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通氏菌论文-肖何

罗尔斯通氏菌论文-肖何

导读:本文包含了罗尔斯通氏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罗尔斯通氏菌,细菌Ⅵ型分泌系统,调控,氧化胁迫

罗尔斯通氏菌论文文献综述

肖何[1](2017)在《罗尔斯通氏菌中Reut_A2805蛋白调节Ⅵ型分泌系统抗氧化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分泌系统。目前研究发现T6SS参与了致病菌侵染宿主,生物膜的形成,细菌间的相互作用,抗环境胁迫反应及群体感应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因此,T6SS复杂的功能可帮助细菌适应多变的生存环境。罗尔斯通氏菌(Cupriavidus necator JMP134)作为环境友好型微生物,最初对于它的研究仅限于苯代污染物的降解和PHB的合成。经过基因组比对分析,发现在Cupriavidus necator JMP134中存在着两套T6SS,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关于Cupriavidus necator JMP134中T6SS相关功能的报道。本实验以Cupriavidus necator JMP134中第一套Ⅵ型分泌系统(T6SS1)为研究对象,对其功能及其调控进行了研究。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了Cupriavidus necator JMP134中T6SS1核心保守基因clpV(reut_A1727)缺陷突变株。通过比较野生型和突变体之间在盐、酸、氧化剂等多种胁迫下的存活率的差异,发现在氧化剂胁迫下野生株的存活率明显高于突变株,说明该套分泌系统与抗氧化功能相关。2.通过蛋白质序列比对,找到了Cupriavidus necator JMP134中oxyR的同源基因reut_A2805,构建了此基因的突变株,比较在氧化胁迫下突变株与野生株之间的存活率差异,发现野生株存活率显着高于突变株,推测此基因可能参与了对T6SS1的调控。3.对T6SS1启动子分析,发现了Reut_A2805蛋白可能的结合位点,EMSA实验表明Cupriavidus necator JMP134中Reut_A2805蛋白可直接结合在T6SS1启动子上。通过启动子酶活检测、RT-PCR以及Hcp1的分泌检测等实验研究Reut_A2805对T6SS1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显示Reut_A2805正调控T6SS1。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Cupriavidus necator JMP134菌株T6SS1的抗氧化胁迫功能的研究,认为Cupriavidus necator JMP134在受到氧化胁迫时,T6SS1的调节因子Reut_A2805蛋白可结合在T6SS1启动子上,上调T6SS1的表达,从而减少自身受到的氧化损伤。(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朱丽,高淑萍,张杰,王清路,赵乃昕[2](2014)在《姜瘟致病菌青枯罗尔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姜瘟病姜中分离青枯罗尔斯顿氏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可为防治姜瘟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生化试验、底物利用试验和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分离鉴定的10株菌的底物利用、生化试验结果符合青枯罗尔斯顿氏菌基本特性。[结论]该试验方法能鉴定青枯罗尔斯顿氏菌。(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付瑾,谢学辉,钱林,柳建设[3](2011)在《皮氏罗尔斯通氏菌株DX-T3-01的耐镉性能及镉富集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江西德兴铜矿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耐镉(Cd)能力的细菌DX-T3-01,经生理生态及16S rRNA分析进行鉴定,研究其对不同浓度Cd2+的耐受特性及对重金属Zn2+、Cu2+、Ni2+的耐受性,进一步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X)和红外光谱(FTIR)探讨菌株对Cd2+累积去除的机理.经鉴定,耐镉细菌DX-T3-01为皮氏罗尔斯通氏菌(Ralstonia pickettii);Cd2+最高耐受浓度(MTC)为16 mmol L-1,最低抑制浓度(MIC)为4 mmol L-1,并可耐受一定浓度的Zn2+、Cu2+;菌体积累Cd2+后细胞表面有沉淀物附着并有镉元素检出,对Cd2+的累积主要依靠细胞壁上—PO43-、胺基中的—C—N—、—M—O(O—M—O)、C=O和酰胺基(—CO—NH—)基团.图5参16(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付瑾,谢学辉,洪玫,张诚,柳建设[4](2011)在《皮氏罗尔斯通氏菌DX-T3-01苯酚降解特性及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筛选自德兴铜矿对重金属Cd2+有较强抗性的皮氏罗尔斯通菌DX-T3-01菌株,经驯化发现其对苯酚也有较强的降解能力。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苯酚降解最佳条件为:30℃、pH 7.0、转速150 r/min、接种量1%(V/V),并探讨了外加碳源和重金属对苯酚降解的影响。在最佳苯酚降解条件下,初始苯酚浓度为500 mg/L的苯酚经56 h后可降解至检测限,最高可降解苯酚浓度为800 mg/L。当初始苯酚浓度300~600 mg/L时,菌株降解苯酚的动力学过程符合Monod零级反应模型。(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1年08期)

