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模式论文-陈星星

居住模式论文-陈星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居住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和聚式养老,居住空间,互助型居住空间

居住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陈星星[1](2020)在《基于新型养老模式下的互助型居住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居家养老等传统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多的养老需求,现代的养老模式以互助养老模式为基础,以实现资源整合、提高养老需求满意度为方向,从而衍生以老年人自主选择为主的"和聚式养老模式",本文旨在在新型养老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养老居住空间方面的弊端,从养老场所所需的空间功能和布局上进行研究,提出新型的"互助型居住空间"的养老居住模式方案,以实现能够满足老年人习惯及心理需求的全龄间和聚式互助养老居住模式。(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20年01期)

李宁[2](2019)在《未来科技引领下居住空间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居住空间作为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空间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家庭成员组成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居住空间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更宜居、更科学、更环保、更智能的居住空间仍然是环境设计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33期)

赵彦琴,崔宇红[3](2019)在《不同居住模式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老年人的居住模式现状、社区老年人居住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同居住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不同居住模式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了解我国社区的现状及提高社区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31期)

黄畅,李洁茹,程金梅,王其福,商丽[4](2019)在《单位型社区老年人对合作居住养老模式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单位型社区老年人对合作居住模式的意愿,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十堰市东风汽车有限公司169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60.35%的老人愿意选择合作居住模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以往职业、文化程度、志愿者帮助日常生活照料、社区内保健室的服务是其影响因素(P<0.05)。因此,有志愿者帮助日常生活照料、社区内提供保健服务、以往职业为企业单位并以单位型社区居住的老年人,选择合作居住模式的意愿较强。结论在实际推广中,政府要加强政策宣传并引导合理选址,社区内要提供保健室服务,同时组建专项志愿服务队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照料,以促进合作居住模式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程俊瀚,郝莹,康誉昌,徐兴,高雅[5](2019)在《不同居住模式下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家庭居住模式和空巢居住模式下的兰州市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影响两种居住模式下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探究更有利于城市老年人健康的居住模式,希望引起更多社会及家庭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经过前期查阅资料,选取调查问卷,确定研究对象。调查范围涉及了兰州市公园、广场、体育场、体育馆,社区及超市门口等多个地点。根据第七十二号主席令颁布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2年12月28日修订)第二条规定,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5]。因此,调查对象确定为我国60-74岁的老年人,为了清晰地反映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将老年人划分为60-64岁,65-69岁,70-74岁叁个年龄段。运用美国的ADL量表及老年人健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的躯体活动能力、个人基本信息、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居住模式、生活方式、体育锻炼、生活习惯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82份,有效率96.4%。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由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陇竞团队成员采取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办法。考虑到部分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视力情况及语言理解能力的差异,为了降低填写失误,问卷由研究者进行询问,确定对方理解后进行填写。研究结果:空巢模式居住的老年人数是家庭模式2倍多,表明兰州市老年人在居住模式分布上具有不平衡的特点。空巢模式居住下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人数在不断的减少,家庭模式居住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人数呈增长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是由于老年人在60岁左右,身体各个方面都比较好,自立能力较强,一般会选择独居,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生活方面能力都有所下降,部分老年人回到子女身边居住。家庭模式的两个健康评价指标的得分平均值均好于空巢模式,其中自我感知方面均值得分差异明显,表明老年人在家庭模式下居住更有益于健康,相比于与子代居住的老年人,独自居住、住在机构中的老人及子女分居的老年人更易持有消极情绪,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差家庭模式的两个健康评价指标的得分平均值均好于空巢模式,其中自我感知方面均值得分差异明显,表明老年人在家庭模式下居住更有益于健康,相比于与子代居住的老年人,独自居住、住在机构中的老人及子女分居的老年人更易持有消极情绪,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差。空巢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感知与生活习惯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113*,双尾检验值为0.034;与体育锻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06**,双尾检验值为0.000;与睡眠状况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07,双尾检验值为0.893。表明空巢模式下的老年人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与老年人自我感知健康状况具有显着正相关性,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越好的老年人自我感知状况相应越好,反之自我感知状况则差。空巢模式下老年人躯体活动能力与生活习惯、体育锻炼之间均呈成正相关,体育锻炼与躯体活动能力间并有显着相关性,而与睡眠状况间成正相关,且无显着相关性。家庭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感知与生活习惯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94,双尾检验值为0.289;与体育锻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30**,双尾检验值为0.000;与睡眠状况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97,双尾检验值为0.272。表示家庭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感知状况与体育锻炼有正相关性,且具有显着相关性,与生活习惯成正相关性,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且均无显着相关性。家庭模式下老年人的躯体活动能力与体育锻炼间成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294,双尾检验值为0.001,表明体育锻炼于躯体活动间有显着相关性,与生活习惯及睡眠质量间存在负相关,但均无显着相关性。研究结论:(1)城市老年人居住模式具有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以空巢模式居住为主,占总人数的73%。但随着年龄增加,空巢模式居住下的老年人数减少。(2)家庭居住模式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在躯体活动及自我感知两个健康在指标上均优于空巢居住模式。(3)体育锻炼与两种居住模式下城市老年人的两个健康评价指标均有显着性相关,生活习惯与空巢居住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感知指标有显着性相关。空巢模式下的老年人应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城市老年人需要重视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躯体活动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竺锦云,周淼,邱梦瑜[6](2019)在《浙南传统民居“榴”式居住模式与当代转译——以浙江省泰顺县下桥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浙南地区存在同宗族多家庭聚居的长屋式传统民居,各家庭按"榴"进行分配。文章运用建筑历史学、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探究"榴"式居住模式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将传统"榴"式居住模式与现代民居的居住模式进行对比,发现"榴"式居住模式被沿用至今,并有所转译。(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10期)

