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脑萎缩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脑萎缩的临床效果观察

穆棱市中医院157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脑萎缩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脑萎缩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其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治疗。结果治愈10例占37.5%;好转15例占47.5%;5例患者为无效。结论给予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明显。

关键词:脑萎缩;辨证论治;高龄患者

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ectofTCMsyndromedifferentiationinthetreatmentofbrainatrophy.Methodstheobjectofthisstudyistoselect30patientswithcerebralatrophyinourhospital.The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allthepatientsweregivenTCMtreatment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Results10caseswerecured,37.5%werecured,15caseswere47.5%,5caseswereinvalid.ConclusiontheeffectofTCMtreatmentbasedonTCMsyndromedifferentiationisobvious.

Brainatrophy;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elderlypatients

现今我国已经进入高龄老龄化社会,高龄患者易于发生脑萎缩疾病,患者多表现为判断错误、理解困难、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降低、记忆力减退等临床症状。自2014年起笔者所在医院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措施对30例脑萎缩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自2014年起笔者所在医院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措施对30例脑萎缩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2例患者为男性,18例患者为女性,患者疾病的病程为4个月-6年。头部CT扫描示:脑回变窄、脑室扩大,脑沟增宽。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中医辩证论治进行治疗。分为痰热上扰、痰浊阻滞、气滞血瘀、心脾两虚、肝肾阴虚五型,给予其针对的方剂进行治疗。

1.2.1患者为痰热上扰型脑萎缩

可有脉弦滑、苔黄而厚腻、舌红少津、口气秽臭、大便秘结、不思饮食、遗忘淡漠、语言重复、夜寐不眠、颜面潮红、急躁暴怒、执着任性、性格怪癖、神志呆痴等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原则应以宁神、镇心、化痰、清热为主。方剂包括石决明30g、龙骨30g、牡蛎30g、大黄10g、菊花10g、郁金10g、菖蒲10g、山栀子10g、黄连10g、枳实10g、炙甘草10g、竹茹10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10g。

1.2.2患者为痰浊阻滞型脑萎缩

患者可有脉濡滑、苔白腻、齿龈、舌质淡、口泛痰涎、双手震颤、步态不稳、胸闷不饥、言语不清、失眠、头晕、气短、心悸、记忆衰退等临床表现。对患者治疗以化浊、涤痰、和胃、健脾为治疗原则。方剂有薏苡仁30g、地龙10g、钩藤10g、全蝎10g、天麻10g、炙甘草10g、僵蚕10g、制南星10g、郁金10g、菖蒲10g、苍术15g、茯苓15g、陈皮15g、半夏15g。

1.2.3患者为气滞血瘀型脑萎缩

患者可有脉弦细、苔薄白、舌质黯红、大便秘结、口齿不清、易怒、烦躁、偏瘫、震颤、行动迟缓、耳聋失语、头痛胸闷、健忘、失眠、神情呆板等临床表现。治疗以开窍、通络、化瘀、活血为治疗原则。方剂有麝香0.5g、大黄10g、炙甘草10g、当归15g、柴胡15g、生地15g、赤芍15g、红花15g、桃仁15g。

1.2.4患者为心脾两虚型脑萎缩

患者可有脉沉迟、苔白腻、舌淡体胖、下肢浮肿、小便失禁、口角流涎、纳少便溏、忧郁少动、沉默失语、神志呆疲等临床表现。治疗以利水、助阳、补脾为治疗原则。方剂有肉桂6g、白芥子10g、炙甘草10g、苍术10g、瓜蒌10g、半夏10g、车前子10g、泽泻15g、茯苓15g、薏苡仁15g、炒白术15g、人参20g、熟附子20g。

1.2.5患者为肝肾阴虚型脑萎缩

患者可有脉细数、舌红少津、失眠易怒、多疑善虑、视物不清、耳鸣耳聋、头痛晕眩、迟钝健忘、情绪急躁、性格固执等临床表现。治疗以益髓、填精、补肝肾为治疗原则。方剂有丹皮10g、鹿角胶12g、丹参10g、玉竹10g、麦冬10g、山药10g、白芍15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黄精15g、巴戟15g、山萸肉15g、珍珠母30g、石决明30g、龟板30g、熟地20g。

所有患者均给予10剂的治疗,1剂/d,中间间隔5d再进行治疗。

1.3评价指标

①治愈:经治疗后患者各项情况改善,患者生活可有进行自理,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2年,其疾病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②好转:患者的临床表现经治疗得到改善,患者生活可有进行自理,对患者随访其在6个月内有复发的情况发生。③无效:患者自我感觉其临床表现有所改善,但对患者进行检查没有改变。

2结果

治愈10例占37.5%;好转15例占47.5%;5例患者为无效,占1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左右。

3讨论

高龄患者易于出现此类疾病,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表现,故一般发现时其已经处于晚期。此时患者的脑部组织已经表现为明显缩小的情况,此时西医进行治疗的效果不理想。中医对此疾病并没有描述,但其症状和震颤、痿证、眩晕、虚劳有相关性,属于此类疾病的范畴内。其发病机理为久病气虚、肝肾不足、心神失养、脑髓不充;或年老肾衰,不能生精充髓,髓海空虚,脑窍失荣;或肝木失疏,克伐脾土,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气血不能上荣于脑,反生痰浊,蒙蔽清窍而致本病。本病的治疗,目前现代医学只能治疗其精神症状,难以治愈其“髓海不足”与“脑髓渐空”的特点。综观本病,成因有虚实两端,本虚而标实。本人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以补益肝肾,荣脑填精,行气活血、理气化痰为主,结合兼证辨治。确实收到满意的疗效,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无论在理论或临床治疗上都有独到之处,也为本病的治疗展示了新的思路与途径。古人曰:“怪病多痰瘀”。此之为病,无处不到,或郁于肝,或动于肾,或蒙蔽心脑清窍,从本病临床特点分析,斟酌病机,却又七分血瘀三分痰阻之象,在治疗用药上,多从痰从瘀进行论治,但化痰祛瘀药易伤阴液,故阴虚体弱患者用量易轻,并合用益血理气药,既能祛痰化湿,又能行气开郁,从而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脑萎缩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对预防和早期诊断带来困难,脑萎缩属于慢性病,久病入络,阴阳俱虚,兼夹证复杂,其证型的复杂、多变性给临床辨证治疗带来困难,对脑萎缩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干预,及早发现及控制病情,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点,对于本病的治疗,针对其主要病理变化进行辩证施治尤为重要,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本病的表现错综复杂,临床上抓不住主要病因病机所致。因此,必须详细分析病因、病史、症状、舌脉诸项,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否则会失去中医治病的原则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游幼匡,段少银.中青年酒精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MSCT征象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2):176-178.

[2]安睿.慢性酒精依赖患者脑奖赏环路相关结构MRI初步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3.

[3]赵秉刚.大鼠慢性酒精中毒自由饮模型视网膜及视神经结构改变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4]王恩峰,陈文军,程明,等.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CT诊断[J].哈尔滨医药,2013(1):20-21.

[5]全文剑.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40例[J].中医杂志,2013,54(19):1692-1693,1697.

标签:;  ;  ;  

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脑萎缩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