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氧化物电子态光谱研究及光学检测

氮氧化物电子态光谱研究及光学检测

论文题目: 氮氧化物电子态光谱研究及光学检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光学工程

作者: 张贵银

导师: 张连水

关键词: 激光光谱学,分子,能级结构,跃迁选择定则,里德堡态

文献来源: 河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工作以皮秒Nd:YAG激光器和它所抽运的光学参量发生/放大器作为激发源,采用高灵敏度激光光谱方法对大气污染物NO、NO2分子的基电子态、价电子激发态及里德堡态的振动能级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 在利用双光子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对NO分子A2Σ、X2П电子态的振动能级结构进行实验研究的工作中,首次发现NO分子A2Σ→X2П跃迁的色散荧光存在很强的自吸收现象,致使谱线强度的分布与夫兰克-康登因子分布产生极大偏离;通过对荧光谱线强度的测量,得到A2Σ→X2П跃迁电子跃迁矩随核间距变化的规律。同时确定了用可见光作激发源,采用共振激发荧光技术探测NO分子,其最佳激发波长可选为429.4nm或452.4nm;最佳接收波长为236.3nm。利用共振增强的多光子离化光谱技术,对NO分子高位电子态的振动能级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首次获得了NO分子以E2Σ为中间共振态的多光子离化谱。对NO分子在多光子激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于普通双原子分子的跃迁选择定则进行了详细讨论。 在对NO2分子的研究中,首先采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对NO2分子X2A1、A2B2、B2B1电子态的振动能级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第一激发电子态A2B2与基电子态X2A1密集的高振动能级着存在强耦合相互作用,导致激发电子态具有反常的长荧光寿命,受激分子在其寿命期内通过快速的内转换和碰撞驰豫过程实现在不同振转能级的再布居,使荧光辐射产生于不同的激发能级。确定了采用共振激发荧光技术探测NO2分子,其最佳激发波长可选在420.0-450.0nm波长区间,最佳接收波长为630nm。用自行设计制作的一套光声测量装置,在标准大气压情况下,探测大气中NO2的含量,灵敏度可达到6.4ppm。首次采用光学-光学双色双共振多光子离化光谱技术,对NO2分子的高位电子态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npσu里德堡序列的集结势及p轨道的量子亏损。 本文工作获得的研究成果,对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的探测及分子物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氮氧化物电子态研究及其检测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工作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与实验装置

§2.1 双原子分子的能级及其光谱项

§2.2 三原子分子的能级及其光谱项

§2.3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原理及实验装置

§2.4 共振增强的多光子离化光谱原理及实验装置

第一篇 NO分子能级结构的研究

第3章 NO分子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

§3.1 NO分子的激光诱导荧光激发光谱

§3.2 NOA~2∑(ν′=0、1)态自发辐射寿命的测量

§3.3 NO分子的激光诱导色散荧光光谱

§3.4 NO分子电子跃迁矩随核间距的变化

§3.5 NO分子自发辐射系数的确定

§3.6 NO分子双光子诱导荧光的自吸收现象

§3.7 小结

第4章 NO分子共振增强的多光子离化光谱

§4.1 NO分子420~500nm波长范围内的共振多光子离化光谱

§4.2 NO分子495~575nm波长范围内的共振多光子离化光谱

§4.3 NO分子575~680nm波长范围内的共振多光子离化光谱

§4.4 小结

第二篇 NO_2分子能级结构的研究

第5章 NO_2分子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

§5.1 NO_2分子的激光诱导荧光激发光谱

§5.2 NO_2分子自发辐射寿命的测量

§5.3 NO_2分子的激光诱导色散荧光光谱

§5.4 NO_2分子的光声探测

§5.5 小结

第6章 NO_2分子里德堡态的双色双共振多光子离化光谱

§6.1 NO_2分子E~2∑里德堡态的的双色双共振多光子离化光谱

§6.2 NO_2分子里德堡序列的双色双共振多光子离化光谱

§6.3 小结

第7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8-03

参考文献

  • [1].与大气和星际相关瞬变物种激发态的理论研究[D]. 宋明星.吉林大学2011
  • [2].应变纤锌矿量子阱中的电子态[D]. 朱俊.内蒙古大学2012
  • [3].与星际和大气相关小分子的激发态理论研究[D]. 刘悦婕.吉林大学2010
  • [4].二维材料中的拓扑电子态和超导特性[D]. 张晓明.山东大学2017
  • [5].关联电子系统的电子态研究[D]. 王万胜.南京大学2013
  • [6].Gd在Ag(111)表面的自组装以及量子扩散行为研究[D]. 曹荣幸.南京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吸收光谱分析与在线监测方法[D]. 张云刚.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 [2].高灵敏分子离子光谱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 吴升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 [3].分解炉氮氧化物转化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 胡芝娟.华中科技大学2004
  • [4].富氧条件下等离子体与催化活化协同脱除氮氧化物研究[D]. 孙琪.大连理工大学2004
  • [5].甲烷气体分子高灵敏高分辨吸收光谱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马维光.山西大学2005
  • [6].PDP荧光粉光谱分析技术与应用研究[D]. 冯志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
  • [7].衍/折射光学系统消二级光谱的研究[D]. 洪新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5
  • [8].激光光谱诊断技术及其在发动机燃烧研究中的应用[D]. 李麦亮.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 [9].稳态及瞬态小分子的高分辨远红外激光光谱[D]. 黄光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2
  • [10].高分辨(饱和)分子光谱谱线线型、线宽及其应用的研究[D]. 林洁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1

标签:;  ;  ;  ;  ;  

氮氧化物电子态光谱研究及光学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