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光温室野生苣荬菜高产栽培(论文文献综述)
扈顺,王永,王勇,韩凤英,刘慧娟,庞杰,慕宗杰[1](2019)在《苦菜药用与食用价值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苦菜作为一类药食同源的功能型植物,因苦味而得名,野生资源非常丰富。文章从营养成分、采集、食用、人工栽培、组织培养、萌发特性、核型分析、抑菌作用、活性物质、药理成分、临床应用、开发利用等方面总结了苦菜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研究方向,旨在为苦菜资源综合利用,品种选育与栽培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董立盛,陵军成,赵生香[2](2017)在《苣荬菜生长习性及日光温室人工栽培技术》文中认为介绍了苣荬菜生长特性及生长发育所需环境条件,从日光温室建设、土壤改良、移栽、中耕除草、温湿度调控、肥水调控、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其日光温室人工栽培技术。
方媛[3](2016)在《分期播种对日光温室3种保健蔬菜生长特性的影响及气候适应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自2015年3月-2015年9月对3种保健蔬菜每隔一月进行分期播种处理,探索冰菜、番杏、雪樱3种保健蔬菜在宁夏日光温室栽培的适应性及适宜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1)在本文试验研究时段内,冰菜在宁夏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最适宜的播种期为8月20日育苗,10月14日定植。番杏在宁夏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最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20日育苗,6月25日定植。雪樱在宁夏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最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20日育苗,6月18日定植。2)日光温室环境因素中昼夜温差对冰菜生长特征影响最大,与茎粗、株高、分枝、冠幅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周均湿度对番杏茎粗呈显着正相关,昼夜温差对其株高、冠幅呈显着负相关,PA(周均光合有效辐射积)与番杏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地温积温与番杏分枝数呈负相关。昼夜温差对雪樱分枝数、叶绿素含量、冠幅呈显着负相关,周均湿度对雪樱株高呈显着正相关。3)不同播期对日光温室栽培的3种保健蔬菜生育期有显着影响,自3月首次播期开始,随着播期的延后,日光温室内气温先升高再降低,三种保健蔬菜生长期的表现为:冰菜的生育期先缩短后延长,7月育苗的生育期最短,秋、冬季的生育期是夏季生育期的3.02倍;番杏春季的生育期大于秋季的生育期,6月20日播种处理的生育期最短;雪樱最短生育期为7月20日播种育苗,春季生育期大于秋季的生育期。4)自3月首次播期开始,随着播期推后冰菜的苗高、茎粗、子叶面积、真叶面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出苗率、壮苗指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随着播期延后,番杏的苗高,茎粗,子叶面子,第一片真叶面积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随着播期的延后对雪樱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为,苗期茎粗、子叶面积、真叶面积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苗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5)播期对番杏壮苗指标影响不显着,证明番杏四季皆可育苗。自3月首次播期开始,随着播期的推后:冰菜植株的冠幅、叶绿素含量、茎粗、叶面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番杏植株茎粗、株高、冠幅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叶绿素含量与分枝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雪樱叶绿素含量、分枝数、冠幅、茎粗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株高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6)播期对冰菜有机酸影响不显着,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播期的延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维生素C含量反之,产量呈上升趋势。播期对番杏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着,随着播期的延后维生素C呈下降趋势,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播期对雪樱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维生素C含量、产量呈下降趋势。本试验证明播期对番杏、冰菜、雪樱生长发育有显着性影响,同时也说明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才能保证品质和产量。在宁夏日光温室栽培中要适时育苗,移栽,加强温室管理,提高控制设施内的环境因素水平,才能保促进健蔬菜。
