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内部网的炮兵地理信息系统(WebAGIS)的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府[1](2017)在《信息化时代的武警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铸魂工程,是军队建设的“生命线”,极端重要、非常活跃。信息化时代,推进武警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使之紧跟时代潮流,永葆生机和活力,是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保证。着眼信息化时代要求,培养信息化意识,运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使之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是我们面临的崭新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是革除积弊、不断前进的过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取得显着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是与当前的信息时代不相适应,时代性和感召力不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须要紧贴信息时代要求,着力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引领人激励人塑造人的作用。本论文以武警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出发,以武警某总队所属基层单位为调查研究对象,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武警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改革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针对武警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定位,本文就如何建立统筹规划机制、信息化保障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联合参与机制、持续改革机制等,提出相应的对策办法,以期对武警部队基层思想教育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
舒采富[2](2013)在《“微时代”背景下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信息载体种类不断增多,信息安全领域不断拓展,造成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发生,给部队建设带来了较大损失,信息安全管理已引起了部队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以信息广泛传播为主要特征的“微时代”背景下,预备役部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信息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研究“微时代”背景下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这个课题,对于加强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问题防范,减少信息安全事故,出台相应法规、制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微时代”、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等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微时代”背景下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地位、作用及抓好此项工作的原则;指出了“微时代”背景下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国外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而为加强我军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借鉴;最后,本文指出,加强“微时代”背景下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必须从完善机制、发展技术、培养人才、加强教育、严格督查等五个方面着手。
赵方强[3](2013)在《泰安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消防安全装备的不断研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任务和挑战,相关物资、装备等各种要素的流动不仅内容复杂、节奏快,而且各环节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好装备信息管理问题,以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已经成为部队装备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论述了基于.NET的泰安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系统的开发全过程。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分析了泰安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信息管理工作现状、业务流程以及功能需求,然后设计了系统的整体结构,把系统划分为系统首页、消防重点单位管理、单位档案管理和系统维护共4个功能模块,并论述了该系统基于B/S的三层体系框架结构的实现方式。在系统设计阶段,首先详细分析了每个功能模块涉及到的数据库表,并根据业务流程给出了各个功能模块的实体关系图,然后以面向对象的方式建立了每个功能模块的实体类和方法,数据访问层是通过存储过程实现的,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最后给出了主要模块的实现界面。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本方案以《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为标准,是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档案、消防设施、消防预案、消防人员和消防数理统计等进行全面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是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立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消防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它提供了数据录入和强大的查询预警及报表打印功能,实现了公安消防管理机构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动态管理。本设计方案由两部分组成:消防重点单位管理和消防单位维保管理系统。消防重点单位管理基于Internet运行,主要实现消防管理中心对辖区内的重点单位、消防档案、消防设施情况、消防人员等信息登记、查询统计和预警。消防单位维保管理系统基于移动通讯网络(GPRS或3G)智能手机(PDA)和无线智能识别(RFID)技术,主要实现对各使用单位消防器材的维修保养进行登记、查询以及规章制度的查询等。
