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李戈庄小学261300
课堂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播种知识,收获智慧的田野。中学生的课堂行为状况不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也成为影响学生学习、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教师工作情绪、工作价值及工作投入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为此,近年来随着各地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日趋激烈,中学生课堂的管理研究也备受重视。
以下是本人课堂管理中的一点感想,希望跟同仁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将常态课堂教学工作提升至“管理层面”
常态教学工作,有很多教师简单地认为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管理”有关的问题也仅仅是课堂常规问题,事实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管理行为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我们只有做到对教学的程序、步骤、方法等统筹安排,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有机调控学习氛围,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组织教学活动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就是一种管理行为。学生上课的情绪、男女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应当将课堂教学工作作为一项管理工作来统筹安排。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效能感
课堂管理是每个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都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每位中学教师都曾遇到过有学生某些言行不合乎课堂要求的不良现象,为什么有的教师能从容应对,有的却愁眉苦脸,有的坚持,有的却放弃呢?这是与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效能感密不可分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它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在观念上认为:“学生总是有好有坏,不可能把每一位学生都教成优秀学生。自己只是科任教师,对问题学生不承担教育责任。”那么他就很可能会放弃对这些“问题”学生的教育。
但相反,如果他在观念上认为:“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成长、进步。”那么他就会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力求去转变他们,然而并非所有教师都能抱有这种积极的观念。这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存在着不相信自己能教好学生,也不相信学生能普遍地获得好的发展的观念问题。要转变这种教育观念就必须要求教师自我提高自身的教育效能感,这种效能感是确信自身能够教好学生、确信学生能够成才的重要基础。
三、课堂管理,重在预防
优秀的课堂管理者常常使用各种不同的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预防学生不良课堂行为的产生,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
1.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激发学生专心听课的内在“激素”。赫尔巴特认为:在兴趣的状态下可以产生两种心理活动。一种是专心,另一种是审思。而专心是一种“集中任何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思想的一种心理活动”。可见,当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时就能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减少课堂行为问题的出现。要知道有时学生行为失控是因为他对课程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深浅,要适合学生的程度,若学生能明了课程就会集中精神听讲。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行为问题自然就会减少。
2.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师要巧妙利用控堂技巧。如,让学生知道教师会随时考核他们;善于运用眼神、手势、笑容、脸部表情等各种肢体语言的提示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还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单调重复的节奏会使人感到困倦,过快的节奏会令学生听不清,过慢又会给人昏昏欲睡的感觉,降低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感情、语气,让课堂变得生气、活泼、富有感染力。
3.把握全局,及时调控
教师必须在课堂中经常与学生维持目光的接触。这样不但能显示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更便于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表情的微妙变化,洞察他们的思维状态,检查教学效果,有效预防学生的干扰行为出现。有掌控技巧的教师会持续地扫视整个教室并与每一位学生的眼神接触,注意他们所有的行为,有预见性地及时处理有可能扩大的行为问题。课堂教学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状况的变化而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当学生表现厌烦时,就应尽快转换新的课题、新的活动或增加教学的挑战性、变化性来调整教学。当学生过度兴奋或久座烦躁时,就不妨调整一下进度,休息轻松片刻。当发现学生对教学有疑难,如频频回头询问其他同学时,就应对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讲解,帮学生跨越障碍,使学生能时常处于可控状态,防止行为问题的发生。当调控效果不理想时,教师就应扪心自问,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
总之,课堂管理是一门创造的艺术,因人而异。教师只有在继承优秀的传统经验的基点上,对新的课堂管理理念、模式加以借鉴和探求,对当前常态课堂中的管理行动策略进行分析和审视,对课堂管理的走向均有了及时把握和新的正确的认识,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出理想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