赵利[4](2011)在《兰州地区胡麻田杂草群落生态位及优势伴生杂草化感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是我国西北、华北干旱高寒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和重要的油料作物。甘肃胡麻常年播种面积13.3万hm2左右,总产15万t,播种面积占全国的30%以上,而总产占全国的40%以上,在全国胡麻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胡麻田间伴生杂草种类多,种群密度大,杂草与胡麻共生期长,胡麻田杂草危害相当严重,是胡麻减产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关于兰州地区胡麻田间杂草种类、消长规律、群落生态位特征及其化感效应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因此,本文利用生态位理论研究胡麻田杂草种类及其消长变化规律,揭示杂草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及优势杂草与胡麻的竞争关系;研究优势杂草对胡麻的化感效应,明确其化感作用的主要部位及特点;研究田间第一大杂草化感作用主要部位不同化感物质释放途径下对胡麻的化感作用及其水浸提液对胡麻化感作用的机理。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兰州地区胡麻田杂草群落中共有23种杂草,隶属11个科,其中,最主要的有禾本科、菊科、藜科、苋科和旋花科。杂草消长动态变化为:4月中旬杂草开始发生,5月中旬和6月中旬为两个出草高峰期。从除草剂防除对象的分类来看,阔叶杂草和(或)一年生杂草是防治的重点。2.胡麻田优势杂草种群为:地肤、狗尾草、藜、苣荬菜、稗草和打碗花。从生态位宽度来看,地肤、藜、苣荬菜、稗草、狗尾草和打碗花与胡麻的时间生态位宽度依次由大到小;地肤、藜、狗尾草、稗草、苣荬菜和打碗花与胡麻的水平生态位宽度依次由大到小;地肤、狗尾草、稗草、藜、打碗花和苣荬菜与胡麻的垂直生态位宽度依次由大到小;综合生态位宽度由大到小处于前三位地依次为地肤、狗尾草和藜,这三种杂草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对胡麻的危害程度较大,他们与胡麻伴生期长,竞争水分养分和生长空间均比较激烈。从生态位重叠情况来看,地肤和狗尾草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与苣荬菜的水平生态位重叠值最大;而苣荬菜和藜的垂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说明上述杂草相互之间利用资源的相似性较高。3.2种优势杂草——地肤和藜的根系、地上部茎叶和全株水浸提液对胡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根长、苗高、根鲜重和苗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地上部茎叶和全株水浸提液抑制率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同一浓度处理,除了0.100g/mL地上部和全株处理为100%抑制外,其余不同浓度处理均以地上部茎叶综合效应最大,全株次之,根系综合效应最小。2种杂草的水浸提液抑制胡麻种子萌发主要是抑制了活力指数;抑制胡麻幼苗生长主要是抑制了根的生长。4.不同浓度的地肤地上部茎叶水浸提液、地上部挥发物、地上部枯落物、地上部腐解物均对胡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促进)作用,说明地肤地上部可以通过淋溶、挥发、枯落物淋溶和残体腐解等途径释放化感物质,从而影响胡麻生长。5.在不同浓度地肤地上部水浸提液胁迫下,胡麻的SOD、POD活性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含量呈平稳上升趋势;在同一处理时间段,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SOD、POD活性促进(抑制)率变大,MDA含量增大。表明地肤地上部水浸提液化感物质对胡麻保护性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有重要影响。
陈晶瑜[5](2011)在《休眠期间苣荬菜芽根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分析及质谱鉴定》文中提出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为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东北地区危害大豆的“三菜”之一,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现有除草剂只对苣荬菜的地上部分有防除效果,对地下部分却无能为力。根本原因是除草剂在苣荬菜的地下芽根中传导能力差,而且苣荬菜的地下部分能以休眠的方式渡过寒冷的冬季,翌年继续危害。本研究利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检测了休眠过程中苣荬菜芽根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寻找并鉴定差异蛋白点,旨在找到与休眠相关的蛋白质,以探索其休眠机制,为防除苣荬菜提供新的思路。目前,国内外均未见上述研究报道。