关大平[4](2013)在《省军区“平时工作”文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目前,军队信息化建设正向体系化、网络化、集成化和融合化方向深入发展,信息资源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着,尤其是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在军队的广泛应用,使数据存储检索、统计分析的能力大大提高。纵观省军区部队信息化发展历程,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有系统缺数据,有数据难共享”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现有指挥信息系统应用效能的提高。因此,扎实做好信息资源建设,全面整合、优化省军区现有信息资源,发挥信息资源的支撑作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系统以.NET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以B/S模式为基本架构,以SQL数据库和数据仓储服务系统作为后台数据库,以C#为程序开发语言,完成省军区“平时工作”文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以构建省军区文化学习园地、信息共享平台、文献资料仓库为目标,搭建具有黑龙江省军区特色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边境管理信息、机关工作业务文档和公共信息数字化,有效提升机关办公效率。该系统具有实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的特点。目前,在黑龙江省军区范围内本系统已进行试应用。本文主要是针对省军区业务工作的实际特点,首先完成了国内外和军内外在文档管理方面的研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本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需求论证阶段,明确了系统的功能组成和框架构成,并在次构成中对相关的技术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学习研究。第三,确定了系统的硬件平台、软件开发环境、系统的整体架构组成和功能模块组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相关功能模块设计,给出了具体的流程分析和关系例图,完成了数据库设计和建设。并就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进行了重点的论述,完成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杨震[5](2012)在《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间发展。战争的变化同样也对海权的范围产生了影响:冷战后世界海军力量对比的变化使战争集中在沿海地区;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海军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具备为联合部队提供战略海运、海上防御和对陆纵深打击能力。军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进行引领的导弹技术的进步使海军对陆地纵深目标进行远程精确常规战略性打击成为可能。上述影响使海权的范围开始从远洋公海扩展至沿海地区并直抵大陆纵深。后冷战时代海权在规模范围的变化不但完成了理论探索,也进行了战争实践。从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念的变化来看,则是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双重影响的。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地缘政治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海权的轴心地带由从前的大西洋转向太平洋。随着国家实力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海洋大国,与美国一起成为世界海权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在中国发展海权的三个关键战略区域:台湾、南海和印度洋进行“岛链”封锁,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海权的最大制约因素。中国的海权观念在冷战结束后得到了很大发展,经济海权观、战略海权观、复合海权观、合作海权观和海洋国土观构成了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的主体。冷战的结束使海权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在深化与发展。
何建权[6](2011)在《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9年4月,“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出台,第一次明确从“基本制度”的高度保障我国居民健康,对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方案中,重点强调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就诊过程中,挂号排长队、就诊排长队、缴费排长队,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并且大力倡导“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居民就诊模式。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和需求,必将使“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实现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随时、随地提供和接受个性化的诊疗服务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并通过以预约、挂号收费、门诊诊疗、药房、随访、会诊、健康咨询等各医疗信息服务系统的集成整合的应用平台来实现该模式。而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医疗信息系统不断向着标准化、集成化、区域化、无线移动化方向发展,为这一服务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模式,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与医疗信息网络融合技术,以及信息集成技术,将各医疗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平台整合,让患者在医疗就诊过程中,通过系统平台即时了解预约、就诊、检查、化验、医嘱、处方等各种信息,既方便普通患者无需再在医院现场排队等候,又方便行动不便的居民在家中远程接受正规的医疗服务;同样医务人员也可以通过系统平台,为患者提供即时的远程健康宣传知识、紧急救护指导、远程随访、远程会诊、远程医疗培训。同时满足医患双方灵活的、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最后,用科学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理论为指导,实现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系统的具体过程,在科学的项目管理理论指导下,对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和应对,从而最终保证系统集成项目成功。本文为导师所承担的国家863课题“移动环境下的企业应用集成新技术”(No.2008AA04Z127)在移动医疗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
吴磊[7](2011)在《C4ISR系统剖析与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4ISR,作为支撑指挥员决策能力的各种技术的融合体被一些人看作是一种新概念。但事实上,C4ISR早已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其最初投入应用是在70年以前,只是这种缩写的方式最近才出现。今天,C4ISR的影响遍及每一个作战层面,从最高级司令部到下车步兵,在当前的作战环境中已从陆地扩展到了空、天和海上。
