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入户抢劫

论入户抢劫

论文摘要

我国1997年刑法将入户抢劫作为区别于一般抢劫行为的加重情形,对其规定了较重的法定刑。从立法目的看,之所以把入户抢劫作为加重情节,是因为入户抢劫行为不仅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更重要的是侵害了公民的住宅安宁权,户是公民安身立命的地方,也是公民赖以生存、抵御灾害的最后屏障。但刑法及其司法解释对入户抢劫的规定还不全面,导致司法实务中对入户抢劫的认定还存在很多分歧,从而出现了个别案件量刑的失衡。笔者试图通过案例对入户抢劫的认定及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为刑事立法和司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文章正文共五部分,二万字左右。第一、二部分主要对入户抢劫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分析,第三至五部分重点讨论了入户抢劫中的疑难问题。第一部分:“户”的涵义。与其他场所相比,户具有家庭生活的功能特征和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空间特征,对户的外在形式的界定,必须以户的两大特征为基础予以把握,进行商业经营、缺乏隔离的场所不能认定为户。第二部分:“入户”行为的认定。主观上入户前有抢劫的故意,行为人在入户前对其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有认识;客观上实施了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在户内有暴力、胁迫等手段行为,暴力发生和结束的情形可以分为四种。第三部分:转化型入户抢劫的认定。通过实例分析,笔者认为入户盗窃转化为入户抢劫,只要有盗窃的故意即可,不以入户前具有抢劫的概括故意为前提;只要有入户盗窃的犯罪故意和行为即可转化,而无须独立构成盗窃罪;转化的客观条件是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实施暴力的程度严重应达到足以抑制他人反抗的程度。第四部分:入户抢劫的未遂问题。笔者认为入户抢劫存在未遂问题,一方面情节加重犯没有未遂,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另一方面加重构成和未遂形态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认为加重构成存在未遂符合基本的刑法学原理。情节加重犯既遂、未遂形态的标准应该以情节区别说和结果犯理论为准。第五部分:入户抢劫共同犯罪问题。分析了入户抢劫中共同犯罪的特征,主犯与从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从共同犯罪活动中的地位、实际参加犯罪的程度、具体罪行的大小及对犯罪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区别。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户”的概念
  • (一) “户”的概念及特征
  • (二) 户的形式的认定
  • 二、“入户”的认定
  • (一) 主观上入户前有抢劫的故意
  • (二) 客观上实施了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
  • (三) 在户内有暴力、胁迫等手段行为
  • 三、转化型入户抢劫的认定
  • (一) 主观上有盗窃的故意
  • (二) 客观上实施了盗窃的行为
  • (三) 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
  • (四) 实施暴力的程度严重
  • (五) 入户诈骗,抢夺也可能转化为入户抢劫
  • 四、入户抢劫的未遂问题
  • (一) 犯罪未遂的概念及特征
  • (二) 入户抢劫存在未遂形态的原因
  • (三) 入户抢劫未遂形态的判断标准
  • 五、入户抢劫的共犯问题
  • (一) 共同犯罪的特征
  • (二) “实行过限”问题
  • (三) 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从犯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法律硕士论文评阅特别提示
  • 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参考标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侵犯人身为目的入户抢劫的判定[J]. 人民司法(案例) 2018(26)
    • [2].“入户抢劫”的几个难点问题[J]. 法制博览 2019(12)
    • [3].关于“入户抢劫”中“户”的辨析[J]. 法制与社会 2018(03)
    • [4].入户抢劫“户”的界定[J]. 法制博览 2018(29)
    • [5].论入户盗窃与入户抢劫中的“户”[J]. 学理论 2016(11)
    • [6].对“入户抢劫”中抢劫行为发生地点的探究[J].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04)
    • [7].“入户抢劫”量刑合理化的路径[J]. 法学杂志 2016(05)
    • [8].入户抢劫中入户目的非法性的理解[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 [9].也论入户抢劫的限制解释[J]. 中国案例法评论 2018(01)
    • [10].从一则案例谈“入户抢劫”目的之非法性[J]. 江淮法治 2011(18)
    • [11].论入户抢劫的认定[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4)
    • [12].试论进入学生宿舍抢劫能否构成“入户抢劫”[J]. 长治学院学报 2013(04)
    • [13].论入户抢劫中“户”的界定[J]. 知识经济 2013(22)
    • [14].入户抢劫中入户目的非法性的把握[J]. 人民司法 2011(22)
    • [15].“入户抢劫”之“户”的认定——以商住合一场所为视角[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1(11)
    • [16].入户抢劫构成与司法认定辩难[J]. 中国审判 2010(04)
    • [17].入户抢劫案件的定罪问题[J]. 法制与社会 2009(28)
    • [18].入户抢劫之“户”的认定[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02)
    • [19].入户抢劫:“入”之二元无价值考量[J]. 中国检察官 2017(22)
    • [20].转化型入户抢劫的先行为探究[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03)
    • [21].进入宾馆抢劫不认定为“入户抢劫”[J]. 当代广西 2010(12)
    • [22].“入户抢劫”案件中司法解释的适用——基于宪法分析的视角[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6)
    • [23].“入户抢劫”若干问题司法认定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24].纠集外人对所租住的学生宿舍实施抢劫是否构成入户抢劫?[J]. 人民司法 2010(09)
    • [25].论个案事实在刑法规范解释中的作用——以《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入户抢劫”为分析视角[J]. 法学杂志 2009(01)
    • [26].他的行为是否构成入户抢劫[J]. 人大建设 2008(12)
    • [27].乔装租房入室抢劫能否界定为“入户抢劫”[J]. 中国检察官 2009(12)
    • [28].谎称嫖娼进卖淫女房屋抢劫的行为定性[J]. 人民司法(案例) 2016(08)
    • [29].抢劫他人的营业场所可否认定为入户抢劫[J]. 中国检察官 2010(06)
    • [30].论入户抢劫之“户”的认定[J]. 法制与经济 2015(19)

    标签:;  ;  ;  ;  

    论入户抢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