本研究以多年生杂草苣荬菜的地下芽根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首先对苣荬菜芽根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进行筛选并建立适合苣荬菜的双向电泳分析体系,其次对休眠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苣荬菜取样并进行双向电泳分析,找到差异蛋白点,并对这些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Trizol沉淀法作为苣荬菜芽根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以蛋白纯度及SDS-PAGE电泳的分离效果为指标,比较了TCA-丙酮沉淀法、酚法、Tris-Hcl法、Tris-丙酮-酚法、Trizol沉淀法、苯酚-TCA-丙酮沉淀法、双乙法七种方法提取的苣荬菜芽根的总蛋白,结果表明,Trizol沉淀法提取的苣荬菜芽根的蛋白纯度最高,且SDS-PAGE电泳条带最多、最清晰,双向电泳图谱清晰,蛋白点最多,基本没有拖尾和横纵条纹,是苣荬菜芽根总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方法。(2)建立并优化了适合苣荬菜的SDS-PAGE电泳和双向电泳分析体系。SDS-PAGE电泳:采用5%的浓缩胶和12%的分离胶,上样量为15μg,样品在浓缩胶时,电流为10mA;到达分离胶后,电流为40mA,当溴酚蓝至胶底时电泳结束。双向电泳:第一向等电聚焦使用24cm线性IPG胶条(PH=4-7),取约含1200μg总蛋白质的450μL水化液,采用被动水化上样,水化14 h。等电聚焦在20℃下进行,50 V,30 min; 100 V,1 h;300 V,1 h;500 V,1 h;1000 V,1 h;2000 V,1 h;5000 V,1 h;8500 V,80000Vhr;500 V,1 h。电泳结束后将胶条依次用含有DTT和含有碘乙酰胺的平衡液各平衡15 min。第二向电泳采用12.5%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预电泳45 min,2w/胶;正式电泳5-6 h,15w/胶。凝胶采用热考染法进行染色。(3)通过质谱分析46个差异蛋白点,得到45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点,其中有16个蛋白与能量代谢相关,9个蛋白与植物逆境生理相关,4个蛋白与植物体抗氧化相关,3个蛋白与细胞壁合成相关,3个蛋白与蛋白质水解相关,2个蛋白与信号转导相关及8个未知蛋白。表明休眠期间苣荬菜芽根中多个生理过程发生了变化。
王勇,陈志强,哈斯巴根[6](2010)在《内蒙古蔬菜产业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09年内蒙古蔬菜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88%,产值达178.4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24.4%。栽培的蔬菜种类逾80种,其中辣椒、甜椒、大葱、胡萝卜、加工番茄、洋葱、马铃薯、大白菜、西芹、甘蓝、菜豆、瓜类占全区蔬菜栽培面积的91.3%。另外,内蒙古的野生蔬菜种类和分布极其广泛。
周欣欣[7](2009)在《秋季施用外源物质对大豆产质量及苣荬菜休眠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于2008、2009连续两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实验实习基地进行,以大豆及多年生杂草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地下营养繁殖器官芽根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了以下的研究:(1)秋季外源施用GA3和2, 4-D丁酯对大豆进行茎叶处理,收获后测其产量及品质,旨在明确GA3和2, 4-D在收获季节施药对大豆产质量的影响。(2)秋季施用外源物质GA3和2, 4-D丁酯对苣荬菜芽根内生理生化指标和萌发率(萌芽率)的影响,旨在明确GA3和2, 4-D丁酯对苣菜芽根越冬期间休眠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用外源物质显着增加了可溶性糖的含量,促进了GA的合成及延缓了ABA含量的增加,延缓苣荬菜芽根进入休眠状态,降低了休眠的深度。苣荬菜盛花期喷施中浓度30 g·hm-2 GA3处理后,提高了淀粉酶的活性,加速淀粉的分解,增加糖的含量,其芽根萌发率在1月13日低于50%,比对照晚一个月进入休眠状态,在调查结束时萌发率仍保持在27%,只有对照的50%。同时期进行中浓度150 g·hm-2 2, 4-D处理萌发率比对照进入休眠的时间晚一个月,但是在休眠后期的萌发中突破50%,与对照差异不显着。2在大豆鼓粒期施用30 g·hm-2 GA3、45 g·hm-2 2, 4-D丁酯对大豆安全。大豆鼓粒期施用30 g·hm-2 GA3处理其产量、百粒重及脂类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77%、3.06%、1.96%,虽然水分、蛋白质的含量受到抑制,比对照减少了0.24%、1.07%,但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显着;施用45 g·hm-2 2, 4-D丁酯处理,大豆产量、百粒重、水分、蛋白质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60%、2.24%、9.11%、0.71%,脂类的含量受到显着的抑制,比对照含量减少0.26%。3在哈尔滨地区,可在大豆鼓粒期,苣荬菜花蕾期即9月初施用30 g·hm-2 GA3、45 g·hm-2 2, 4-D丁酯的处理来调控苣荬菜的休眠。
孙国峰[8](2008)在《日光温室野生苣荬菜高产栽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叶生苣荬菜又称苣苣菜、曲麻菜,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原产欧洲或中亚,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中国各地广泛分布,早有食用历史。苣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产品可大量加工、出口,深受过内外消费者喜爱。发展保护地生产,在深冬季节向市场提供优质、无公害野生苣荬菜,经济效益显着。667m2产量10000公斤,产
