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烧结论文-赵加佩,Chin,Eng,Loo,周昊,周明煕,王甫

铁矿石烧结论文-赵加佩,Chin,Eng,Loo,周昊,周明煕,王甫

导读:本文包含了铁矿石烧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焦炭燃烧,火焰烽面,填充床,传热

铁矿石烧结论文文献综述

赵加佩,Chin,Eng,Loo,周昊,周明煕,王甫[1](2019)在《铁矿石烧结中混合料特性对火焰烽面与烧结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中试规模烧结杯试验和综合烧结模型,将返矿平衡和非平衡条件相结合,研究了混合料特性(烧结碱度、焦炭和水分添加量)对火焰烽面特性和烧结性能的影响机理。模拟研究涉及多种烧结条件下的125个烧结杯工况。为揭示火焰烽面区域中熔体生成与凝固行为,使用FactSage软件进行化学热力学模拟并建立了更完善的熔化和凝固子模型。模拟与试验研究表明,随着碱度和焦炭添加量的变化,火焰烽面速度、成品率、焦比和利用系数会出现局部最大或最小值。在本文烧结条件下,最大利用系数工况为碱度2.0、水分7.7%、焦炭6.4%。最小焦比工况为碱度2.0、水分6.5%、焦炭6.4%。最小焦比和最大利用系数的条件并不相同,而最终烧结操作取决于每个烧结厂的控制目标。(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马鹏楠,程明,周明熙,李亚威,周昊[2](2019)在《铁矿石烧结过程中不同类型准颗粒的燃烧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竖直管式炉研究了焦炭粒径、黏附层、黏附比、焦粉比例对不同类型准颗粒质量转化率和燃料氮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S和S'型准颗粒,质量转化率均随焦炭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对于S'型准颗粒,燃料氮转化率随着焦炭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对于存在黏附层的S型准颗粒,内核焦炭粒径越大,燃料氮转化率越大;通过对比S和S'型准颗粒的燃烧情况,发现黏附层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准颗粒的质量转化率和燃料氮转化率;对于C型准颗粒,黏附比越大,质量转化率和燃料氮转化率均越小; P型准颗粒的质量转化率随着焦粉比例的增加而减小,燃料氮转化率在焦粉比例为50%时达到最低值.(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倪文杰,邹宗树,李海峰,张颖异[3](2018)在《焦炉煤气喷吹铁矿石烧结过程的静态模型和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质量-热量平衡开发了焦炉煤气喷吹铁矿石烧结过程的静态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不仅可以获得固体物料(混合矿、熔剂、炉尘和焦粉等)消耗量和对应的气体物料(空气、点火煤气和保温煤气等)消耗量,同时还可以获得烧结烟气和成品烧结矿的成分.模型研究了不同焦炉煤气喷吹比例、烟罩面积覆盖比例和氧气浓度等因素对铁矿石烧结工艺的固体燃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烧结工艺,焦粉单耗为52. 037 kg/t,CO_2排放量、SO_2排放量和烟气排放量分别为224. 169、0. 694和1 903. 942 kg/t;采用焦炉煤气喷吹工艺,喷吹比例为0. 5%,烟罩面积覆盖比例为100%,氧气体积分数为21. 0%,焦粉单耗减少了8. 03%,CO_2排放量、SO_2排放量和烟气排放量分别减少了3. 35%、1. 59%和2. 93%;采用富氧工艺,氧气体积分数为30%,焦粉单耗减少了5. 94%,CO_2排放量、SO_2排放量和烟气排放量分别减少了4. 05%、1. 15%和28. 06%;采用富氧和焦炉煤气组合喷吹工艺,喷吹比例为0. 5%,烟罩面积覆盖比例为100%,氧气体积分数增加到30. 0%,焦粉单耗减少了13. 78%,CO_2排放量、SO_2排放量和烟气排放量分别减少了7. 28%、2. 74%和30. 17%.(本文来源于《材料与冶金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茜钧,彭文辉,孙浩宸,方天任,陈治汀[4](2018)在《铁矿石烧结点火及冷却工艺改进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烧结生产能耗,使余热得到充分利用,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铁矿石烧结点火及冷却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在上一烧结杯烧结结束前,将其移动到下一布好料的烧结杯上方进行点火,这样整个烧结工艺只需一次点火,既简化了点火工艺,大大降低了烧结点火的能耗,同时利用后一烧结杯的抽风过程使前一烧结杯的烧结矿得到了冷却。实验表明,前一烧结杯能够成功点燃后一烧结杯的烧结料,同时,烧结矿的产量和质量不受影响,烧结矿的成品率可达79.25%,转鼓强度可达68.80%。(本文来源于《云南冶金》期刊2018年04期)

