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胃肠病是常见多发病之一,其诊断检查手段多种多样,但侵入性方法的依从性较差;因而胃电图作为非侵入性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倍受重视,胃电图对胃肠原发或者继发性的功能障碍诊断具有很高价值。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展了大量的胃电图与中医诊断方法的相关方面研究,对胃肠病的中医诊治提供了一定客观的评价指标,但样本量小、早期的仪器性能差,没能为胃肠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更为科学的客观依据。目的:运用国际先进的胃电图检测设备,对大样本胃肠病患者的胃电图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对中医诊断胃肠病的客观指标以及证本质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将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12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和门诊病人符合胃肠病纳入条件的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脾胃虚弱(SSV)、肝气郁滞(LDQS)、邪热内结(EHIS)三个证型(组),采用Polygraf胃电图检测系统和分析技术,评价胃电图的主频率(DF)、主功率(DP)和基本电节律百分比(BER)等。结果:病例资料:共收集852例病例资料,经过剔除数据不全的病例257例,纳入病例数595例,其中男265例,女330人,健康对照者10例。胃电图:1)DF:与餐前比较,正常组餐后升高(p<0.05),疾病组餐后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各证型组餐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餐后SSV、EHQS和LDIS组明显降低(p<0.05),但中医各证候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DP:与餐前比较,餐后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疾病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餐前SSV和LDIS组明显升高(p<0.05),EHQS组显著升高(p<0.01),EHQS组较SSV和LDIS组显著升高(p<0.01);餐后SSV和LDIS组显著降低(p<0.01),EHQS略有升高(p<0.05),EHQS组较SSV和LDIS组显著升高(p<0.01)。BER餐前餐后正常组BER>65%,疾病组<65%;病病组与正常组比较,餐前和餐后SSV、EHQS和LDIS组均明显降低(p<0.01),中医证候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电图DF餐后降低、DP餐前升高,餐后紊乱,BER小于65%,对胃肠病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DF和BER与中医辨证分型无明显相关,邪热内结型的DP比脾胃虚弱和肝气郁滞型升高,可能有助于中医辨证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