李庆伟[9](2006)在《野生苦荬菜日光温室栽培技术》文中提出
宁伟,孙国娟,王立新,葛晓光,范文丽[10](2005)在《苣荬菜新品种‘沈农苣荬菜1号’》文中指出‘沈农苣荬菜1号’是从野生植物苣荬菜(Sonchus oleraceusL.)中经过多年栽培驯化及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苣荬菜新品种。抗白粉病,综合性状好,播种后4570 d收获,单茬产量9 00010 000 kg/hm2,适合我国东北地区种植。
二、日光温室野生苣荬菜高产栽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光温室野生苣荬菜高产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1)苦菜药用与食用价值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
2 采集、食用与营养成分 |
3 人工栽培与组织培养 |
4 产品开发利用与加工工艺 |
5 其他研究 |
6 研究展望 |
6.1 加强基础研究力度 |
6.2 加强应用领域拓展研究 |
6.3 完善标准化体系制定 |
(2)苣荬菜生长习性及日光温室人工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生长特性 |
2 栽培技术要点 |
2.1 日光温室建设 |
2.2 土壤改良 |
2.3 移根栽植 |
2.4 中耕除草 |
2.5 温、湿度调控 |
2.6 肥、水调控 |
2.7 病虫害防治 |
3 采收 |
(3)分期播种对日光温室3种保健蔬菜生长特性的影响及气候适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保健蔬菜概述 |
1.2 不同播种期对植物的影响 |
1.3 日光温室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
1.4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2 生长特性的测定 |
2.3 生理指标的测定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5 环境数据处理 |
2.6 隶函数分析 |
2.7 协方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日光温室环境特征 |
3.2 不同播种时期对冰菜生长特征、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3.3 不同播种时期对番杏生长特征、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3.4 不同播种期对雪樱生长特征、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3.5 3种保健蔬菜的气候适应性评价 |
3.6 3种保健蔬菜与环境因素的多元回归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兰州地区胡麻田杂草群落生态位及优势伴生杂草化感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生态位理论概述 |
1.1.1 生态位概念的发展历史 |
1.1.2 生态位计测方法 |
1.2 化感作用概述 |
1.2.1 化感作用的研究历史 |
1.2.2 化感物质的类型 |
1.2.3 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 |
1.2.4 化感作用的特点 |
1.2.5 化感作用的机制 |
1.2.6 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 |
1.2.7 化感作用的应用 |
第二章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2.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2.3 研究内容 |
2.4 研究方法 |
2.4.1 兰州地区胡麻田杂草种类、消长动态及群落生态位研究 |
2.4.1.1 实验地选择 |
2.4.1.2 取样方法 |
2.4.1.3 测定指标及计算方法 |
2.4.2 2种优势杂草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胡麻化感作用研究 |
2.4.2.1 水浸提液的制备 |
2.4.2.2 试验方法 |
2.4.2.3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
2.4.3 地肤地上部化感物质对胡麻化感效应的研究 |
2.4.3.1 地肤地上部挥发物化感作用 |
2.4.3.2 地肤地上部枯落物化感作用 |
2.4.3.3 地肤地上部腐解物化感作用 |
2.4.4 地肤地上部水浸提液化感物质对胡麻盛花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4.1 水浸提液的制备 |
2.4.4.2 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2.4.4.2.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测定 |
2.4.4.2.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2.4.4.2.3 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2.4.4.3 酶活性抑制率计算方法 |
第三章 兰州地区胡麻田杂草种类、消长动态及群落生态位研究 |
3.1 胡麻田杂草群落组成 |
3.2 优势杂草种群及其消长动态 |
3.2.1 根据杂草危害程度确定 |
3.2.2 根据相对丰度值的大小确定 |