周明熙[5](2018)在《铁矿石烧结过程的床层多孔结构及火焰锋面阻力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矿石烧结过程是钢铁企业中重要的预处理工艺,以向高炉提供炼铁用熟料。烧结矿是一种制粒后准颗粒堆积床经高温部分熔融后生产出的多孔块状物料。烧结过程可依此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冷态的生料堆积床的构建和热态的床层转换。目前我国逐渐贫瘠的铁矿石资源、波动多变的原料供给、日趋严格的污染物排放和能耗要求,均对烧结厂提出了巨大挑战,烧结生产的运行调控必须持续优化改进。对冷态生料床的制粒堆积、热态烧结床的火焰锋面传播特性的基础性研究对于开发高效环保的烧结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背景,本文重点关注并开展了烧结过程的床层多孔结构及火焰锋面阻力特性的研究工作。首先,基于制粒后准颗粒的内核加粘附层这一典型结构的颗粒数平衡的数学描述,开展了制粒试验和透气性杯堆积试验研究了水分、熟石灰含量、磁精矿用量对准颗粒结构和生料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准颗粒的索特平均直径与水分成线性关系,熟石灰和磁精矿等微细颗粒的引入能有效促进制粒过程的团聚粘附速度,在制粒水分足够时形成具更大粘附比的准颗粒。准颗粒堆积的床层孔隙度和床层透气性随水分的变化曲线均有典型的叁段特性。熟石灰的添加有利于床层透气性的提高而磁精矿的增加会恶化床层透气性。第二,准颗粒的粘附层变形程度对堆积形成的床层孔隙度具有关键影响,主要与粘附层的强度特性和施加在准颗粒上的力相关。为更好地了解准颗粒粘附层的力学特性,基于Litster开发的制粒模型,配置了能准确代表准颗粒粘附层原料、粒度组成的模拟柱,在特制的单轴压缩试验装置和直接剪切装置上分别测量了准颗粒粘附层的可压缩性和剪切强度。熟石灰可作为粘结剂明显增强粘附层的强度而磁精矿的作用相反将恶化粘附层的强度。相比于准颗粒在布料堆积时所受的应力,粘附层本身的粘附强度仅在1-3 kPa间,极易被压缩或剪切导致变形。第叁,开发了机理性的烧结生料床孔隙度预测模型,考虑了烧结准颗粒堆积时的粒径分布、颗粒间粘性力和准颗粒粘附层的变形程度等关键机理。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该模型采用单种矿石料结构、不同熟石灰及磁精矿用量的混合料结构的大量制粒、堆积试验的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多数预测结果均在±10%的误差范围内。结合Litster开发的颗粒数平衡的制粒模型,孔隙度模型能够很好地依据配料结构、原料特性和制粒水分预测出生料床孔隙度,从而很好地指导烧结现场生产的配料、制粒及布料堆积。第四,采用无损的X射线显微断层扫描技术(XCT)观测了烧结矿叁维的复杂多孔结构,并开展数值模拟预测了烧结矿的有效热导系数。叁维重建的烧结矿具有复杂的孔隙分布,造成了明显的各向异性的热导系数和温度分布。烧结矿中小于300 μm的小孔隙在数量频率上占据大多数(约45-55%),但仅占小部分数量的大于1 mm的大孔隙则贡献了约95%的总孔隙体积占比,并主要决定了烧结矿的导热行为。通过将模拟预测的有效热导系数与文献中的类似铁系聚合物的导热值、典型的经验式预测方程和结构分析模型等的比较,证明了 XCT叁维重建结合数值模拟的技术手段可有效捕捉烧结矿真实的多孔结构,从而比简单的经验式方程或结构分析模型能获取更精确的热物理行为的预测效果。第五,为考察烧结床中的已烧结区域的不均匀流动情况,在高分辨率的XCT技术重建获取的真实多孔结构中开展CFD模拟,直观地展现了气流速度在固相烧结矿作为阻碍物或者气流通道变窄时的增大情况。孔隙度更大的烧结床将具有更多的气流通道,其流场分布也发展得更为均匀。烧结杯中试试验结果表明,烧结床的透气性与生料床的透气性具有强相关性。烧结风量在过程中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表明整个烧结床在固定负压(16 kPa)的烧结过程中具有自适应的透气性调节能力,约100mm厚的高温区域对烧结床透气性具有决定性作用。最后,为更好地了解烧结床火焰锋面中熔融液相的形成对气流通道的发展演变及多孔结构对气流的阻力特性,创新地在烧结杯试验中同时测量压力分布和温度分布跟踪研究火焰锋面的传播特性,并进一步采用XCT技术对比了生料床与已烧结床的孔隙分布和气流通道的统计参数。叁维重建和图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生料床,经过热转换后的已烧结床因气相-固相-熔融液相的共存凝聚将具备更大孔径的气流通道、更多的闭孔分布。床层蓄热或者增加焦粉配比使得热量输入增加时,形成的更多的熔融液相将抑制气流通道的发展,并扩大烧结床上部与底部的气流阻力差异。较高的焦粉配比将增加火焰锋面的气流阻力,明显降低火焰锋面的传播速度。高温区域的具体压降值从上部床层的~3 kPa增加至底部床层的~7kPa,主要受床层温度和床层多孔结构特点所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4-01)

