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济院论文-朱雪薇

养济院论文-朱雪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养济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代,安徽,养济院,管理制度

养济院论文文献综述

朱雪薇[1](2019)在《清代养济院管理制度运行结构——以安徽养济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养济院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官办社会保障机构,清朝延续前朝传统,在全国大力推行和发展养济院制度,并自上而下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其中,清代安徽省各地广泛建设养济院,然而由于遭受天灾人祸重创,部分机构出现不同程度荒废以及不合理的迁移整合,造成了管理上的极大困难。安徽养济院遵行中央政府制定的管理制度维持运行,救助了不少地方孤苦无依之人,发挥了传统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但是安徽省各地养济院仍然出现了许多贪污舞弊现象,说明这套管理制度仍存在缺陷。(本文来源于《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爽[2](2019)在《明清时期开封府地区慈善事业初探——以养济院、助丧机构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是帝制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此期间开封府地区出现了若干的慈善机构及组织,其中既有养济院、惠民药局等官方恤养机构,也有官民合作的漏泽园、义冢等助葬组织。在慈善组织的建立及发展过程中,统治阶层高度重视、臣属积极落实加之以举人和贡生为中心的地方士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官与民之间展开了良好的合作,开封地区慈善事业得以发展。(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张豆豆[3](2018)在《明代京师地区养济院制度及运作——以《宛署杂记》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孤老残疾之人的安置抚恤问题一直为我国古代各王朝所重视,养济院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处理安置,养济院自身的管理制度及运作随之变得重要。明代时期国家政策在养济院上给予极大关注,养济院发展一度迎来鼎盛时期,以明代北京地区为研究范围,探讨明代养济院在自身管理制度及运作上与国家政策的协调、在自身运营中对国家政策法规的遵守,养济院在当时的社会影响。目前关于明代京师地区养济院研究还不完全充分,尤其是养济院自身管理制度及运作方面。具体地考察明代北京地区养济院各项制度及其实施情况,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明代关于抚恤贫老残疾人的主张与实践,同时从侧面加深对明代北京地区社会情况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8年07期)

李华丽[4](2018)在《近代中西养济院老人生活状态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西方社会均有慈善的传统,其中对老年人生活保障的养济院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近代,中国的养济院等慈善事业逐步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诸多方面出现近代化色彩;西方养济院等慈善事业由于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在曲折中逐步发展。以养济院的实际运作过程中老人生活真实样态为研究视角,对中西养济院老人生活状态进行全景式窥察,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差异迥然,"状如乞丐"与"无异充裕之家"分别是各自养济院中老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透析二者形成差异的因素。(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8年05期)

韩晓彤[5](2018)在《清代河南慈善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是我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巅峰时代,在慈善思想传播、慈善政策推进、清政府主导支持以及民间力量参与的共同作用下,全国各地相继建立起数量庞大的慈善机构。这些机构按创建性质主要可分为完全官办、官督民办和民办叁个类别。各类慈善机构互相配合、各有侧重,保障了清代的灾害赈济和民众的基本生活,共同构建起清代社会慈善救助体系,促进了清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清代的养济院因受政策扶持和财政资助,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清代河南养济院的规模和实力虽仅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满足了鳏寡孤独者基本生活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受运营经费不足、收养人数有限以及官员贪污舞弊频繁、徇私冒支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养济院逐渐陷入式微境地。此时,普济堂作为养济院的补充应运而生。普济堂最初是由以地方士绅为主体的地方有力者自发创建的民间慈善机构,经费多由民间自筹。地方乡绅在慈善思想的熏陶下积极参与,资助踊跃,普济堂发展势头良好,仅河南就有129所,且救助能力强。但到后期,普济堂大都受到官方财力的资助,官营色彩日趋浓重,大部分逐渐转变为官督民办性质的机构。另一方面,随着官方养济院的官营色彩渐趋减弱,实际上出现了养济院与普济堂同质化的走向。(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陈一鸣[6](2018)在《清代养济院、普济堂、疯人院的发展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精神医学史已有不少探讨,笔者~([1-3])曾提出"我国精神医学发展史"走过了古代(自公元前2世纪的《皇帝内经》到南宋)、近代(自南宋到清朝末期)、现代(清朝末期以后)3个发展时期,共有2000多年历史的观点~([4-5]),引起同道关注。本文着重清代养济院、普济堂、疯人院的发展与演变再作探究。1背景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40年明末农民李自成起义,使政局不稳;彪悍善战的满洲八旗兵乘机挥师南下,(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徐静[7](2017)在《清代安徽养济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养济院是我国古代官府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机构,以收养鳏寡孤独废疾之人为主,是封建王朝蠲恤政策的一部分。养济院制度在我国历史悠久,到清代养济院制度达到顶峰。本研究以安徽省为例,收集整理古代方志等文献中关于养济院的资料,力图还原清代安徽养济院的基本面貌,并尝试对其作政治、经济分析,探索古代养济院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规律。全文除了绪论、结语,共分四章。追溯我国养济思想的渊源,简要介绍古代养济机构的发展,着重介绍养济院制度在清代的发展是研究的第一章内容。而第二章主要是介绍清代安徽各府州县养济院的基本面貌,主要包括清代安徽养济院的发展、清代安徽养济院的建设布局和建设规模。至于研究内容的第叁章则是介绍清代安徽各府州县养济院的收养人数、政府拨款及其它经济来源、清代安徽养济院的监督管理,并结合清代养济院制度尝试对其作政治、经济分析。第四章则结合清代政治经济环境,分析清代安徽养济院的成效与局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清代养济院对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本研究立足安徽,放眼全国,把清代安徽各府州县养济院的情况放在清代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下去考察,以点带面,管中窥豹,力图以安徽省这一具体区域的情况来窥视清代养济院制度的全貌。研究过程中,注意与其它地区的比较。清代安徽养济院在全国各地区养济院中,恢复重建较早,规模较大,覆盖地域广泛,清代安徽各府州县基本都建设了养济院。乾隆初年,清政府给安徽省养济院孤贫核定的救助标准,后来成了各省养济院的参照标准。研究养济院这种古代社会保障机构,对拓展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体系,对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与运行,对今天中国各级政府创新社会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方睿博[8](2017)在《明代养济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的恤政措施源远流长。养济院自宋代开始出现在社会之上,元代有所沿革。直至明代建立后,社会稳定,战乱减少,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各项社会保障措施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不同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社会保障制度从萌芽到最后形成完善制度的重要一环。明代的养济院建立众多,规定详细,不仅对所有入院者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亦对所划分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给养条件。各地区也根据当地的不同情况拥有不同数量规模的养济院。其管理措施相对完善,不仅有具体的管理方式,亦有收养不利的惩罚制度。同时分布广,数量多,统治者重视,是有明一代养济院能蓬勃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即使大量的养济院于后期渐成弊病,亦难掩其对当时社会以及后世带来的巨大影响。在整个明代,养济院的存在安抚了民心,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增强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进步。同时其带来的有利借鉴和弊端规免有效减少了后世相关救济制度形成时走的弯路。直到今日的社会保障制度亦受明朝养济院的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7-03-28)