王路[8](2011)在《火炮建模与远程维修支持信息系统开发》文中指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装备维修信息化,夺取战争最后胜利的关键是交战双方实现体系对抗,保持和恢复参战装备战斗力的速度快慢。装备维修信息化就是在装备维修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信息平台,优化管理与共享维修资源,可以实现远程维修技术信息支援。装备维修信息化对传统的维修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装备维修信息化是一种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与最新的维修设备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提高现有装备的完好率和战斗恢复率。本文的目标是研究如何利用网络,综合可视化建模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ASP技术等,实现基于军队的宽带网的远程维修支持信息系统。包括建立某型准备的实体模型和实现某型装备的远程维修支持信息系统。在计算机仿真平台上通过建造武器装备实体模型,对各种武器装备进行仿真试验,有效地代替部分物理样机试验,减少经费、缩短时间,提高效益。依据工程设计图纸,建立炮兵武器装备各部件的实体模型,包括几何尺寸、质量、转动惯量、装配位置等,以实现炮兵武器装备可视化技术保障。利用网络,综合炮兵武器装备可视化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ASP技术等建立部件模型库查询模块、故障搜索模块、离线在线专家诊断模块等,以实现基于全军宽带网的自行火炮远程维修支持信息系统。探讨实现远程维修的相关网络安全,对装备维修信息化工程中的网络安全建设与规划提出建议和意见。开发远程维修支持信息系统后,我们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对某型装备的维修信息的远程支持。系统借助现有的全军宽带网,成本低,网络传输速度快,因此系统有很高的性价比和很好的特征,如开放性好,不仅具有知识库的开放型还有故障诊断过程的开放型;高智能,可以自我学习、推理;通过简单直接信息交换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共享和信息通信,实现多用户和专家并行诊断。该系统的开发成功对军队其它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具有参考价值,对院校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在装备维修信息化工程中有很大发展前景。
朱晓晨[9](2009)在《炮兵团装备管理集成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装备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迫使我们需要综合、集成各种管理理论的思想、方法,并应用于装备的管理实践中,才能提高管理效益。从“集成”的视角,分析研究装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地研究装备管理集成的理论和方法,既是装备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装备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也必将成为装备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我军涉及到装备管理集成的研究并不多,系统研究我军装备管理集成理论和实践的并不多见,成果也很少。本文以炮兵团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装备使用阶段装备管理集成的相关问题开展专门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运用管理集成的基础理论对炮兵团装备管理进行分析,明确了信息集成、业务流程优化和资源整合是装备管理集成理论的核心内容;装备管理信息集成方面,在炮兵团装备信息管理现状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炮兵团装备管理信息集成系统设计,可以用来解决装备信息获取、处理、更新效率低和共享难的问题,进而提高管理效率;装备管理业务流程优化方面,运用并行工程的思想对炮兵团装备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即对战时维修业务和供应业务进行了优化分析,并利用过程代数的方法对业务流程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装备管理资源整合方面,提出基于业务外包的维修资源整合的方法,并通过实施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绩效管理的管理模式来加强对外包的管理。
简小波[10](2009)在《基于嵌入式软硬件的火炮器材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以及部队信息化建设趋势不断加速的实际,以火炮器材仓库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和建设为背景,对嵌入式Windows CE系统在野战条件下火炮器材仓库的信息化管理实际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借助长期在部队装备管理部门工作的实践经验,结合部队应用的实际,利用VB2005结合SQL Sever Mobile设计了基于WinCE和S3C2440A-40芯片的火炮器材仓库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野战条件下迅速实现火炮维修器材发放、领取、战损统计、库存现有器材统计、各类器材消耗统计等勤务作业的功能。本文主要工作以ARM920TS3C2440微处理器为硬件核心,开展了基于WinCE和S3C2440A-40芯片的火炮器材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工作首先对系统的各项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合理设计和划分了功能模块;二,根据火炮器材仓库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的总体要求,完成了信息系统各电路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并在相关开发板上进行了调试和实现;三,根据火炮器材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完成了Windows CE操作系统内核的定制和移植;四,完成了火炮器材仓库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程序编制;最后,通过软件的编写、修改、编译、烧录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基于WinCE和S3C2440A-40芯片的火炮器材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运行实验,基本实现了火炮器材仓库信息管理系统预期的各项功能,对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
二、基于内部网的炮兵地理信息系统(WebAGIS)的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内部网的炮兵地理信息系统(WebAGIS)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化时代的武警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
1.1.2 信息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
2.1 外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 |
2.2 国外关于信息化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
2.3 中国信息化相关研究与实践 |
2.3.1 政府层面的研究与实践 |
2.3.2 社会层面的研究与实践 |
2.4 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着述 |
2.4.1 中国古代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着述 |
2.4.2 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关研究 |