周明顺,赵东明,李建军,夏铁玉,徐礼兵[6](2018)在《焦粉粒度分布对铁矿石烧结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焦粉粒度对烧结生产指标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烧结杯试验开展焦粉粒度最佳组成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焦粉粒度从小于1mm增加到5~8mm时,烧结矿强度、烧结利用系数、固体燃耗、产量、垂直烧结速度及粒度分布均变差;烧结生产所使用的焦粉粒度组成可根据生产目标进行调整,当要求烧结矿转鼓强度达到最高值时,焦粉的粒度分布应当是57.20%的小于1mm、25.63%的1~3mm、11.17%的3~5mm和6.00%的5~8mm。当焦粉由鞍钢实际生产的粒度分布调整为最佳粒度分布时,烧结原料矿化过程合理,烧结矿转鼓强度增加1.48%,产量增加1.73%,10~40mm的烧结矿增加2.16%,固体燃耗降低0.69kg/t,冶金性能指标明显改善。研究结果对烧结生产中合理控制焦粉粒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8年02期)

程明,周明熙,马鹏楠,李亚威,周昊[7](2018)在《铁矿石烧结NO_x排放的实验和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铁矿石烧结过程中影响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因素,采用烧结杯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铁矿石烧结过程中的氮氧化物排放进行了研究,实验通过变化焦炭配比和二元碱度,分析了不同焦炭配比和碱度下焦炭氮转化率.结果发现,焦炭对氮氧化物的还原作用比较大,焦炭质量分数每提高0.5%,则焦炭氮转化率减少3%左右,而碱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烧结矿的下层,在烧结床下层,应适量添加熟石灰.将焦炭颗粒按照粒径分为粘附颗粒和核心颗粒,通过建立制粒模型,对3个工况的氮氧化物排放进行了分析.烧结程序计算结果说明,粘附层的成分对焦炭氮转化率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如果粘附层含有较多的矿石,则会降低氮氧化物和焦炭的气化反应,减少NO_x还原.(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李曼,田志仁,尤洋,杨伟伟[8](2017)在《铁矿石烧结过程中二恶英的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二恶英在烧结过程中的生成机理;针对烧结烟气二恶英的生成及排放特点,对烧结过程二恶英的减排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源头—过程—末端综合治理及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控与预警》期刊2017年06期)

