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字论文-陈晟

汉代文字论文-陈晟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代文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瓦当源流,汉代文字瓦当,瓦当工艺,天人合一

汉代文字论文文献综述

陈晟[1](2019)在《浅析汉代文字瓦当工艺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瓦当制作工艺决定了其质地、气韵和整体艺术的观赏性。西汉时期,瓦当极其普遍,制作达到了精湛的艺术高度,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等。其中文字瓦当指示性和寓意相对明确,是最具有汉代特色的瓦当品类,对后世书法艺术、考古和刻印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西汉文字瓦当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核心观念,凝结着中华民族雄强的气度和精神。(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期刊2019年10期)

申光[2](2019)在《汉代辽西古战场“磨刀石”锲刻文字及其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简牍帛书、骨签书刻等出土文献资料不仅滋养和丰富了书法的研究、创作,也引发了书法探索的热潮。不久前,京津冀地区出土 了一批古战场(辽西)带有锲刻文字的“磨刀石”,受到民间收藏的追捧,一些书法人将之与刻石、骨签刻辞相美,引发真伪之争和良莠之辩。本文就其(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报》期刊2019-04-23)

黄云[3](2018)在《汉代金石文字对现代字体的借鉴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涉及的现代文字设计,主要以包装、标志、书籍装帧、招贴等设计门类中的文字设计为研究对象。当今学者对汉代金石文字研究多以辑录、校正为主,对金石文字中字体的点画、结构形式等美感方面研究涉及甚少,也缺乏针对当下文字设计所做应用比较和借鉴的论述。本论文通过对汉代这个特定时期的碑刻、瓦当、陶器、铜器上的文字进行分析,对汉代文字形式与当下字体设计互通性规律进行总结,体现汉代文字对现代文化的借鉴价值所在。在汉代,人们利用文字来装饰与生活相关联的器物,文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装饰效果,如对原来的字体进行改造利用,或是对正式的字体进行加工,抑或是强调突出其中某一方面的视觉效果,也有因为器物的形状而改变文字走向形态的。汉字因其装饰美,自古以来就被应用于各种材质的器物上,一系列优秀的传统文字作品也出现在汉代,其中所蕴含的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十分丰富,这些字体设计上的方法规律和思维方式是现代文字设计值得借鉴的优秀资源。(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王杨欣,徐姗姗[4](2018)在《汉代文字瓦当在现代装饰中的形式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代瓦当纹样之中,文字瓦当出现的较多。当前,众多学者在对建筑瓦当研究之时,大多数都是对当时的社会时代性进行考证,对当时的历史价值进行考究,至于对瓦当所产生的形式美的研究较少。本文重点围绕汉代瓦当在现代装饰中的形式美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29期)

杜存茂[5](2018)在《汉代文字瓦当的书法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汉代文字瓦当概说瓦当又称瓦头,是用来建造房屋时,建在檐头瓦前端起特殊作用的特殊瓦片。是筒瓦下垂的部分,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构建。它的作用主要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瓦当在汉代广泛运用,它以圆形或者半圆形的当面配以各种纹饰或文字为主要特征。因此可分为图案和文字以及字纹相间叁大类。根据其文字功用主要分七类,分别为宫苑、官署、宅舍、祠墓、纪事、吉语和其他。为这些瓦当不仅装饰了建筑(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15期)

潘劲[6](2018)在《试论汉代吉语砖瓦文字书法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吉语砖瓦文字的产生,不仅受汉代政治经济的影响,而且与汉代的室墓文化、书法教育密切相关。吉语砖瓦文大致分为装饰意味浓郁的、整饬规范的、自然率意的几个类别。从文字意义上看,这些"吉语"是古代先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它在反映社会物质生活形态的同时,以其博大雄浑的艺术特征,融贯古今的表现形式,充溢着时代文化精神。(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8年07期)

吴良宝[7](2017)在《《汉代文字编》平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汉时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与先秦古文字相比,此时汉字的形体结构与风格面貌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两汉时代是汉字隶变的发展与成熟阶段,隶书由篆隶演变为今隶,小篆只在特定的场合使用,并且在形体结构上也受到了隶书的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论坛》期刊2017年02期)

于淼[8](2017)在《汉代实物文字校释六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汉代简牍和玺印中的误释、未释字,进行了校订和释读。包括敦煌简中的"■"、银雀山汉简中的"■"、凤凰山8号墓和马王堆3号墓遣册中涉及的"绨"、凤凰山167号墓遣册中的"椒"、敦煌简中的"囊"、《增订汉印文字征》中的"腊"、银雀山汉简中的"隘"。(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学报》期刊2017年00期)

李杨,张显成[9](2017)在《汉代文字整理研究的又一力作——评徐正考教授的《汉代文字编》》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问世,古文字学日益兴盛,古文字编的编纂也成为了学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各种类型的古文字编不断出版(1)。尤其是近四十年来,简帛文字编十分热门,达19部之多(2)。但总体来说,目前出版的古文字编多是以某批出土文献编纂的专题文字编,断代文字编还比较少见。值得庆幸的是,2016年1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王敏娜[10](2017)在《东北曾流行楚地丧葬习俗》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提示在我省的汉代砖室墓中,除了一些随葬器物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当初用来修筑墓室的青砖也极具研究价值。汉代青砖的种类比较多,有绳纹砖、花纹砖和文字砖等。其中,文字砖的数量最少,也最为珍贵。3月中旬,在营口市博物馆看到了两块汉代文字(本文来源于《辽宁日报》期刊2017-03-31)

汉代文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简牍帛书、骨签书刻等出土文献资料不仅滋养和丰富了书法的研究、创作,也引发了书法探索的热潮。不久前,京津冀地区出土 了一批古战场(辽西)带有锲刻文字的“磨刀石”,受到民间收藏的追捧,一些书法人将之与刻石、骨签刻辞相美,引发真伪之争和良莠之辩。本文就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代文字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晟.浅析汉代文字瓦当工艺之美[J].美与时代(上).2019

[2].申光.汉代辽西古战场“磨刀石”锲刻文字及其借鉴意义[N].中国书法报.2019

[3].黄云.汉代金石文字对现代字体的借鉴意义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4].王杨欣,徐姗姗.汉代文字瓦当在现代装饰中的形式美[J].艺术品鉴.2018

[5].杜存茂.汉代文字瓦当的书法意义[J].大众文艺.2018

[6].潘劲.试论汉代吉语砖瓦文字书法艺术[J].美与时代(下).2018

[7].吴良宝.《汉代文字编》平议[J].华夏文化论坛.2017

[8].于淼.汉代实物文字校释六则[J].中国文字学报.2017

[9].李杨,张显成.汉代文字整理研究的又一力作——评徐正考教授的《汉代文字编》[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

[10].王敏娜.东北曾流行楚地丧葬习俗[N].辽宁日报.2017

标签:;  ;  ;  ;  

汉代文字论文-陈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