第三章 武警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概述、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武警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3.1.1 目标任务 |
3.1.2 主要内容 |
3.1.3 主要制度 |
3.1.4 形式方法 |
3.1.5 组织实施 |
3.1.6 主要环节 |
3.2 对当前武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 |
3.3 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
第四章 推进武警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思考 |
4.1 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目标定位分析 |
4.1.1 高起点信息环境体系 |
4.1.2 高容量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 |
4.1.3 高质量应用技术体系 |
4.1.4 高标准信息安全体系 |
4.2 改进武警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
4.2.1 建立联合统筹规划机制 |
4.2.2 建立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 |
4.2.3 建立专才队伍建设机制 |
4.2.4 建立军民教育融合机制 |
4.2.5 建立持续推动改革机制 |
第五章 武警基层支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尝试 |
5.1 某支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建设所做的工作 |
5.1.1 硬件建设 |
5.1.2 平台建设 |
5.1.3 人才建设 |
5.2 某支队教育改革的成效 |
5.2.1 警营吸引力增强 |
5.2.2 部队凝聚力增大 |
5.2.3 干部影响力提升 |
5.2.4 部队战斗力提高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A 调查问卷1-3 |
(2)“微时代”背景下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微时代”背景下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理论概述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微时代 |
二、预备役部队 |
三、信息安全 |
第二节 “微时代”背景下加强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的意义 |
一、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是构建国家大安全的重要基础 |
二、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
三、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前提 |
第三节 “微时代”背景下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
一、积极防范 |
二、突出重点 |
三、技管并举 |
四、同步发展 |
第四节 “微时代”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呈现的新特点 |
一、综合性超时空全方位 |
二、技术新难度大标准高 |
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 |
第二章 “微时代”背景下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微时代”背景下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
第二节 “微时代”.背景下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管理主体不明确 |
二、管理对象不具体 |
三、管理程序不规范 |
四、问责机制不落实 |
五、管理方法不先进 |
第三节 “微时代”背景下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预备役官兵保密防范意识差 |
二、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弱 |
三、预备役部队信息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
第三章 国外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及启示 |
第一节 国外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 |
一、美国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 |
二、欧洲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 |
三、印度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 |
第二节 国外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的特点 |
一、制定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战略 |
二、完善预备役部队信息管理机构 |
三、建立预备役部队信息反应机制 |
四、加强预备役部队信息技术开发 |
五、进行预备役部队安全意识培育 |
第三节 国外预备役部队的实践对我国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的启示 |
第四章 “微时代”背景下加强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通过完善机制构建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保密体系 |
一、建立权威职能部门 |
二、明确相关部门职责 |
三、理顺技术发展体制 |
四、健全信息安全法制 |
第二节 通过发展技术筑牢预备役部队网络安全保密防线 |
一、坚持网络建设与保密建设同步 |
二、建立科学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
三、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相关培训 |
第三节 通过培养人才建强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队伍 |
一、树立“微时代”背景下新的人才观念 |
二、狠抓“微时代”背景下人才队伍培养 |
第四节 通过加强教育增强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保密意识 |
一、营造“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安全保密教育氛围 |
二、建立适应“微时代”背景的信息安全保密教育制度 |
三、丰富“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安全保密教育内容 |
第五节 通过严格督查强化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保密管理 |
一、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
二、落实上网信息保密审查 |
三、强化信息安全保密督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泰安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系统关键技术与环境介绍 |
1.3.1 ASP.NET概述 |
1.3.2 系统开发工具 |
1.3.3 SQL SERVER |
1.4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概述 |
2.2 系统业务分析 |
2.2.1 系统业务流程 |
2.2.2 系统数据流程 |
2.3 系统需求分析 |
2.3.1 系统用户分析 |
