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医业道德与医患纠纷研究

近代上海医业道德与医患纠纷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试图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以近代上海地方文献资料为主,分别以《点石斋画报》、《医界镜》、《申报》为基本文献,围绕医患纠纷,考察当时民众的医疗观念、庸医的卑劣无德以及当时医患纠纷状况,从医德医风、医病关系、卫生观念、法律规定等方面对现象进行剖析,以此探讨近代医疗职业道德,寻找近代医患纠纷的社会成因,从而追溯近代医患纠纷的道德根源,并试图寻找当代和谐医患关系的道德重建途径。通过《点石斋画报》(1884-1898)为主的文献资料的梳理,尤其是考察民众对医学新知和医疗旧俗的态度以及求医行为中,发现普通民众对西洋医学的认识经历了从怀疑到接纳,从畏惧到信任的心路历程,普通民众的医疗观念随之发生转变,而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上海,民众在进步与保守之间不断徘徊,医疗观念更是呈现出多元化。医界内部为争夺病源,部分医生暗地里展开了一场非良性的竞争,使得医界中不道德现象日益突出。在辛亥革命前后,竞争呈现白热化,使得医界呈现出混沌的状态,庸医现象愈演愈烈。实录性社会小说《医界镜》对庸医嘴脸进行了刻画并揭露了庸医种种卑劣的行医手段。医生的职业化使部分医者的从医动机功利化,病人频繁择医换医使竞争进一步加剧,医生在名利与良知之间挣扎,出现种种道德失范行为,医生的权威降低,医患关系紧张。而近代社会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历史背景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医疗冲突在民国时期异常突出。通过对以《申报》为主的沪上报刊所刊登的医患纠纷报道的案情考察,发现医疗费用与患者承受能力之间、医生的医术水平与患者期望值之间、医生的诊疗作风与患者医疗体验之间的矛盾是引起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而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观念的解放、法律法规的落实、维权意识的增强、传播媒介的新兴、医疗知识的普及则是导致医患纠纷发生的客观原因。医患关系中的两大主体——患者的认知水平与医生的道德操守是医患关系恶化的直接动因和现实表征。而透过对这些原因的剖析,发现医界自身在社会变革期的近代没有客观的认识,只一味的强调打造顺从的现代病人,忽略了以医界的职业道德去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拥有更多主见及维权意识的病人的重要性,而在医德体系转换过程中出现医界道德滑坡的现象。医界道德的缺失才是近代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医生道德意识中他律意识与自律意识的不协调、道德责任中的外在责任与内在责任的不统一、新旧道德体系不相融而导致的道德信仰危机是近代医患纠纷的道德根源,从培养医生的道德自律意识、营造社会的道德控制机制、重建合理的医德评判体系三方面进行道德重建,有助于患者的认知水平与医生的道德操守和谐共存,有助于同样是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选题缘起和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案和思路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 晚清新闻画报与无知患家:以《点石斋画报》为例
  • 2.1 《点石斋画报》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
  • 2.1.1 《点石斋画报》的新闻来源
  • 2.1.2 《点石斋画报》的受众分析
  • 2.2 《点石斋画报》的西医新知与医疗旧俗
  • 2.2.1 《点石斋画报》的西医新知
  • 2.2.2 《点石斋画报》的医疗旧俗
  • 2.3 患者医疗观念在进步与保守之间徘徊
  • 2.3.1 不论中西、固守旧俗
  • 2.3.2 不分中西、兼收并畜
  • 2.3.3 笃信中医、排斥西医
  • 2.3.4 迷信西医、排斥中医
  • 3. 清末医德小说与无德庸医:从《医界镜》谈起
  • 3.1 清末医德小说《医界镜》及其史料价值
  • 3.2 《医界镜》对无德庸医的揭露与批判
  • 3.3 医生职业道德在名利与良知之间挣扎
  • 3.3.1 医界学术权威降低
  • 3.3.2 医生道德权威减弱
  • 4. 民国时期沪上报刊与医患纠纷
  • 4.1 民国时期医患纠纷状况
  • 4.2 《申报》对医患纠纷的报道
  • 4.2.1 案情考察
  • 4.2.2 处理结果
  • 4.3 民国时期医患冲突的社会成因
  • 4.3.1 微观考察
  • 4.3.2 宏观分析
  • 4.3.3 法律法规的落实与维权意识的增强
  • 5. 结论
  • 5.1 近代医患纠纷的道德根源
  • 5.2 和谐医患关系的道德重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近代上海医业道德与医患纠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