3.3 杂草发生规律 |
3.4 优势杂草防除的理论分析 |
3.5 杂草对胡麻影响的研究 |
3.5.1 杂草对胡麻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
3.5.2 杂草对胡麻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
3.6 杂草的生态位 |
3.6.1 杂草的生态位宽度 |
3.6.2 优势杂草的生态位宽度 |
3.6.3 优势杂草的生态位重叠 |
3.7 小结 |
第四章 2 种优势杂草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胡麻的化感效应研究 |
4.1 地肤对胡麻的化感作用 |
4.1.1 地肤水浸提液对胡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
4.1.2 地肤水浸提液对胡麻幼苗生长的影响 |
4.1.3 不同浓度地肤水浸提液对胡麻影响的综合效应 |
4.2 藜对胡麻的化感作用 |
4.2.1 藜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胡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
4.2.2 藜不同供体水浸提液对胡麻幼苗生长的影响 |
4.2.3 不同浓度藜水浸提液对胡麻影响的综合效应 |
4.3 小结 |
第五章 地肤地上部化感物质对胡麻的化感效应研究 |
5.1 地肤地上部挥发物对胡麻的化感作用 |
5.1.1 地上部挥发物对胡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
5.1.2 地上部挥发物对胡麻幼苗生长的影响 |
5.1.3 地上部挥发物对胡麻影响的综合效应 |
5.2 地肤地上部枯落物对胡麻的化感作用 |
5.2.1 地上部枯落物对胡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
5.2.2 地上部枯落物对胡麻幼苗生长的影响 |
5.2.3 地上部枯落物对胡麻影响的综合效应 |
5.3 地肤地上部腐解物对胡麻的化感作用 |
5.3.1 地肤地上部腐解物对胡麻幼苗生长的影响 |
5.3.2 地肤地上部腐解物对胡麻幼苗生长的综合效应 |
5.4 小结 |
第六章 地肤地上部水浸提液化感物质对胡麻盛花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6.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 |
6.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 |
6.3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6.4 小结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期间获奖项目、出版专着和发表的主要论文 |
导师简介 |
(5)休眠期间苣荬菜芽根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分析及质谱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苣荬菜的研究概述 |
1.1.1 苣荬菜的分布与危害 |
1.1.2 苣荬菜的形态特征 |
1.1.3 苣荬菜的发生特点 |
1.1.4 苣荬菜的防除技术 |
1.2 植物休眠的研究进展 |
1.2.1 植物休眠的概念及类型 |
1.2.2 植物休眠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 |
1.2.3 多年生杂草休眠的研究现状 |
1.3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1.3.1 蛋白质组学的产生和相关概念 |
1.3.2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试剂 |
2.1.3 试验仪器 |
2.1.4 试验中所用主要试剂配方 |
2.2 试验方法 |
2.2.1 蛋白质提取方法 |
2.2.2 蛋白质纯化方法 |
2.2.3 蛋白质浓度测定 |
2.2.4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D SDS-PAGE) |
2.2.5 双向电泳(2-DE) |
2.2.6 蛋白质点的切取及胶内酶解 |
2.2.7 蛋白点的质谱分析与数据库检索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苣荬菜芽根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
3.1.1 七种提取方法所得蛋白质量及纯度的比较 |
3.1.2 七种提取方法所得蛋白的SDS-PAGE 结果比较 |
3.1.3 Tris-丙酮-酚法与Trizol 沉淀法的双向电泳结果比较 |
3.2 双向电泳分析方法的重复性分析 |
3.3 休眠期间苣荬菜芽根的差异蛋白分析 |
3.3.1 休眠期间苣荬菜芽根的差异蛋白点 |
3.3.2 差异蛋白点的丰度变化 |
3.4 休眠期间苣荬菜芽根差异蛋白的质谱鉴定及功能分析 |
3.4.1 差异蛋白点的鉴定结果 |
3.4.2 差异蛋白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4 讨论 |
4.1 关于苣荬菜芽根蛋白质提取方法的选择 |
4.2 关于双向电泳条件的确定 |
4.3 关于休眠过程中苣荬菜芽根差异蛋白点功能的探讨 |
4.3.1 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差异蛋白 |
4.3.2 与植物抗氧化相关的差异蛋白 |
4.3.3 与植物逆境生理相关的差异蛋白 |
4.3.4 与植物细胞壁合成相关的差异蛋白 |
4.3.5 与蛋白水解相关的差异蛋白 |
4.3.6 与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蛋白 |
4.3.7 未知蛋白与假想蛋白 |