张一折,刘国祥,刘永涛,包振霞[5](2010)在《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新毒素蛋白Reu对菜青虫中肠组织病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从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内分离纯化出具有胃毒活性的毒素蛋白Reu的基础上,将毒素Reu饲喂菜青虫幼虫,通过观察菜青虫中肠组织的变化研究毒素Reu的杀虫机理。经毒素Reu处理的菜青虫幼虫,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类似于发光杆菌Tca毒素和苏云金芽孢杆菌δ-内毒素。菜青虫4龄幼虫口服毒素Reu 16 h后,中肠组织开始发生变化,围食膜前端破碎,中肠柱状细胞伸长;32 h后整个围食膜被破坏消失,中肠组织病变加重,肠壁细胞排列疏松混乱。(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张一折,包振霞,刘国祥,刘永涛[6](2010)在《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新毒素蛋白Reu理化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罗尔斯通氏菌H16新毒素蛋白Reu的理化性质,以初孵菜青虫四龄幼虫为试虫,进行Reu胃毒毒力测定,计算其LD50,检测Reu的热稳定性及其对蛋白酶的敏感性,通过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测定Reu的分子量;SDS-PAGE电泳分析Reu的亚基组成;等电聚焦电泳测定Reu的等电点等。结果表明,Reu对菜青虫四龄幼虫毒力LD50为110.84μg/g;此毒素蛋白经80℃处理10min和蛋白酶K处理后,基本丧失了对菜青虫幼虫的毒杀作用;Reu的分子量为221.3kDa,由64.4kDa和57.5kDa2种亚基组成,等电点为7.08。(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张一折,刘国祥,刘伟,张守涛,王芳[7](2009)在《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新杀虫蛋白的纯化及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H4)2SO4盐析、超滤、Sephacryl-400HR凝胶过滤层析及DEAE-Sephadex A-50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Ralstonia eutropha H16)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杀虫毒素蛋白。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此杀虫毒素蛋白存在于胞内和胞外上清液中,电泳结果显示胞内和分泌到胞外的杀虫毒素可能是同一种物质。此毒素对菜青虫初孵幼虫有较强的口服毒性,LD50为2.7mg/头。SDS-PAGE图谱显示此杀虫毒素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复合蛋白。(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5期)

刘双江[8](2004)在《富养罗尔斯通氏菌菌株PHB“泄漏”机理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分离纯化聚羟基丁酸 (Polyhydroxybutyrate ,PHB)颗粒的改良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从Ralstoniaeu tropha菌株H1 6 (野生型 )、SK1 4 89(Tn5诱变的PHB泄漏菌株 )、JMP2 2 2 (野生的PHB泄漏菌株 )分离了PHB颗粒。进一步比较研究了不同菌株的PHB解聚酶和 3 羟基丁酸脱氢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菌株SK1 4 89的PHB解聚酶活性 (4 8h培养后达 1 .82U mg)明显高于野生型菌株H1 6 (4 8h培养后达 0 .37U mg) ,菌株JMP2 2 2的 3 羟基丁酸脱氢酶活性 (培养 96h后达 1 6 5 9U mg)比菌株H1 6培养 (96h后达 6 4 0U mg)高许多。这些结果显示 ,不同菌株PHB的泄漏有不同的原因 ,突变株SK1 4 89导致PHB泄漏的原因是解聚酶活性高 ,而野生型JMP2 2 2PHB泄漏的原因主要是 3 羟基丁酸脱氢酶活性高(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罗尔斯通氏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从姜瘟病姜中分离青枯罗尔斯顿氏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可为防治姜瘟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生化试验、底物利用试验和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分离鉴定的10株菌的底物利用、生化试验结果符合青枯罗尔斯顿氏菌基本特性。[结论]该试验方法能鉴定青枯罗尔斯顿氏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罗尔斯通氏菌论文参考文献

[1].肖何.罗尔斯通氏菌中Reut_A2805蛋白调节Ⅵ型分泌系统抗氧化功能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2].朱丽,高淑萍,张杰,王清路,赵乃昕.姜瘟致病菌青枯罗尔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4

[3].付瑾,谢学辉,钱林,柳建设.皮氏罗尔斯通氏菌株DX-T3-01的耐镉性能及镉富集机理[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

[4].付瑾,谢学辉,洪玫,张诚,柳建设.皮氏罗尔斯通氏菌DX-T3-01苯酚降解特性及动力学[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

[5].张一折,刘国祥,刘永涛,包振霞.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新毒素蛋白Reu对菜青虫中肠组织病理学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

[6].张一折,包振霞,刘国祥,刘永涛.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新毒素蛋白Reu理化性质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

[7].张一折,刘国祥,刘伟,张守涛,王芳.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新杀虫蛋白的纯化及活性测定[J].湖北农业科学.2009

[8].刘双江.富养罗尔斯通氏菌菌株PHB“泄漏”机理的初探[J].微生物学报.2004

标签:;  ;  ;  ;  

罗尔斯通氏菌论文-肖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