2.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3.3 系统功能需求用例分析 |
2.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3章 系统概要设计 |
3.1 系统设计原则 |
3.2 系统总体架构 |
3.2.1 系统物理结构设计 |
3.2.2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3.3 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
3.4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
3.5 系统编码设计 |
3.6 系统运行环境 |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 |
4.1 系统建模 |
4.1.1 创建系统包图 |
4.1.2 系统类模型 |
4.1.3 系统动态模型 |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1 系统管理模块数据库设计 |
4.3 系统安全体系设计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功能实现 |
5.1.1 系统登录功能实现 |
5.1.2 单位简介 |
5.1.3 单位档案信息 |
5.1.4 安全制度 |
5.1.5 相关文书 |
5.1.6 通知通告 |
5.1.7 执法信息公示 |
5.2 系统测试与分析 |
5.2.1 测试范围与目标 |
5.2.2 测试环境 |
5.2.3 系统的功能测试与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4)省军区“平时工作”文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1 国外及外军研究应用现状 |
1.2.2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
1.2.3 我军相关内容的研究应用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可行性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课题涉及的主要技术 |
2.1 系统开发平台.NET 概述 |
2.1.1 .NET 的概念 |
2.1.2 Microsoft.NET 组成 |
2.1.3 ASP.NET 概述 |
2.2 ADO.NET 相关数据访问技术 |
2.2.1 概述 |
2.2.2 ADO.NET 体系结构 |
2.3 系统开发语言—C# |
2.4 B/S 架构体系 |
2.5 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 |
2.6 基于数据库优化读取的数据管理模式 |
2.7 基于专用词表的搜索引擎技术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3.2 系统设计原则 |
3.3 系统体系结构 |
3.3.1 网络体系结构 |
3.3.2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
3.3.3 系统运行架构 |
3.4 系统总体流程 |
3.5 系统功能设计 |
3.5.1 文档管理 |
3.5.2 信息检索 |
3.5.3 统计分析 |
3.5.4 即时通信 |
3.5.5 电子公告板 |
3.5.6 系统管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安全体系设计与实现 |
4.1.1 安全风险分析及设计原则 |
4.1.2 系统安全体系结构 |
4.1.3 权限管理与设计 |
4.1.3.1 系统角色划分 |
4.1.3.2 权限管理在系统中的具体实现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设计原则 |
4.2.2 需求分析 |
4.2.3 详细设计 |
4.3 系统配置 |
4.4 公共类编写 |
4.5 系统登录及首页模块的实现及最终效果 |
4.5.1 登录流程设计 |
4.5.2 登录页面实现及最终效果 |
4.6 文档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及最终效果 |
4.7 信息检索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8 统计分析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8.1 添加基本信息设计与实现 |
4.8.2 添加器材入库信息的设计与实现 |
4.8.3 添加器材出库信息的设计与实现 |
4.8.4 查询统计设计实现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的基本环境 |
5.2 测试的基本内容 |
5.2.1 界面及外观 |
5.2.2 常规测试 |
5.2.3 可靠性维护性 |
5.2.4 环境适应性 |
5.2.5 安全性 |
5.3 测试综合情况 |
5.3.1 基本情况 |
5.3.2 总体评价 |
第六章 结论 |
6.1 本文总结 |
6.2 下一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
一、研究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必要性 |
二、海权的概念解析 |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面临的战略转型 |
四、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战略构架 |
五、后冷战时代海权之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的回顾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二、国内研究概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四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 |
注释 |
第一章 海权论的诞生与发展及其反思 |
第一节 马汉海权论的产生及其评述 |
一、马汉海权论的产生 |
二、马汉海权论的内容及影响 |
三、对马汉海权论的评述 |
第二节 科贝特海洋战略论的产生及其评述 |
一、海洋战略论的产生 |
二、科贝特海洋战略论的内容及影响 |
三、对科贝特海洋战略论的评述 |
第三节 戈尔什科夫国家海上威力论及其评述 |
一、国家海上威力论的产生 |
二、国家海上威力论的内容及影响 |
三、对国家海上威力论的评述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二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发展演进 |
第一节 海权在后冷战时代发展演进的背景 |
一、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
二、经济全球化 |
三、新军事变革 |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内涵 |
一、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要素 |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构成 |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观念 |
一、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国际观 |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军事观 |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海洋观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三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技术形态 |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技术形态及战争形态演进 |
一、人类社会的技术形态演进 |
二、人类战争的技术形态 |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技术形态的理论探索 |
一、战法思想 |
二、军事技术 |
三、编制体制 |