5 结论 |
5.1 确定了Trizol 沉淀法为苣荬菜芽根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 |
5.2 建立了适合苣荬菜芽根的SDS-PAGE 和双向电泳分析体系 |
5.3 休眠期间苣荬菜芽根的差异蛋白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内蒙古蔬菜产业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设施农业 |
2 加工番茄 |
3 胡萝卜 |
4 甜、辣椒 |
5 大葱 |
6 洋葱 |
7 内蒙古野生蔬菜资源 |
(7)秋季施用外源物质对大豆产质量及苣荬菜休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苣荬菜的研究综述 |
1.1.1 生物学特性 |
1.1.2 防除技术 |
1.1.3 芽根休眠的研究进展 |
1.2 调控植物芽休眠方法的研究综述 |
1.2.1 植物芽休眠的研究综述 |
1.2.2 植物芽休眠调控的方法 |
1.3 植物生长物质研究综述 |
1.3.1 概念及特点 |
1.3.2 生理作用 |
1.3.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4 GA_3 调控休眠的作用 |
1.3.5 2, 4-D 丁酯调控休眠的作用 |
1.4 试验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植物材料 |
2.1.2 供试药剂 |
2.1.3 仪器设备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方法 |
2.3.1 大豆产量及品质的测定方法 |
2.3.2 苣荬菜休眠过程中芽根萌发率的测定方法 |
2.3.3 苣荬菜生理生化指标及激素的测定方法 |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大豆收获前施用外源物质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1.1 GA_3 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1.2 2, 4-D 丁酯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2 秋季施用外源物质对苣荬菜萌发率的影响 |
3.2.1 GA_3 对苣荬菜萌发率的影响 |
3.2.2 2, 4-D 丁酯对苣荬菜萌发率的影响 |
3.3 秋季施用外源物质对苣荬菜芽根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3.3.1 GA_3 对苣荬菜芽根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3.3.2 2, 4-D 丁酯对苣荬菜芽根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3.4 秋季施用外源物质对苣荬菜芽根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3.4.1 GA_3 对苣荬菜芽根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3.4.2 2, 4-D 丁酯对苣荬菜芽根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3.5 秋季施用外源物质对苣荬菜芽根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3.5.1 GA_3 对苣荬菜休眠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
3.5.2 2, 4-D 丁酯对苣荬菜芽根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关于试验药剂的选择问题 |
4.2 关于施药时期的选择问题 |
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4 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休眠的作用 |
4.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苣荬菜芽根休眠调控的可行性评价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日光温室野生苣荬菜高产栽培(论文参考文献)
- [1]苦菜药用与食用价值研究进展[J]. 扈顺,王永,王勇,韩凤英,刘慧娟,庞杰,慕宗杰. 北方农业学报, 2019(05)
- [2]苣荬菜生长习性及日光温室人工栽培技术[J]. 董立盛,陵军成,赵生香. 甘肃农业科技, 2017(12)
- [3]分期播种对日光温室3种保健蔬菜生长特性的影响及气候适应性分析[D]. 方媛. 宁夏大学, 2016(02)
- [4]兰州地区胡麻田杂草群落生态位及优势伴生杂草化感作用研究[D]. 赵利. 甘肃农业大学, 2011(03)
- [5]休眠期间苣荬菜芽根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分析及质谱鉴定[D]. 陈晶瑜. 东北农业大学, 2011(04)
- [6]内蒙古蔬菜产业现状分析[J]. 王勇,陈志强,哈斯巴根. 中国蔬菜, 2010(17)
- [7]秋季施用外源物质对大豆产质量及苣荬菜休眠的影响[D]. 周欣欣. 东北农业大学, 2009(03)
- [8]日光温室野生苣荬菜高产栽培[J]. 孙国峰. 农民致富之友, 2008(11)
- [9]野生苦荬菜日光温室栽培技术[J]. 李庆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06(12)
- [10]苣荬菜新品种‘沈农苣荬菜1号’[J]. 宁伟,孙国娟,王立新,葛晓光,范文丽. 园艺学报,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