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学在校生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市大学在校生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在校生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以及HIV与性病感染状况,分析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设计为横断面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研究对象主要通过网络招募,部分来自滚雪球抽样。研究内容包括:同性恋相关认知、艾滋病相关知识、HIV检测和性病诊疗状况、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以及HIV和梅毒感染状况等。血清学检测均经过初筛和确认试验。定性分析根据深入访谈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的条目进行总结,定量分析中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1/3左右的大学生MSM由于同性性取向时常感到焦虑和抑郁,约85%对家人隐瞒个人的同性性取向,不到30%明确表示将来不结婚。大学生MSM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相当高,而对于某些具体的危险性行为存在错误认识;近50%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HIV或者风险很小:44.6%曾去做过HIV检测;不到60%的大学生MSM知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提供HIV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近6个月多性伴行为者占到约60%;近6个月肛交时安全套的坚持使用率约为36%;近80%的大学生MSM承认有过“419”;最近一次男性性伴为陌生人时的安全套使用率为72.55%。吸毒和“买、卖性”行为少见;群交和酒后性交占有一定的比例。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固定性伴间有必要使用安全套”者,由于同性性取向时常感到焦虑者以及初次男男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的可能性小。175人完成血清学检测,发现13例梅毒新近感染和4例HIV感染,其中2例为梅毒和HIV混合感染,感染率分别为7.43%、2.29%和1.14%。【结论】大学生MSM中艾滋病高危性行为普遍,与其较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分离现象严重,艾滋病和梅毒的感染状况不容乐观,提示在大学生MSM中将来有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艾滋病和性病流行,亟需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语及名词注解
  • 同性恋杜群常用词注解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背景
  • 研究目的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现场
  • 3 研究对象
  • 4 研究内容与调查方法
  • 5 数据整理分析
  • 6 质量控制
  • 结果
  • 第一部分 深入访谈结果
  • 第二部分 问卷调查结果
  • 第三部分 HIV/梅毒感染状况及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在校大学生中男男性接触者深入访谈提纲
  • 附录2:大学在校学生男性健康调查表
  • 附录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明细1
  • 附录4: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明细2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昌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调查[J]. 江西科学 2019(06)
    • [2].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东园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报告[J]. 医学动物防制 2020(03)
    • [3].中国艾滋病流行的空间分布及集聚特征[J]. 中国公共卫生 2019(12)
    • [4].常用艾滋病疫情估计和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 2019(23)
    • [5].艾滋病防治中的公权干预与私权保障——“支持性法理念”初探[J]. 医学与法学 2019(06)
    • [6].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3)
    • [7].基于集成回声状态网络模型在兰州市艾滋病发病例数预测中的应用[J].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9(06)
    • [8].观察人性化关怀在艾滋病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1)
    • [9].贵州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晓情况调查[J]. 中国校医 2020(01)
    • [10].2014—2018年兰州市城关区艾滋病疫情及流行特征分析[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9(06)
    • [11].2010—2015年来宾市某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 2019(06)
    • [12].2019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12)
    • [13].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的研究现状与挑战[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12)
    • [14].艾滋病患者如何进行心理护理[J]. 名医 2020(01)
    • [15].浅谈舒兰市艾滋病的监测、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方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0)
    • [16].上海市年轻艾滋病患者歧视感知度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上海护理 2019(12)
    • [17].双环醇预防奈韦拉平致艾滋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01)
    • [18].我国艾滋病流行、防控及关怀现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9(12)
    • [19].艾滋病个案管理的研究进展[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04)
    • [2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帮扶昭觉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施及成效[J]. 华西医学 2020(01)
    • [21].一类有意识分类的艾滋病性传播模型的稳定性分析[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2].吸毒人群艾滋病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J]. 心理月刊 2020(05)
    • [23].艾滋病病人希望水平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0(03)
    • [24].新疆艾滋病防治历程[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0(01)
    • [25].南宁市江南区2009~2018年50岁及以上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 右江医学 2020(03)
    • [26].为艾滋病患者筑光明之路[J]. 中国卫生人才 2020(03)
    • [27].艾滋病院内转介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J]. 现代医院 2020(04)
    • [28].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0)
    • [29].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情况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13)
    • [30].人性化护理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12)

    标签:;  ;  ;  ;  

    北京市大学在校生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