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气田天然气开发先导实验区山2段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延长气田天然气开发先导实验区山2段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论文摘要

延长气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南部,探矿权区面积10755.1km2。近几年,天然气勘探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钻探普遍见到良好显示,多口气井获得高产气流,证实延长区块天然气资源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有望成为延长石油又一个重要产业领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论文主要通过对研究区上古生界含气砂岩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各类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各类相标志划分沉积微相,分析有关岩心试验及薄片数据资料,研究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通过岩电关系研究,建立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利用多井解释结果描述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砂体连通性及其非均质特征,确定各类微相类型对储层特征的控制关系,最终借助Petrel2004建模软件,建立可反映现阶段研究区地质认识水平的三维地质模型。建立能够正确反映油气储层地质特征的三维地质模型是油藏描述的核心目的和内容,能够揭示了油气富集规律,为高效合开发该油藏奠定了基础,是进行油气动态预测的关键。在储层建模方面的工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行地层格架与沉积微相的综合分析或研究;其次,利用以目标物体为基础的随机建模技术,建立沉积微相模型,用以表征储层在空间的几何特性—成因单元的空间连续性和叠置关系,反映不同成因单元在空间的变化特点;第三,利用以象元为基础的随机建模技术,对储层物理特性(如孔、渗等)进行模拟,建立连续型模型—即精细物性和非均质性参数模型,用以表征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单元之间的连通性;最后进行储层的综合定量评价,为开发生产提供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5 完成工作量
  • 1.6 主要成果和认识
  • 2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工区地理位置
  • 2.2 构造特征
  • 2.2.1 区域构造位置及演化
  • 2.2.2 本区构造特征
  • 2.3 研究区山西组地层发育情况
  • 2.4 勘探开发概况
  • 3 地层对比与划分
  • 3.1 地层对比划分原则和思路
  • 3.1.1 划分对比原则
  • 3.1.2 划分对比思路
  • 3.2 地层对比划分依据与步骤
  • 3.2.1 岩性和电性关系分析
  • 3.2.2 沉积旋回分析
  • 3.2.3 标志层特征分析
  • 3.2.4 建立对比标准剖面
  • 3.2.5 对比各井的层组界线
  • 3.2.6 区块统层
  • 3.3 研究区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及对比结果分析
  • 3.3.1 太原组与山西组对比划分方案
  • 3.3.2 山西组内部对比划分方案
  • 3.3.3 地层划分对比结果分析
  • 4 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分析
  • 4.1 沉积体系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4.1.1 沉积体系分析的基本概念
  • 4.1.2 沉积体系分析工作方案
  • 4.2 沉积体系内部构成及其特征分析
  • 4.2.1 测井相分析
  • 4.2.2 岩相分析
  • 4.2.3 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分析
  • 4.2.4 沉积相空间展布及演化特征
  • 5 储层特征分析
  • 5.1 砂岩类型与特征
  • 5.2 储层微观特征
  • 5.2.1 孔隙类型
  • 5.2.2 孔隙结构特征
  • 5.3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5.3.1 层内非均质性
  • 5.3.2 层间非均质性
  • 5.3.3 平面非均质性
  • 6 储层地质建模
  • 6.1 储层地质知识库的内涵及意义
  • 6.2 地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 6.2.1 区域化变量
  • 6.2.2 变差函数
  • 6.3 随机模拟方法的原理与意义
  • 6.3.1 随机建模的概念
  • 6.3.2 随机模拟原理
  • 6.3.3 随机建模方法及其特征
  • 6.4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 6.4.1 数据准备
  • 6.4.2 建模区域
  • 6.4.3 基础数据输入
  • 6.4.4 构造建模
  • 6.4.5 沉积微相建模
  • 6.4.6 属性模型
  • 6.4.7 模型的优选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技术[J]. 城市地理 2015(10)
    • [2].河流相储层地质建模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2)
    • [3].基于地震驱动的海上油气田储层地质建模方法[J]. 中国海上油气 2011(03)
    • [4].储层地质建模参数不确定性研究方法探讨[J]. 中国海上油气 2009(01)
    • [5].储层建模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地质学刊 2017(01)
    • [6].水平井开发储层地质建模[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1(06)
    • [7].裂缝性油藏储层地质建模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1)
    • [8].油藏精细描述中储层地质建模的应用分析[J]. 石化技术 2018(03)
    • [9].储层地质建模方法研究[J]. 云南化工 2018(03)
    • [10].裂缝性潜山变质岩储层地质建模方法——以锦州25-1S潜山为例[J]. 科技导报 2010(13)
    • [11].储层确定性地质建模系统实现方法的探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02)
    • [12].西峰油田庄9区块长8油藏的储层地质建模研究[J]. 石化技术 2015(09)
    • [13].定边张韩区块长2储层地质建模及其意义[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14].柴达木盆地M区砂岩气藏储层地质建模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05)
    • [15].储层地质建模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 海洋地质动态 2009(11)
    • [16].煤储层地质建模思路与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矿区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3)
    • [17].储层地质建模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 内江科技 2009(10)
    • [18].溱潼凹陷SD区块阜三段Ⅲ油组储层地质建模[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23)
    • [19].正交试验方法在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04)
    • [20].苏里格气田苏西区储层地质建模[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1].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对策及应用——以靖边气田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06)
    • [22].随机模拟在姬塬油田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J]. 云南化工 2018(11)
    • [23].辫状河三角洲砂砾岩储层地质建模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07)
    • [24].扇16块油藏储层地质建模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10(05)
    • [25].变差函数在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29)
    • [26].基于地震资料的储层地质建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2)
    • [27].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24)
    • [28].人工神经网络在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31)
    • [29].基于目标的随机建模方法[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30].基于单砂体的河流相储层地质建模方法探讨[J]. 中国海上油气 2008(01)

    标签:;  ;  ;  ;  

    延长气田天然气开发先导实验区山2段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