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地关系类型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研究 ——以云南禄劝为例

不同人地关系类型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研究 ——以云南禄劝为例

论文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研究主要从“人地关系”角度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根据不同人地关系结构把禄劝农村人地关系划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针对划分出的不同人地关系地域类型,提出了具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禄劝县为国家级贫困县,符合云南贫困农村的特点,研究成果具有典型性和推广意义。本文分为六个部份:第一部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同时确定了论文的选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二部份是本文的研究基础,对人地关系的理论进行了输理,并对把禄劝16个乡镇进行了人地关系类型的划分。第三部份是理论部份,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的理论建构。主要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容和国内外农村建设的模式与启示。并对新农村建设模式的进行构建。第四部份主要分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第五部份针对前边划分的不同人地关系类型,提出不同类型地区具体的发展模式及对策。第六部份得出结论与进行讨论。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结论性总结,包括研究的创新点和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探究的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理论
  • 1.2 国内外新农村研究现状评述
  • 1.2.1 国外新农村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新农村研究现状
  • 1.3 人地关系理论发展现状评述
  • 1.3.1 人地关系理论发展研究
  • 1.3.2 人地关系相关概念
  • 1.3.3 人地关系方法研究
  • 1.3.4 人地关系实证研究
  • 1.3.5 小结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2章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及实际划分
  • 2.1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 2.1.1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结构
  • 2.1.2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功能
  • 2.1.3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类型
  • 2.2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实际划分
  • 2.2.1 禄劝县人地关系地域结构特征
  • 2.2.2 禄劝县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类型划分
  • 2.2.3 类型划分方法与步骤
  • 2.2.4 禄劝人地关系类型划分结果与讨论
  • 第3章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容及理论发展模式
  • 3.1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借鉴
  • 3.2 新农村建设目标内容
  • 3.3 新农村建设理论模式构建
  • 3.3.1 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 3.3.2 新农村建设理论构建
  • 3.3.3 新农村建设模式构建
  • 3.4 禄劝新农村建设的评价
  • 3.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4.3 评价结果
  • 第4章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影响
  • 4.1 自然环境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4.1.1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4.1.2 农业自然灾害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4.1.3 自然环境对禄劝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4.2 经济系统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4.2.1 产业结构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4.2.2 经济发展水平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4.2.3 市场因素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4.2.4 经济因素对禄劝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4.3 人口系统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4.3.1 人口分布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4.3.2 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4.3.3 人口结构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4.3.4 人口素质对禄劝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第5章 不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类型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与对策
  • 5.1 第一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与对策
  • 5.1.1 第一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
  • 5.1.2 第一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对策
  • 5.2 第二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与对策
  • 5.2.1 第二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
  • 5.2.2 第二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对策
  • 5.3 第三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与对策
  • 5.3.1 第三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
  • 5.3.2 第三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对策
  • 5.4 第四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与对策
  • 5.4.1 第四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
  • 5.4.2 第四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对策
  • 5.5 第五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与对策
  • 5.5.1 第五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
  • 5.5.2 第五类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对策
  • 第6章 结论和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J]. 地理科学 2020(08)
    • [2].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J]. 地理研究 2018(08)
    • [3].用建模思想建构“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内容模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5(21)
    • [4].巧用符号字母 理解人地关系[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02)
    • [5].“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0(S1)
    • [6].“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湘教版)[J]. 地理教育 2010(06)
    • [7].地理学思想史中的人地关系演变探析[J]. 新课程(下) 2016(10)
    • [8].论中国人地关系演进的新时代特征——“中国人地关系研究”专辑序言[J]. 地理研究 2018(08)
    • [9].探究人地关系的奥秘——新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评介[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09)
    • [10].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基于人地关系协调的视角[J]. 社会科学家 2014(07)
    • [11].人地关系认知路线图[J]. 经济地理 2013(08)
    • [12].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及其调控[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1(03)
    • [13].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与结果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S2)
    • [14].社会生产力变迁的人地关系透视——兼论生态生产力的发展[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 [15].地理学视角下村镇区域人地关系矛盾及治理研究[J]. 中国物价 2019(11)
    • [16].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J]. 地理教育 2010(06)
    • [17].基于人地关系要点的高中地理课标内容标准分析——以地理1内容标准分析为例[J]. 地理教学 2011(17)
    • [18].“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活动教学建议(湘教版)[J]. 地理教育 2015(06)
    • [19].“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人教版)[J]. 地理教育 2015(06)
    • [20].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关系探析[J]. 今日中国论坛 2013(04)
    • [21].区域开发人地关系时空演进研究——以近现代海南岛为例[J]. 生产力研究 2012(09)
    • [22].人地关系研究·开栏寄语[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3].人地关系思想对地理教学中“正确阐明人地关系”的指向性要求[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2(12)
    • [24].春天的呐喊——试论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J]. 地理教育 2011(06)
    • [25].“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教学设计(湘教版)[J]. 地理教育 2011(06)
    • [26].楚雄州人地关系演进状态探析[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09)
    • [27].云南省区域人地关系及其空间差异实证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0(04)
    • [28].新时代典型区域人地关系理论与实践的新思考——兼评《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研究》[J]. 地理研究 2020(08)
    • [29].近15年山东省人地关系演变过程与驱动因素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02)
    • [30].中国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方法述评[J]. 地理研究 2018(08)

    标签:;  ;  ;  ;  

    不同人地关系类型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研究 ——以云南禄劝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