徐佳妮,张杨,李文沛,张亚迪,孙轶斐[9](2017)在《氮基化合物对铁矿石烧结过程UPOPs的源头阻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多氯联苯(PCBs)和氯苯(CBzs)是一类极具致癌作用的脂溶性物质,其易在生物体内富集并随着食物链放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很大的危害。作为二恶英的前驱物质,除商业合成但被禁止生产以后,PCBs和CBzs主要来源于垃圾焚烧、钢铁冶炼以及水泥生产等行业,随着世界各国对垃圾焚烧排放二恶英标准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钢铁行业成为了我国最大的二恶英排放源。钢铁冶炼过程链中铁矿石烧结过程排放的二恶英总量占炼钢工艺总排放量的95%左右,因此铁矿石烧结过程(本文来源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7暨第十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5-17)

钱立新,龙红明,吴雪健,春铁军,王毅璠[10](2016)在《铁矿石烧结过程中的二恶英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矿石烧结过程是二恶英产生的重要来源,烧结烟气的复杂性和二恶英的痕量/超痕量特性使二恶英的检测成为难题。针对铁矿石烧结特性,制定了适用于烧结杯实验和烧结机现场的二恶英采样方法,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HRGC)/高分辨质谱(HRMS)对烟气中的二恶英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分析,4种采样内标物质回收率均在75%~110%,说明采样及检测过程准确、可靠,烧结杯实验和烧结机现场烟气的二恶英毒性当量浓度分别为0.50、0.43ng TEQ/m3,与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可为铁矿石烧结过程二恶英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6年06期)

铁矿石烧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竖直管式炉研究了焦炭粒径、黏附层、黏附比、焦粉比例对不同类型准颗粒质量转化率和燃料氮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S和S'型准颗粒,质量转化率均随焦炭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对于S'型准颗粒,燃料氮转化率随着焦炭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对于存在黏附层的S型准颗粒,内核焦炭粒径越大,燃料氮转化率越大;通过对比S和S'型准颗粒的燃烧情况,发现黏附层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准颗粒的质量转化率和燃料氮转化率;对于C型准颗粒,黏附比越大,质量转化率和燃料氮转化率均越小; P型准颗粒的质量转化率随着焦粉比例的增加而减小,燃料氮转化率在焦粉比例为50%时达到最低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铁矿石烧结论文参考文献

[1].赵加佩,Chin,Eng,Loo,周昊,周明煕,王甫.铁矿石烧结中混合料特性对火焰烽面与烧结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J].化工学报.2019

[2].马鹏楠,程明,周明熙,李亚威,周昊.铁矿石烧结过程中不同类型准颗粒的燃烧特性[J].工程科学学报.2019

[3].倪文杰,邹宗树,李海峰,张颖异.焦炉煤气喷吹铁矿石烧结过程的静态模型和工艺优化[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8

[4].陈茜钧,彭文辉,孙浩宸,方天任,陈治汀.铁矿石烧结点火及冷却工艺改进的实验研究[J].云南冶金.2018

[5].周明熙.铁矿石烧结过程的床层多孔结构及火焰锋面阻力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

[6].周明顺,赵东明,李建军,夏铁玉,徐礼兵.焦粉粒度分布对铁矿石烧结指标的影响[J].中国冶金.2018

[7].程明,周明熙,马鹏楠,李亚威,周昊.铁矿石烧结NO_x排放的实验和数值模拟[J].环境科学学报.2018

[8].李曼,田志仁,尤洋,杨伟伟.铁矿石烧结过程中二恶英的防治对策[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7

[9].徐佳妮,张杨,李文沛,张亚迪,孙轶斐.氮基化合物对铁矿石烧结过程UPOPs的源头阻滞研究[C].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7暨第十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10].钱立新,龙红明,吴雪健,春铁军,王毅璠.铁矿石烧结过程中的二恶英检测方法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

标签:;  ;  ;  ;  

铁矿石烧结论文-赵加佩,Chin,Eng,Loo,周昊,周明煕,王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