李宝平[9](2016)在《乾隆时期土默特地区养济院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默特地区的养济院,扮演着扶困济贫、淳化风俗的社会作用。它加强了清朝政府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对土默特地区养济院的规范管理、救助名额、物资与经费收支研究发现,养济院的建立,为地区稳定、治理流民问题和推动满蒙之间的融合以及近代漠南漠北地区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杨君[10](2016)在《清代湖南恤老事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是中国古代恤老事业发展的繁荣时期,在清政府的主导及鼓励下,民间势力逐渐参与到地方恤老事业中来,养济院、普济堂、恤无告堂等恤老组织在全国各地相继设立,救济了大量孤贫无依的老人。湖南是恤老事业发展的重要地区,其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就现有研究状况来看,学术界对湖南地区恤老事业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整体性研究。本文利用现有相关资料,拟通过对清代湖南恤老事业的发展背景、各阶段的发展概况以及其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来探讨湖南恤老组织在清代的发展演变历程并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全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叁大部分。绪论介绍了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论述了清代湖南恤老事业的发展背景。首先追溯了恤老的源流,其次指出湖南恤老事业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章重点论述了湖南恤老事业在清代各阶段的发展状况,并指出每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第叁章主要探讨了清代湖南恤老事业的运营管理状况。本章主要从组织管理、老人管理、款物管理叁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恤老组织规范的运营管理体制为清代湖南恤老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契机。第四章就湖南恤老事业的发展运行状况作出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一方面,它养济了大量孤贫无依的老人,稳定了社会秩序,淳化了民风;同时,其作为地方慈善事业的一部分,也影响了清代湖南整个慈善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恤老事业受其经济条件的制约,其救济水平相对有限;此外,由于其行政过程中的失误也引发了一些腐败行为。结语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论述了清代湖南恤老事业对我国当代慈善事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养济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清时期是帝制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此期间开封府地区出现了若干的慈善机构及组织,其中既有养济院、惠民药局等官方恤养机构,也有官民合作的漏泽园、义冢等助葬组织。在慈善组织的建立及发展过程中,统治阶层高度重视、臣属积极落实加之以举人和贡生为中心的地方士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官与民之间展开了良好的合作,开封地区慈善事业得以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养济院论文参考文献

[1].朱雪薇.清代养济院管理制度运行结构——以安徽养济院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2].刘爽.明清时期开封府地区慈善事业初探——以养济院、助丧机构为中心[J].黑河学刊.2019

[3].张豆豆.明代京师地区养济院制度及运作——以《宛署杂记》为中心[J].中国文艺家.2018

[4].李华丽.近代中西养济院老人生活状态的比较研究[J].东岳论丛.2018

[5].韩晓彤.清代河南慈善机构研究[D].郑州大学.2018

[6].陈一鸣.清代养济院、普济堂、疯人院的发展与演变[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8

[7].徐静.清代安徽养济院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

[8].方睿博.明代养济院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9].李宝平.乾隆时期土默特地区养济院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0].杨君.清代湖南恤老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  

养济院论文-朱雪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