四、途径目标 |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技术形态的战争实践 |
一、指挥、控制与通信 |
二、海上打击 |
三、后勤保障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四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规模范围 |
第一节 后冷战时代的战争 |
一、后冷时代战争的主要形式 |
二、后冷时代战争的作战模式 |
三、后冷时代战争的战场空间 |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规模 |
一、后冷战时代的战争对海权规模的影响 |
二、对后冷战时代海权规模的理论探索 |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规模的战争实践 |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范围 |
一、后冷战时代的战争及军事形势对海权范围的影响 |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范围的理论探索 |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范围的战争实践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五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对中国海权思想的影响 |
第一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地缘政治背景 |
一、后冷战时代地缘政治的轴心 |
二、中国实力的快速发展 |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中国的海权辩论 |
一、无足轻重的海权 |
二、辅助性海权 |
三、主导性海权 |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中国发展海权的最大制约 |
一、台湾问题 |
二、南海问题 |
三、印度洋问题 |
第四节 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念的发展 |
一、经济海权观 |
二、战略海权观 |
三、复合海权观 |
四、合作海权观 |
五、海洋国土观 |
六、中国海权观念的发展与航空母舰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一、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内涵 |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技术形态的进化 |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规模范围的拓展 |
四、地缘政治背景的变迁及中国海权观念的发展 |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进一步讨论 |
一、海洋法的演进 |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 |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 |
四、全球化进程的发展 |
第三节 政策含义 |
一、培育海权意识 |
二、制定海洋战略 |
三、推进海军转型 |
四、发展海洋经济 |
五、继续加强海洋法研究与建设 |
六、增强海洋科技实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综述 |
1.2.1 文献检索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创新点 |
1.4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模式及系统集成需求 |
2.1 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2.1.1 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
2.1.2 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
2.2 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模式 |
2.2.1 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需求 |
2.2.2 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模式 |
2.3 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系统集成需求及相关技术 |
2.3.1 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系统集成需求 |
2.3.2 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系统相关技术 |
第三章 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结构及流程 |
3.1 系统结构与功能 |
3.1.1 系统组成 |
3.1.2 总体架构 |
3.1.3 功能分析 |
3.1.4 功能设计 |
3.2 运行模式与流程 |
3.2.1 运行模式 |
3.2.2 操作流程 |
第四章 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系统的集成技术研究 |
4.1 关键信息集成技术 |
4.1.1 SOA面向服务架构 |
4.1.2 ESB企业服务总线 |
4.1.3 Portal技术规范 |
4.2 医疗信息技术标准 |
4.2.1 DICOM标准 |
4.2.2 HL7标准 |
4.2.3 IHE集成规范 |
第五章 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系统的集成管理研究 |
5.1 系统集成特点与风险 |
5.1.1 系统集成特点 |
5.1.2 系统集成风险 |
5.2 PMI项目管理理论 |
5.3 系统集成过程与管理 |
5.3.1 项目启动与计划 |
5.3.2 项目实施与监控 |
5.3.3 项目收尾及评价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C4ISR系统剖析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从C2到C4Istar |
C4ISR的四个层次 |
物理层 |
C 2的无线电 |
电台作为传感器 |
软件革命 |
制定标准 |
网络层:连通性和灵活性 |
战术互联网 |
信息层 |
用户定义的方法 |
商业现有部件与军用部件集成 |
打造网络化的C 4 I |
应用层 |
(8)火炮建模与远程维修支持信息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课题来源与现状 |
1.4 本文的目标、贡献和组织 |
第二章 自行火炮建模研究 |
2.1 引言 |
2.2 几何建模方法的研究 |
2.3 参数化建模方法的研究 |
2.4 模块化建模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行火炮部件可视化 |
3.1 引言 |
3.2 某型轮式自行突击炮的简介 |
3.3 分析软件I-DEAS |
3.4 自行火炮系统的三维实体建模 |
3.5 自行火炮零部件加工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网络技术在远程维修信息化工程中的应用 |
4.1 Browse/Server 模式 |
4.2 Web 服务器的构建 |
4.3 数据库服务器的搭建 |
4.4 关键技术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远程维修支持信息系统的建立 |
5.1 引言 |
5.2 远程维修支持信息系统定义 |
5.3 远程维修支持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
5.4 某型自行突击炮远程维修支持信息系统若干功能的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远程维修支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
6.1 Web 服务器安全 |
6.2 ASP 应用程序脚本安全 |
6.3 SQL Server 数据库安全访问 |
