀证诊断标准
  • 5.2 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理及临床医学研究
  • 5.2.1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理现代医学研究
  • 5.2.2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 5.2.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 6 冠心病心绞痛常用方药及临床研究
  • 6.1 常用中药研究
  • 6.1.1 丹参
  • 6.1.2 三七
  • 6.1.3 赤芍
  • 6.1.4 川芎
  • 6.2 常用方剂研究
  • 6.2.1 血府逐瘀汤
  • 6.2.2 冠心II号
  • 7 血瘀理论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前景
  • 8 冠心病不同类型血瘀证诊断研究
  • 8.1 临床资料
  • 8.2 方法
  • 8.3 结果
  • 8.4 讨论
  • 9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冠心病血瘀证理论运用与诊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