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皮内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子光谱学,激光除痣,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皮内痣
皮内痣论文文献综述
祝铭,陈秉灵,罗腾,王梦涵,詹淑霞[1](2018)在《利用LIBS技术区分皮内痣组织与真皮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激光除痣手术中,医生需依靠肉眼判断痣组织与正常组织边界,导致大量病例存在痣组织清除不完全而复发.本研究提出通过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辅助激光除痣手术.将LIBS技术用于激光除痣手术中,通过实时反馈所清除组织的光谱信息,达到完全清除痣组织,避免术后复发的目的.以4组病例的皮内痣组织与真皮组织为对象,采用Ca元素在393. 4 nm和396. 8 nm与Na元素在589. 0 nm和589. 6 nm的特征峰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将皮内痣组织与真皮组织区分开,区分成功率达97. 5%.(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8年05期)
张倩倩,胡勇,张莉,唐隽[2](2017)在《皮内痣并发表皮囊肿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因鼻背部黑褐色斑疹10余年,于2015年2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患者10余年前鼻背近内眦连线处发现一黑褐色斑疹,无自觉症状,当时未予重视。现患者自觉影响美观,要求手术治疗。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疾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何萍秀,张磊,艾勇,吴忆,朱会娟[3](2017)在《大汗腺囊瘤并发皮内痣》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55岁。主诉:右眼内眦黑褐色丘疹10余年,增大1年余。现病史:患者10余年前右眼内眦出现一约绿豆大黑褐色丘疹,表面光滑,不随季节变化而改变,1年前丘疹稍增大,以睡眠不足或饮酒后为甚,丘疹颜色无改变,无其他不适,未曾诊治。既往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何萍秀,张磊,艾勇,吴忆,朱会娟[4](2016)在《大汗腺汗囊瘤并皮内痣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告1例皮内痣并发大汗腺汗囊瘤。患者男,55岁。右眼内眦黑褐色丘疹10余年,增大1年,无自觉症状。肿物切除后行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皮内痣并大汗腺汗囊瘤。(本文来源于《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4-21)
肖辉,杨桂兰,潘之[5](2016)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有神经分化的皮内痣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儿,女,11岁,生于甘肃省榆中县。因"左上肢色素沉着、多毛伴皮下结节5年"就诊。母亲右侧颞骨凹陷、同侧颧骨及下颌骨较对侧肥大畸形,周身密集分布5mm至10cm大小棕褐色斑片。专科检查:周身散在多发约数毫米至20cm大小棕褐色斑片,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其中左上肢及左肩背胸部呈棕褐色,左上肢伸侧皮肤在棕褐色基底上可见自手腕延至肩胛下的大片黑色色素沉着性斑块,质地硬韧,表面肥(本文来源于《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4-21)
李苏,李欣,李福伦,李斌[6](2015)在《皮内痣并发表皮囊肿伴异物肉芽肿反应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35岁。因右侧枕部小结节2个月,伴周边红晕1周,于2014年2月1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右侧枕部发现一米粒大皮下结节,无痛痒,未予重视及处理。1周前结节明显增大、红肿并伴轻微触痛。患者否认局部外伤、用药史及系统疾病史。皮肤科检查:右侧枕部一黄豆大淡红色结节,边界清楚(图1A),表面光滑,覆有少量毛发,周围局部皮肤轻微红肿(图1B),质地适中。其他部位未见类似皮损。临床疑诊断为(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王支琼,曹萍[7](2014)在《巨大皮内痣并感染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自幼发现右侧腰部褐色斑块,无自觉症状,随年龄的增长缓慢增大,逐渐隆起,触之柔软,从未诊治。近10天来,皮损中央出现红肿疼痛,无溃烂,未诊治,因红肿加重,到我科就诊。病程中无特殊病史,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无遗传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专科情况:右侧腰部见一6.0 cm×5.0(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4年06期)
施晓晓,汤諹,徐荻茹,刘巍敏,田卓[8](2013)在《皮内痣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29岁。右侧腋前线黑色、无痛性斑丘疹20余年。初起时呈黄豆大,表面粗糙,色深,边缘清楚,无疼痛,无瘙痒,于2年前怀孕4个月期间斑丘疹增大明显,色泽较前变浅,呈椭圆形,边缘较清楚,上有毛发生长,无疼痛及瘙痒等。孕4个月后皮损变化缓慢,产后停止变化。患者于2012年7月来院就诊。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对答切题,体检合作。皮肤科检查:右侧腋前线一椭圆形黑色斑丘疹,约5.0 cm×2.0 cm×0.5cm,表面呈桑椹样,伴稀疏毛发生长,边界基本清楚(图1A),质地柔软,手感呈珊瑚绒样,与基底无粘连。(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3年11期)
吕晓君,邓丽[9](2013)在《牙龈黏膜皮内痣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人,女,34岁。以右上后牙牙龈隆起伴褐色斑点1个月于2013年1月19日来院就诊。该病人1个月前无意间发现右上颌后牙牙龈隆起,表面见褐色斑点,粟粒大小,无疼痛及瘙痒等不适。口腔检查:16颊侧牙龈外观隆起,质地中等偏硬,不活动,无压痛,牙龈表面见1~2 mm大小不等,呈暗褐色丘疹。黏膜表面未见破溃,牙齿无松动。颌面部CT示肿物未侵及牙槽骨及牙体。切取部分组织活检,病理示:真皮层中见痣细胞巢片状及散在分布,痣细胞(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宋之瑶,李健东[10](2013)在《外耳道皮内痣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女,32岁。半年前挖耳时自觉左外耳道内新生物,偶有刺痛感,无其他不适。半年来自觉肿物缓慢生长,伴听力下降。入院查体见左外耳道入口1cm处被一直径约0.9cm球形新生物占据,其基底位于外耳道后壁,与外耳道长轴平行,色暗红,表面粗糙呈桑椹状,未见溃烂及出血,无明显触痛,深部可见耵聍,鼓膜未见,局部未触及淋巴结。颞骨CT示左侧外耳道软组织占位,骨皮质无明显破坏,鼓膜内陷但形态好(图1)。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后,局麻下行耳内(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皮内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因鼻背部黑褐色斑疹10余年,于2015年2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患者10余年前鼻背近内眦连线处发现一黑褐色斑疹,无自觉症状,当时未予重视。现患者自觉影响美观,要求手术治疗。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疾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内痣论文参考文献
[1].祝铭,陈秉灵,罗腾,王梦涵,詹淑霞.利用LIBS技术区分皮内痣组织与真皮组织[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8
[2].张倩倩,胡勇,张莉,唐隽.皮内痣并发表皮囊肿一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7
[3].何萍秀,张磊,艾勇,吴忆,朱会娟.大汗腺囊瘤并发皮内痣[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
[4].何萍秀,张磊,艾勇,吴忆,朱会娟.大汗腺汗囊瘤并皮内痣1例[C].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5].肖辉,杨桂兰,潘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有神经分化的皮内痣1例[C].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6].李苏,李欣,李福伦,李斌.皮内痣并发表皮囊肿伴异物肉芽肿反应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
[7].王支琼,曹萍.巨大皮内痣并感染1例[J].皮肤病与性病.2014
[8].施晓晓,汤諹,徐荻茹,刘巍敏,田卓.皮内痣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
[9].吕晓君,邓丽.牙龈黏膜皮内痣1例[J].临床军医杂志.2013
[10].宋之瑶,李健东.外耳道皮内痣一例[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