6.4 客户端采用 ActiveX 控件的安全性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炮兵团装备管理集成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
1.2 管理集成的概念与内涵 |
1.2.1 集成的概念 |
1.2.2 管理集成的内涵 |
1.2.3 管理集成与集成管理的区别 |
1.3 管理集成的特征与类型 |
1.3.1 管理集成的特征 |
1.3.2 管理集成的类型 |
1.4 管理集成与部队装备管理集成的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炮兵团装备管理集成基础理论分析 |
2.1 炮兵团装备管理集成的概念和管理模式 |
2.1.1 炮兵团装备管理集成的概念 |
2.1.2 炮兵团装备管理集成的管理模式 |
2.2 炮兵团装备管理集成要素分析 |
2.2.1 管理信息分析 |
2.2.2 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
2.2.3 管理资源分析 |
第三章 炮兵团装备管理信息集成研究 |
3.1 炮兵团装备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
3.2 信息集成的特征与类型 |
3.3 炮兵团装备管理信息集成系统设计 |
3.3.1 系统需求分析 |
3.3.2 系统设计 |
3.4 系统间信息集成分析 |
3.4.1 系统间信息集成需求分析 |
3.4.2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 |
3.4.3 基于SOA 的信息系统集成体系结构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炮兵团装备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
4.1 流程建模与描述方法及分析方法 |
4.1.1 流程建模与描述方法 |
4.1.2 流程分析方法 |
4.2 炮兵团装备管理主要业务流程优化 |
4.2.1 主要管理业务分析 |
4.2.2 平时和战时管理业务特点分析 |
4.2.3 战时维修业务流程优化 |
4.2.4 战时供应业务流程优化 |
4.3 基于过程代数的流程优化评价 |
4.3.1 过程代数概述 |
4.3.2 流程分析及评价指标计算 |
4.3.3 分析与计算 |
4.3.4 评价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炮兵团装备管理资源整合研究 |
5.1 资源整合的需求性和可行性分析 |
5.2 资源整合的类型 |
5.2.1 物流资源整合 |
5.2.2 维修资源整合 |
5.3 基于业务外包的装备维修资源整合 |
5.3.1 炮兵团维修资源的结构 |
5.3.2 外包维修的优势分析 |
5.3.3 装备维修资源的整合与配置 |
5.3.4 业务外包的管理模式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本文的主要贡献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10)基于嵌入式软硬件的火炮器材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2 火炮器材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仓库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2.1 嵌入式系统 |
2.1.1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 |
2.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及组成 |
2.1.3 嵌入式操作系统 |
2.1.4 当前市场上的主流嵌入式芯片 |
2.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2.3 硬件设计 |
2.4 软件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S3C2440A-40芯片的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核心模块介绍 |
3.2 系统嵌入式平台 |
3.2.1 ARM体系结构 |
3.2.2 ARM与ARM920T处理器 |
3.2.3 GEC2440A开发板 |
3.3 局域网通信系统的实现 |
3.3.1 局域网(LAN)通信概述 |
3.3.2 TCP/IP协议 |
3.3.3 CB8900A控制器 |
3.3.4 CB8900A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3.3.5 局域网接口电路设计 |
3.4 LCD系统的实现 |
3.4.1 STN型彩色LCD模块介绍 |
3.4.2 LCD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
3.4.3 LCD系统电路设计 |
3.4.4 LCD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
3.5 触摸屏控制技术的实现 |
3.5.1 触摸屏的特性 |
3.5.2 触摸屏工作原理 |
3.5.3 S3C2440处理器TSP控制器 |
3.5.4 触摸屏的电路设计 |
3.5.5 触摸屏交互功能模块的实现 |
3.6 SD CARD的设计与实现 |
3.6.1 SD CARD简介 |
3.6.2 SD CARD电路设计 |
3.7 矩阵键盘开发设计 |
3.7.1 矩阵键盘硬件设计 |
3.7.2 矩阵键盘驱动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4 操作系统内核定制和数据库程序开发 |
4.1 操作系统内核定制和移植 |
4.1.1 Windows CE系统 |
4.1.2 Platform Builder程序 |
4.1.3 创建操作系统映像的一般过程 |
4.1.4 定制、移植操作系统内核的具体实现 |
4.2 数据库程序开发 |
4.2.1 数据库程序的开发步骤 |
4.2.2 数据库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4.2.3 数据库程序的部署与调试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设计工作的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启动代码 |
四、基于内部网的炮兵地理信息系统(WebAGIS)的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化时代的武警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问题研究[D]. 陈文府.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2]“微时代”背景下预备役部队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 舒采富. 湖南师范大学, 2013(05)
- [3]泰安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赵方强. 山东大学, 2013(05)
- [4]省军区“平时工作”文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关大平.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5]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D]. 杨震. 复旦大学, 2012(02)
- [6]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研究[D]. 何建权. 复旦大学, 2011(08)
- [7]C4ISR系统剖析与进展[J]. 吴磊. 国外坦克, 2011(04)
- [8]火炮建模与远程维修支持信息系统开发[D]. 王路.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9]炮兵团装备管理集成方法及应用研究[D]. 朱晓晨.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S2)
- [10]基于嵌入式软硬件的火炮器材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 简小波. 南京理工大学,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