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栅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栅系统,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去除率
生物栅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吴卿,王美,许吟波,李思聪,彭森[1](2013)在《不同植物生物栅系统对富营养化景观水净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植物的生物栅系统对富营养化景观水的净化效果,通过人工配水试验对比无植物与分别种有美人蕉、水葱、香蒲的生物栅系统,分析生物栅中不同组成部分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纤维填料上的生物膜对不同浓度的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CODCr、TN、TP、NH4+-N的去除率均高于3种植物,其去除率分别为31.43%~40%,45.88%~50.15%,14.32%~15.62%,55.03%~63.95%,因此纤维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是污染水体的净化主体。将3种植物生物栅系统对重度和中度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美人蕉生物栅系统对中度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CODCr、TN、TP、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78.57%,78.62%,52.24%,86.48%,其中处理后CODCr、TN、NH4+-N的浓度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因此美人蕉生物栅系统更适用于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水质修复。(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于学珍,李秀艳,李华芝,徐亚同[2](2008)在《生物栅系统净化效果及微生物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常规微生物学分析方法并结合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分析了生物栅系统中填料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探讨了生物栅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降解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生物栅集成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能维持较高的数量级,填料生物膜上的异养细菌在107~109数量级,硝酸细菌也在105数量级以上;系统对CODcr、NH3-N去除率比空白池分别约高35%、30%,且系统运行中功能细菌数量与污染物去除率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性;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表明,随着系统的运行,各反应池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不断增加,微生物种群趋于丰富,相似性指数增高,生物栅系统表现出良好的运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污染防治技术》期刊2008年05期)
金承翔[3](2006)在《新型填料生物栅系统的构建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污染己成为全球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因素。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中的最为普遍的现象,也是国内外水环境污染治理难题。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机理和修复原理及技术的研究是国内外土壤植物营养、环境生态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研究利用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南岛中试装置,比较了不同水生植物构成的新型填料生物栅强化净化系统对丽娃河富营养化河水净化的效果;低温条件下,由水花生构成的新型填料生物栅系统对丽娃河河水的净化效果;底栖软体动物对富营养化河水的净化效果:最后比较了不同填料生物栅系统净化效果的差异性。 通过植物筛选试验发现,采用“新型纤维填料+水生植物”构建而成的生物栅系统,对于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有着明显作用。叁种植物在各试验阶段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水芹系统41.35%、凤眼莲系统39.42%、水花生系统43.49%。对应的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水芹系统34.44%、风眼莲系统35.39%、水花生系统47.39%。但当植物生长情况不佳时,各项污染物指标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比较有无植物两种运行方式可以得出,新型纤维填料在生物栅系统中是主要的净化手段,而水生植物则是起到了辅助和强化净化的作用。最终,通过评估后提出植物选择的原则:因地制宜、根系发达、净化力强、生长期长、管理简便和价格低廉。 对低温季节试验表明,在此气候条件下,虽然出现了水生植物生长不佳,但依靠微生物的作用,出水水质仍旧处于一个比较理想水平,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水的标准。由此建议在今后生物栅系统应用的过程中,遇到低温季节,水生植物无法生长时,可根据水质情况,尝试选择不投加水生植物,仅依靠新型填料上的微生物作为修复手段对富营养化河水进行处理。对工况条件的摸索得出HRT为10h时的处理效果要稍优于6h的处理效果,且曝气对于提高生物栅系统的净化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对于类似的水质条件,可适时取消曝气,并且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6h以内,以降低生物栅系统的制作成本和运行成本。 底栖软体动物净化富营养化河水小试试验表明底栖软体动物对于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CODcr、氮、磷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河蚌的净化效果要稍优于螺蛳。两种动物最佳投加密度分别为螺蛳35个/m2~70个/m2左右.河蚌为3个/m2~7个/m2左右,净化时间为3d左右,且曝气组处理效果较好。 此外,通过多元线性分析获得了底栖软体动物存活率和各项污染物指标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中:L组所得方程为:Y(存活率)=194.56-46.53X1(DO)-0.41X_2(CO(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6-06-01)
生物栅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常规微生物学分析方法并结合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分析了生物栅系统中填料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探讨了生物栅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降解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生物栅集成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能维持较高的数量级,填料生物膜上的异养细菌在107~109数量级,硝酸细菌也在105数量级以上;系统对CODcr、NH3-N去除率比空白池分别约高35%、30%,且系统运行中功能细菌数量与污染物去除率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性;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表明,随着系统的运行,各反应池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不断增加,微生物种群趋于丰富,相似性指数增高,生物栅系统表现出良好的运行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栅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吴卿,王美,许吟波,李思聪,彭森.不同植物生物栅系统对富营养化景观水净化试验[J].水土保持学报.2013
[2].于学珍,李秀艳,李华芝,徐亚同.生物栅系统净化效果及微生物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J].污染防治技术.2008
[3].金承翔.新型填料生物栅系统的构建与试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