王睿[7](2019)在《徐州市“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居住社区环境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居家养老,改善老小区居住环境的适老性设施,使得老年群体对现有的社区环境和住房设施有较高的依赖性,将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适老性改造应考虑安全性、舒适性、可识别性等综合条件。(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28期)

陈挺,张婷婷[8](2019)在《跨越时空维度 建设美丽温馨的厦门家园》一文中研究指出70年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一座城市地标建筑的发展变迁,记录着属于城市独有的时代记忆;70载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一个城市人居环境梦想的实现,折射出人民群众幸福的厚重底色;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厦门城市建筑跨越时空而来,谱写出气贯长虹的恢宏新(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9-09-30)

李月亮[9](2019)在《浅析“党建引领共治”模式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基于昌平区大型居住社区治理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大量的调研,在总结昌平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主要工作做法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方法与措施: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牢牢把握社区治理方向;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健全多维整合机制,夯实党领导社区治理的社会基础;优化精准考核机制,激发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内在动力。(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26期)

苏媛,蒲萌萌,刘冲[10](2019)在《基于“居家养老模式”探索老旧居住小区无障碍改造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90年代以前的老旧小区存在居住环境差、植被覆盖率低、公共活动场地少和无障碍设施匮乏等问题,难以满足现在老年人健康宜居和便利出行的需求。文章基于"居家养老模式"分析我国老旧小区适老化设施现状,研究日本典型居住小区的无障碍改造策略,包括入口空间、电梯加建、楼梯扶手栏杆等细节设计,为我国老旧居住建筑无障碍改造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8期)

居住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居住空间作为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空间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家庭成员组成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居住空间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更宜居、更科学、更环保、更智能的居住空间仍然是环境设计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居住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星星.基于新型养老模式下的互助型居住空间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

[2].李宁.未来科技引领下居住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居舍.2019

[3].赵彦琴,崔宇红.不同居住模式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9

[4].黄畅,李洁茹,程金梅,王其福,商丽.单位型社区老年人对合作居住养老模式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

[5].程俊瀚,郝莹,康誉昌,徐兴,高雅.不同居住模式下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竺锦云,周淼,邱梦瑜.浙南传统民居“榴”式居住模式与当代转译——以浙江省泰顺县下桥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

[7].王睿.徐州市“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居住社区环境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

[8].陈挺,张婷婷.跨越时空维度建设美丽温馨的厦门家园[N].福建日报.2019

[9].李月亮.浅析“党建引领共治”模式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基于昌平区大型居住社区治理经验[J].新西部.2019

[10].苏媛,蒲萌萌,刘冲.基于“居家养老模式”探索老旧居住小区无障碍改造策略[J].建筑与文化.2019

标签:;  ;  ;  

居住模式论文-陈星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